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萬曆初年的這一事件,喪失道德,埋下了張居正被清算的禍根

萬曆初年的這一事件,喪失道德,埋下了張居正被清算的禍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大明首輔張居正74歲的老父親去世了。本來這在中國歷史上算不得一件大事,但是,由於張居正的處理方法,致使發生了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奪情”事件。

所謂奪情,是指奪去人倫常情,盡力爲國家服務的意思。之所以會有奪情事件,這還要從中國古代的慣例說起。中國封建社會,各朝各代無不標榜以孝治天下,所以,對人倫之情無比看重。如果像張居正一樣,家中老父去世了,上至朝廷官員,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守制27個月,期間不得進行娛樂活動,官員還要辭職,讀書人不得參加科舉考試。要是有所隱瞞的話,是要開除公職的。

但對於張居正來說,於公,萬曆剛剛上位,年紀尚幼,後嘉靖時代才步入正軌;於私,張居正在萬曆上臺後的五年裏,通過一系列手段,樹立起了個人權威,他不想大權旁落。有人洞察到了張居正的想法,加上萬歷母親李太后也不想讓張居正走,便提出了奪情的主意。

萬曆初年的這一事件,喪失道德,埋下了張居正被清算的禍根

但是,張居正位極人臣,一舉一動都十分引人注目,想要奪情並非易事。在這之前,明史上首輔奪情只有一次。那是成化年間的首輔李賢,也是和張居正一樣的情況,在皇帝的旨意下奪情,結果被其學生羅倫彈劾,搞得焦頭爛額。這次奪情,成了李賢一生的政治污點。

張居正想奪情,但又不能明目張膽,所以像吏部提交了報告,稱要回家守制。但是,他的報告態度曖昧,中心思想是國事爲大,守制事小,隨時聽從祖國召喚。這樣的報告,吏部當然不敢批,轉到皇帝手裏。當時,朝政還是李太后說了算,對於小萬曆來講,倒未必不想讓張居正離開。李太后本來就不願張居正走,加上張居正如此的曖昧態度,所以就順水推舟指示萬曆下詔挽留。這樣,張居正就留了下來。

張居正雖然留了下來,可反對的聲浪卻一浪高過一浪。這其中,有些人是出於對張居正大權獨攬的不滿,也有一些是出於堅決維護制度。

萬曆初年的這一事件,喪失道德,埋下了張居正被清算的禍根 第2張

翰林院的吳中行率先發炮。吳中行是張居正的學生,本來對張居正評價頗高,但他認爲張居正在孝道上不能開這個壞頭,否則,如何領導滿朝文武。這時,天生異象,有彗星劃過天空,更使吳中行堅定張居正奪情是違反天意的。隨後,又有三個官員上書聲援吳中行。張居正大怒,報請皇帝對四人實施廷杖,打得四人皮開肉綻。

另有官員鄒元標看不下去了,上書直指張居正沒人性,皇帝沒魄力。張居正豈能容忍,又對鄒元標廷杖八十。幾個回合下來,反對奪情的聲音徹底消失了,沒人鬥得過大權在握張居正以及對張居正言聽計從的太后、皇帝。

平心而論,從張居正爲大明朝的作爲來看,他要奪情倒非全因私心,對於反對聲音,他本可以處理得更加圓滑、妥善。但是,人性的弱點敵不過權力的魅力,獨掌大權的張居正選擇了一個最簡單也是最粗暴的方式,解決了奪情事件的反對者。雖然,取得了一時的勝利,但卻喪失了道德制高點,爲自己埋下了禍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