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牛黨領袖的牛僧孺,也不過是皇帝太監爭權的犧牲品

牛黨領袖的牛僧孺,也不過是皇帝太監爭權的犧牲品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和三年的科舉案,牛僧孺在策論裏原本是爲民請命,是替老百姓說話的。

牛黨領袖的牛僧孺,也不過是皇帝太監爭權的犧牲品

宰相李吉甫和唐憲宗實行的政策很激進,是以犧牲節度使的利益爲前提,把稅賦儘量的上交國庫,集中力量對付幾個不聽話的節度使,但是打仗,老百姓肯定受到的傷害最大。

糧草、兵源,都得從老百姓的頭上拿,無論仗有沒有打贏,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生活在底層的百姓的日子更加艱難了。

爲了活下去,有跑進深山、落草爲寇的,有賣兒賣女求得一餐溫飽的。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但牛僧孺沒有想到,這樣的一份討好的卷子竟然將自己捲進了漩渦,考場考生加上主考官吏總共三四十人受到牽連,流放、貶職,牛僧孺出名了,他甚至把宰相李吉甫都給拉下了馬。

科舉案之後,牛僧孺被打上了主和派的標籤,在洛陽的伊闕當了個小官,一干就是4年。

度過了頭兩年的惶恐之後,牛僧孺開始明白,他的職業生涯要麼和李逢吉、王守澄這樣的人物聯繫起來,要麼就那樣算是走到盡頭了。

牛僧孺是長安人,人很聰明、學習成績很好,詩寫的不錯,甚至開創性的寫過一本志怪歷史小說《玄怪錄》,魯迅先生對這本小說評價相當的高。

在牛僧孺的朋友圈裏都是當時的才俊名流,包括白居易和劉禹錫,但相比白劉二人,牛僧孺顯然更明白政治的真諦。

牛僧孺的父親叫牛幼簡,爺爺牛紹,都是朝廷裏的小官吏,家庭普普通通,沒有背景,想要仕途有一番起色,站隊是必須的。

公元814年元和九年,在出兵淮南的關鍵時刻,李吉甫突然死了,也就在這個時候,牛僧孺告別縣尉,當上了一名監察御史,此後官運亨通。

牛黨領袖的牛僧孺,也不過是皇帝太監爭權的犧牲品 第2張

公元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經過八年的努力,牛僧孺在李逢吉的推薦下擔任宰相。

牛僧孺是有治理能力的,在武昌軍做節度使的六年,整頓吏治裁員減負,造就了一個繁華的武漢城。

但是他所在的是愛好和平的黨派,以和爲貴,跟地方節度使的關係搞得不錯,一定程序上是他們阻礙了中央集權發展。

於是,在政績的對比上,牛李兩派中李派獲得的票數更多。

後來牛僧孺和李德裕仕途上的升遷,與其說是牛李黨爭的結果,倒不如說是皇帝與太監博弈導致的,宰相成了雙方奪權的工具。

穆宗、敬宗朝,王守澄控制下的李逢吉是政事堂的老大,上到皇帝下到百官,實行的都是和平政策,牛僧孺的仕途一帆風順;

到了文宗朝,皇帝開始覺醒,爲了奪回自己的權力,重用李仲言、鄭注等人,牛僧孺就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宰相是文官的首領,他們也想過反抗,得到應有的地位,在太監和皇帝之間再建一個山頭,於是就有了835年的甘露事變。

甘露事變後,仇士良爲首的太監集團重新控制朝廷,皇帝成了擺設,牛僧孺的仕途又開始通暢,先後擔任東都留守、襄陽節度使。

但武宗的上臺,李德裕受到重用,也宣佈了牛僧孺政治生涯的結束,被貶到廣東做長史。

公元847年,唐武宗剛去世一年,牛僧孺也死在了回長安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