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時不姓朱就不能封王,卻有一人連漢人都不是被朱棣封王

明朝時不姓朱就不能封王,卻有一人連漢人都不是被朱棣封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和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開國皇帝,都實行分封制,封王。在封王的問題上,劉邦大封功臣爲異姓王,而朱元璋卻做得很絕。

當年,因爲異姓王的問題,劉邦吃了不少苦頭;而今,朱元璋汲取劉邦的教訓,異姓王一個也不封,儘管他們功勳卓著。朱元璋時代,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等,皆爲追封。

朱元璋定下的這條規矩,後世嚴格執行,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覆亡,二百七十餘年間,朱氏宗室可以封親王、封郡王,外人沒此資格。

明朝時不姓朱就不能封王,卻有一人連漢人都不是被朱棣封王

當然,凡事沒有百分百的絕對,朱棣時代就有一個特例。不過,此人不是漢人,不是靖難功臣,而是一個投降明廷的蒙古人——也先土幹。

也先土幹,蒙古人,元世祖忽必烈時的太保、恆陽王也先不花的六世孫。也先土幹在歷史上嶄露頭角時,元朝已經覆亡,進入北元時期。自稱大元朝太師的阿魯臺,是北元頭號權臣,對外與明朝屢和屢戰,成爲朱棣的頭號大患;對內黨同伐異,一手遮天,不少官員叛逃。也先土幹就是一位叛逃者。

也先土幹“素桀黠,爲阿魯臺所忌”(《明史·金忠傳》),留在北元只能坐以待斃,只有死路一條,“幾爲害者屢矣,危不自保”(《明太宗實錄》)。迫不得已,也先土幹只能南下,帶着全家及部屬投降明帝朱棣。

《明史·金忠傳》載,“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北征,在抵達上莊堡,金忠率妻子部屬來降。明成祖賜其姓名,封忠勇王”。《明史·成祖本紀》載,二十一年“冬十月甲寅,次上莊堡,迤北王子也先土幹帥所部來降,封忠勇王,賜姓名金忠”。可知,也先土幹投降後被賜名金忠,封忠勇王。

由也先土幹而金忠,也先土幹臣服於朱棣,且有了漢姓、漢名,已然經大明帝國的子民。自明朝建國以來,金忠(也先土幹)是第一個異姓王。

明朝時不姓朱就不能封王,卻有一人連漢人都不是被朱棣封王 第2張

金忠雖投降明廷,但寸功未立,何以封王?筆者認爲,其一,金忠此前是蒙古(韃靼)王子,而今封王,似當匹配;其二,“時六師深入,寇已遠遁。帝方恥無功,見其來歸,大喜”(《明史·金忠傳》)。朱棣御駕親征,勞師動衆,卻一無所獲,未免懊喪憂煩。金忠來降,如雪中送炭,朱棣能不高興嗎?

忠勇,非地名,非城名,是一個譽詞。雖然封王,但金忠這個王既非親王,也非郡王,而是一個虛王,一個沒有封國、沒有地盤的名譽之王。所以,金忠這個忠勇王地位不高,位列公侯之下,“賜冠帶織金襲衣,命坐列侯下”(《明史·金忠傳》),“賜宴,命金忠坐侯之下,伯之上”(《明太宗實錄》)。

既保住性命,又受到禮遇,金忠感動地熱淚盈眶,“大明皇帝,真吾主也”。收服了金忠,朱棣終於可以對全國臣民有個交代了,於是宣佈勝利班師,一路上大張旗鼓。金忠哪見過此等場面,“今日真隨從天上行也”。回京後,金忠又得到獎賞,“賜忠勇王金忠誥劵、金印、朝服……”(《明太宗實錄》)。

明朝時不姓朱就不能封王,卻有一人連漢人都不是被朱棣封王 第3張

因對阿魯臺有切齒只恨,金忠多數請求充當先鋒,攻打阿魯臺。挨不住金忠再三請求,朱棣於次年再次御駕北征,不但一無所獲,反而亡命於半途。

朱棣死後,仁宗朱高熾即位,繼續優待金忠,加太子太保,給兩份俸祿。仁宗死後,宣宗即位,金忠仍舊受到器重,被稱讚是西漢匈奴降臣金日磾似的人物。

西漢的異姓王,能得好死的寥寥無幾,而金忠卻得以善終。宣德六年(1431年)八月,金忠去世,“其卒也,上甚悼惜,賜賻祭命有司治喪葬加厚焉”,並褒評其“忠勇悍善戰,曉道理”(《明宣宗實錄》),哀榮不錯。金忠之後,大明帝國再無異姓王。南明小政權時,時局混亂,出現了不少所謂的異姓王,如延平王鄭成功、平遼王孫可望等。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