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臨死前說過“朕非亡國之君” 崇禎爲大明真的盡力了嗎

明朝臨死前說過“朕非亡國之君” 崇禎爲大明真的盡力了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代和崇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明代滅亡,崇禎皇帝有沒有資格說一聲“我盡力了”?

明代從1368年建國到1644年滅亡,享國276年,但建國初朱元璋的英姿勃發與敗亡時崇禎帝的悽悲涼慘形成鮮明對比。崇禎皇帝在死前曾有一封血詔,上書“朕非亡國之君”等言,悲憤地向世人申辯:自己並不是那種導致亡國的昏庸皇帝,自已一直在努力,可是國還是亡了。可見其胸中強烈的不平、不服之氣,那麼,崇禎皇帝真的爲大明盡力了嗎?

明朝臨死前說過“朕非亡國之君” 崇禎爲大明真的盡力了嗎

崇禎皇帝

01懲奸除惡,清除“閹患”,崇禎做得不差

崇禎稱帝前後,明代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木匠皇帝朱由校留下來的“閹患”,所謂“閹患”,就是以魏忠賢爲首的太監集團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橫行不法,作威作福

1627年,崇禎剛剛上臺,便着手懲治魏忠賢集團。崇禎很有手段,他先叫人上書告發魏忠賢十條罪狀,然後認認真真,逐條查證這些罪狀,查實後將魏忠賢“貶配”安徽鳳陽。在魏忠賢前往鳳陽途中,崇禎又因魏忠賢去鳳陽的“排場”過大,命錦衣衛將其抓回北京再審,魏忠賢知此次再審必然受盡酷刑,於是懸樑自盡。

魏忠賢的死,皆大歡喜,史書記載:使得朝野上下精神爲之一振。要了解,把魏忠賢拉下馬是很不容易的,魏忠賢的支持者衆多,除他的親信閹官30餘人外,還有文臣“五虎”,武臣“五彪”,另有“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之類,真可謂羽翼豐滿,層層護衛。可是崇禎只用了幾十天就解決了,當時崇禎只有十六七歲,這一壯舉堪比康熙皇帝制服鰲拜。

在清除“閹患”這件事上,崇禎盡力了,也做得不差。

明朝臨死前說過“朕非亡國之君” 崇禎爲大明真的盡力了嗎 第2張

魏忠賢

02啓用大將,解決外患內憂,崇禎對過也錯過

崇禎上臺後,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邊患”,也就是遼東後金勢力對明代的威脅。

後金崛起於萬曆皇帝時期,萬曆平時關注不夠,任其發展,以致釀成後患。崇禎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對付後金,比如崇禎在遼東花巨資修建“關寧錦防線”,並且重新啓用了有膽識的大將袁崇煥抵禦後金。袁崇煥很有軍事才能,可是在天啓皇帝時期不得魏忠賢喜歡而辭官回鄉,現在崇禎重新啓用他,可謂人盡其才。袁崇煥也不負衆望,成爲了大明遼東防線的守護神。

惋惜,崇禎耳朵軟。後金一看袁崇煥厲害,於是使用反間計,散佈袁崇煥擁兵自立之謠言,崇禎召回袁崇煥,沒心沒肝地將袁崇煥殺了。可見,崇禎是有識人之明的,可是卻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最後被人利用。

崇禎面臨的第三個問題是李自成義軍。他又用對了一個人——孫傳庭,孫傳庭也因討厭魏忠賢,棄官還鄉10年了,崇禎還是要他出來任職。孫傳庭驍勇善戰,狙擊義軍屢屢得勝,並擒獲了“闖王”高迎祥。惋惜,1643年,崇禎瞎指揮,逼固守潼關的孫傳庭主動出擊李自成,結果中伏,大敗,不久陣亡。

明朝臨死前說過“朕非亡國之君” 崇禎爲大明真的盡力了嗎 第3張

03解決財政危機,崇禎傷透腦筋,一敗塗地

崇禎面臨的第四個問題是財政危機,在這方面,崇禎傷透了腦筋。

那時候江南富裕,工商業十分發達,明代本來是可以在江南收商業稅, 以解決日益困窘的財政危機的。可是,江南地主與商人們有東林黨撐腰,東林黨一聽崇禎要收商業稅,就大談爲君之道,不能與民爭利,不讓收。崇禎一國之主,糾纏不過東林黨,只好放棄。

崇禎又想到向衆多的官員收費,他先向官員們灌輸文官不愛錢的觀念,然後要官員們定期上交固定數額的銀兩,結果沒有得到官員們的響應,不了了之。後來,崇禎要求官員們捐款,解決軍費問題。最著名的那次捐款我們都瞭解,在闖王攻佔京城前夕,崇禎苦苦哀求下,收到捐銀20多萬兩,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滑稽的是,闖王入京,還是這些大臣,禁不住嚴刑逼迫,共捐出七千萬兩白銀。

可見在財政問題上,崇禎百般努力,但阻力太大,沒有成功。最後逼得崇禎向農民加稅,引發陝北起義。

明朝臨死前說過“朕非亡國之君” 崇禎爲大明真的盡力了嗎 第4張

04不逃跑,不偏安,與國同死,後人評說

1644年,李自成一步步逼近北京。左中允李明睿,還有崇禎的皇后,都勸崇禎南遷,崇禎與大臣們商議,遭強烈反對,於是崇禎取消南遷決議,準備與都城共存亡。

崇禎不南遷,大臣們反對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北京有他們老朱家的根——皇陵,棄皇陵而走,是爲不孝,崇禎不願承擔這個罪名。還有,崇禎在北京已經指揮不動羣臣了,到了南京,又指揮得動嗎?恐怕自己會形同傀儡,他累了,煩了,不想再過這樣的日子了。於是三尺白綾了卻生命,也算是實踐了朱棣提出的“天子守國門”之訓導。

當然,崇禎還想用死證明四個字:我盡力了。

其實,當我們翻開典籍,發現崇禎還有很多優點:包括勤政,《明史》說他“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包括勇於自我批評,他短短的一生下了六次“罪己詔”;還包括勤儉節約……

明朝臨死前說過“朕非亡國之君” 崇禎爲大明真的盡力了嗎 第5張

05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栽刺,後人遭殃

崇禎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歷史遺留問題,並非崇禎造成的新問題。

比如自私自利的文官集團,早在明英宗時期就形成了。長期以來,明代皇帝都沒有通過改革,以制度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它,而是以太監這一羣體來制衡它,暫時性壓服,將矛盾往後推……最後到崇禎這兒,已是病入膏肓,無法解決了。

再比如軍事上的問題。明初,大軍猛如虎;明末,士兵畏敵如虎。爲何?朱元璋建立的衛所制度本來很好,大軍有田,自給自足,“不費百姓一粒糧”。可是後來衛所制度逐漸崩壞,軍官侵佔軍戶田地,軍戶大量逃亡;不逃亡的軍戶看到軍官們如此貪婪,他們會在戰場上舍生忘死,爲國拼命嗎?這一點,明代皇帝看到了,卻沒有及時地進行改革與整頓,以致貽誤時機,最後不得不實行募兵制,要花費鉅額銀兩養兵,貧窮的崇禎供養得起嗎?

明朝臨死前說過“朕非亡國之君” 崇禎爲大明真的盡力了嗎 第6張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栽刺,後人遭殃。作爲末代皇帝,崇禎每天行走在前幾代皇帝栽種的“刺”上,日子能好過嗎?所以,明之亡,不該怪崇禎,應該怪崇信道教、寵信奸臣的嘉靖皇帝;怪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怪木匠活做得很出色的天啓皇帝……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