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太宗在治國上提出了哪些有利國家的政策

唐太宗在治國上提出了哪些有利國家的政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太宗原名叫做李世民,有人說他的名字暗藏着濟世安民的意思,他是漢族人,除了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外,還是非常有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他一生有很多功績,其中被很多人稱道的就是他非常知人善任。  

唐太宗在治國上提出了哪些有利國家的政策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推行了衆人皆知的貞觀之治,在他繼承皇位之後,對大臣們非常尊重,努力學習治理國家的方法,非常積極地向愛卿們吸取經驗教訓,貞觀年間,他主張削弱地方割據勢力,但是又不是強迫他們服從他,而是知道包容的力量是無窮的,他積極聽取各個小國的治國方法,儘量讓他們都滿意,從而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他在位的時候爲了能夠得到更多的人才,設立了讓人才們自由學習的弘文館,以備不時之需,希望在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能夠儘自己的一份力。他受文人們敬仰的另一大原因是他不分貴賤,用人的時候以賢德爲唯一的標準,這就爲非官宦子弟的廉潔之士提供了爲國家效力的機會。這些寒門弟子也爲政界帶來了一些新鮮空氣。這對整頓政績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在對待大臣方面,李世明以隋煬帝爲戒,成爲皇帝之後積極鼓勵各位大臣給自己提意見,而且把諫言的權利放寬,這樣可以有力的減少他決策的失誤。有時候甚至有些大臣在朝堂之上都讓李世民有些下不來臺的狀況發生了,他也不會因此怪罪他們而是與他們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就是因爲他這樣的清明政策和用人之道才爲國家帶來了國泰民安的時期。 

 唐太宗治國方略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代皇帝,開創了“貞觀之治”,向世人展現了一個民族最鼎盛繁榮的社會風貌和政治格局。當時的唐朝也被人稱作天朝,而唐太宗也成爲“天可汗”,可見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已經是當時最先進的了,而開創這一盛世的唐太宗的治國方略也爲後世各朝各代的皇帝所效仿。  

唐太宗在治國上提出了哪些有利國家的政策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政治上,唐太宗以史爲鑑,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愛民如子;並且唯纔是用,科舉選拔人才,完善了人才的選拔制度;設立諫官,虛懷納諫,魏徵便是當時諫臣的代表人物。在經濟上,減輕百姓的賦稅,勞役,兵役,注重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業的生產,從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藏富於民,使得盛唐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現象。

在軍事上,推行“寓兵於農”。百姓在農忙的時候務農,在冬季習武,這樣舉國皆兵的訓練方式,使得唐朝的邊關失地逐漸收回,漸漸成爲當時唯一的大國。在文化發展方面,唐太宗大力推行儒家學說,倡導“詩書禮儀”,唐朝也因此成爲歷朝歷代文豪的多產朝代,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均出自唐朝。

另外,唐太宗還特別注意民族的統一,推行平等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各民族的和平統一。在唐太宗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政策下,唐朝終於成爲當時世界大國,而唐太宗的治國方略也爲歷代君王所效仿。 

 唐太宗功績

說起唐太宗功績,真是數不勝數,他稱帝的一生都在爲國家爲百姓努力。最經典的被傳頌的唐太宗功績,算是廣納諫言,他非常支持大臣進諫,有意見和建議就提出來,大家再權衡,所以即使出現魏徵這樣的,當中跟他吵得臉紅脖子粗的,他也未曾怪罪過,反而對魏徵非常器重。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太宗也注重政治清明,官吏大多清廉奉公,所以百姓也無怨言。

太宗在任期間,他初步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即使是他本人下達的命令也會由門下省複覈之後纔會發佈,能夠保證及時發現錯誤,保證政策的可行性。減輕刑罰,不輕易判處死刑,並且曾經讓犯人回鄉過年,過完年再回到監獄繼續服刑,無人逃亡。

在民族政策方便,太宗也有很大的功績。他讓外族和海外人可以在唐朝疆土上生活、爲官,涌現出一批少數民族功臣,如今海外存在的唐人街就是最好的證據。

太宗還興辦學校,重視教育,完善科舉制度,建立公平的考覈機制,爲朝廷提供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也爲唐詩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此外,太宗在經濟方面的功績也很大。太宗並不歧視商人,反而給商人利好政策,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帶動了當時的經濟發展。

綜合來看,唐太宗功績涉及了政治,經濟,民族,民生以及軍事方面,有人評價太宗是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這評價對太宗來說,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