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秦孝公爲何會被諸侯“相輕”?是因爲什麼事情?

歷史上秦孝公爲何會被諸侯“相輕”?是因爲什麼事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歷史上秦孝公爲何會被諸侯“相輕”?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這是根據孫皓暉先生原著拍攝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的主題曲中所唱到的歌詞。

我們都知道,秦國商鞅變法的直接誘因是秦孝公在即位之初,被諸侯“相輕”,連會盟都懶得叫上秦國,一度將秦國視爲了小國、弱國。年輕的秦孝公不甘受辱,便向天下廣發《求賢令》,這纔有了商鞅入秦,以及此後十餘年的改革變法。

歷史上秦孝公爲何會被諸侯“相輕”?是因爲什麼事情?

公元前445年,魏斯成爲了晉國魏氏的首領,這便是後來的一代雄主魏文侯。

此時的魏氏雖未建國,但“分晉”之事已成事實,進而魏斯在魏氏的土地上選賢舉能,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李悝變法”。經過了這場變法,魏氏一躍成爲了當時的新興強國。

公元前419年,魏文侯調集魏軍西渡黃河,進入了秦國的河西之地,在少樑築城,當時的秦國國君秦靈公得知消息後勃然大怒,與魏國在河西展開了大戰。

可是,此時的秦國因衆庶長把持朝政,政治黑暗,早已沒有了當年秦厲公在位之時強勢。在與魏軍的大戰中,連戰連敗。無奈之下,秦靈公只能命秦國後撤,沿河修築防線,阻止魏軍進一步西進。

公元前415年,秦靈公去世,本該是他十歲的兒子嬴師隰即位,卻因秦靈公叔父嬴悼子聯合衆庶長髮動了政變,自己坐上了秦君之位,是爲秦簡公,公子嬴師隰被迫流亡。

公元前413年,秦簡公爲了收復河西失地,調集大軍進攻魏軍,卻被魏軍擊敗,而後更是丟掉了秦靈公在位時修築的防線。

歷史上秦孝公爲何會被諸侯“相輕”?是因爲什麼事情? 第2張

四年之後,一代名將吳起被魏文侯拜爲大將,率軍坐鎮河西,在此後的數年時間裏,多次發起對秦國的進攻,攻佔了河西重鎮臨晉、元裏、洛陰等地,魏文侯在此基礎上增設西河郡,吳起因功被拜爲西河郡守。

而秦國方面呢,因此前的連番大敗,秦軍不得不進一步收縮防線,撤到了洛水一線佈防。公元前389年,秦簡公之子秦惠公不甘失敗,隨後又調集傾國之兵,自己率軍親自討伐魏國,準備收復失地,卻沒想到被吳起率領的五萬新軍(魏武卒)給一頓胖揍。

從此之後,秦國只能龜縮於洛水以西、隴山以東、秦嶺以北的狹小地塊,曾經的西陲強國,如今卻如此淒涼。此情此景極大地刺激到了流亡魏國的秦靈公之子嬴師隰,他開始在秦國佈局,以待自己來日重登君位,率領秦國走出困境。

歷史上秦孝公爲何會被諸侯“相輕”?是因爲什麼事情? 第3張

公元前384年,嬴師隰趁秦國國內動盪之時,結束了將近三十年的流亡生涯,回到了秦國,被庶長改立爲秦君,是爲秦獻公。秦獻公即位之後,積極推動改革,而後又趁魏軍主力東移之際,出兵進攻魏國,以期收復失地,但因魏國實力強大,秦國收復的土地並不多……

直至秦孝公與商鞅君臣的變法取得一定成效之後,此時魏國又遭遇了馬陵之戰的慘敗,商鞅趁機率秦軍在河西重創魏軍,收復大半失地,而後,秦惠文王時期,犀首公孫衍又率領秦軍全殲魏國河西守軍,這才徹底收復了河西失地,一雪“百年國恨”。

而商鞅與公孫衍這兩個爲老秦人雪恥的人,則是分別被拜爲商君和大良造,其中商鞅更是高居列侯之位,位極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