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用自身性命換百姓和平

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用自身性命換百姓和平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將,憲之是他的字,道鄰是他的號,史可法一生頗具傳奇色彩,歷史上對史可法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爲史可法知恩圖報,對師父言聽計從,認爲史可法在抗擊清軍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崇禎自縊後要是沒有史可法立朱由崧爲皇帝,也許清軍一入關就直接把中原都走,那我們大漢名族的顏面真是要給丟淨了,正因爲有史可法,纔有後來的李自成,纔有反清復明,雖然在之後,李自成的軍隊自身四分五裂,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維護民族最後一點榮譽上,史可法做了表率作用,明朝許多殘餘勢力就是因爲史可法的堅持不投降,才喚醒的名族自豪感,和清軍鬥爭到底。 

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用自身性命換百姓和平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也有對史可法的軍事和政治貢獻持否定態度的,顧城就認爲史可法在整個明崇禎年間,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貢獻,反而作爲政治家的他在決策新君王上犯了致命性錯誤,在軍事上雖然耗費了大量財力物力卻並沒有什麼作爲,在抗擊清軍的時候,史可法手下的軍隊大多都投降,變成清軍的戰鬥力。沒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就不是有血有肉的存在。

史可法非常孝順,鄉里人都知道這個大孝子,崇禎元年的時候,史可法考中了進士,崇禎八年史可法被提升到右參議的位置,並且有了自己的領地,池州、太平作爲史可法把守的兩座城池對史可法在軍事上的造詣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進攻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朱由崧成爲明朝皇帝,並由史可法輔佐,但是受到馬士英的陷害史可法被迫離開。弘光元年,清軍南下,史可法駐守揚州,無奈又被馬士英陷害,手下大臣左良玉也戰死沙場,清順治二年,清兵圍聚揚州城,曾想要勸降史可法,採取不流血的戰爭,但是史可法固守城池,以少對多。只好採取大炮強行攻破城門,史可法想要自殺,被手下攔住,說只要將軍不死就有希望東山再起,史可法出逃的時候清軍下令屠城,史可法站出來投降希望能保存百姓的安危。史可法死後,被贈予諡號“忠靖”,在現在的江蘇揚州,史可法紀念館被修建起來,作爲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也算是對這位明末愛國將領的一份緬懷。 

史可法血戰揚州

清軍南下,並把主力部隊全部集中於江南一帶,其陣勢勢如破竹,有一舉拿下揚州城的預兆,果然攝政王多爾袞率清軍三路一同進攻,從陝西出發,向東直取洛陽,直逼揚州。  

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用自身性命換百姓和平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這萬分焦急的情況下,史可法卻驚慌失措,沒有展現出一名大將該有的基本素質,軍中將領亂作一團,對於是否駐守揚州城也產生了一系列分歧,其手下部隊見形式不利,紛紛倒戈投降清軍,這對史可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揚州城由於城牆較高,素以易守難攻著稱,這一次史可法沒有錯失機會,利用地形優勢,佔據了戰場的主動權,當然這也和清軍的攻城大炮沒有運到有關,但畢竟揚州城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也爲史可法對抗清軍提供了充足的時間準備,但此刻的一系列緩兵之計不能起到重要作用,面對城牆外清軍的搖旗吶喊,試問有誰不會心生膽怯,部下多次勸史可法投降清軍,然而一代名將怎能賣國投降,這豈不是要被世人恥笑,史可法義正言辭的告誡部下,我生是揚州城的人,死是揚州城的鬼,你們要是覺得跟着我不能享盡榮華富貴,那麼請你們自便。

結果當晚部下就叛逃清軍,真是一派淒涼之景啊。看着城下的清軍,史可法明白自己兵力有限,雙拳終歸難敵四手,總兵刑肇基爲史可法出謀劃策,如果能將淮河的水引進來,便可以藉助地勢高的有利條件,淹掉清軍的大本營,史可法義正言辭的回絕了,用水攻會淹死城中百姓這是萬萬不可的計策啊,並命令之後再有危害百姓的計策一律不能採納。清軍大炮一到,開始猛烈的進攻,揚州城眼看就要淪陷,史可法已別無他法,想要拿刀自刎,衆人見狀,忙出面阻止,史可法大義凜然,對清軍喊道:“我就是史可法,你們來抓我吧。”史可法被清軍俘虜,清軍將領多鐸很敬重其愛護百姓的做法,希望他能爲清朝效力,史可法破口大罵,多鐸沒有辦法下令斬殺了史可法。隨後,多鐸在揚州城內展開了爲期十天的慘絕人寰的屠殺,造成了“揚州十日”的悲劇。史可法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用性命換來的和平竟是這樣的不堪一擊,也許這就是歷史要告訴我們的。 

史可法的故事

史可法是明朝著名大臣,崇禎元年考中進士,被任命爲遷戶部主事,管轄池州和太平兩地,在抗擊農民軍起義的作戰中立下戰功,受到認可。  

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用自身性命換百姓和平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崇禎十六年的時候,升官成爲兵部尚書,李自成攻佔北京的時候,崇禎皇帝自縊而死,福王子當權,授予史可法禮部尚書和東閣大學士的職位,史可法開始組織抗擊清軍,爲保衛明朝的疆土而努力。

期間史可法北上平凡農民軍的暴亂,希望聯合民衆共同抗擊清朝侵略者,順治元年的時候,清軍並分三路南下,氣勢洶洶目標直取史可法鎮守的揚州,史可法開始嚴守把關,發動羣衆,利用揚州地勢優勢,與清軍打得有來有回,立下汗馬功勞,打擊了清軍的囂張氣焰,成功捍衛了明朝最後一塊自己的國土。隨着清軍紅衣大炮的到來,城池保衛戰變得開始一邊倒,史可法內部也出現了不安定的聲音,主張投降的一派勢力越來越大,內憂加上外患,史可法進退兩難,整個揚州城人民的生命都在自己手上,史可法痛心疾首,感嘆時局的不公,爲自己不能報國悔恨,寫下絕命詩,投降清軍,希望能換來百姓得一條生路。史可法壯烈犧牲,城中百姓卻不能倖免,因爲清軍在揚州城耗費了太多兵力,爲首的將領下令屠城,短短十天,揚州城從一座歌舞昇平,鳥語花香的人間仙境變成鬼城。因爲史可法臨死之前還不忘平民百姓,後人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將領,在起義時往往打着史可法的名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