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宰相蘇轍生平簡介 北宋宰相蘇轍是怎麼死的

北宋宰相蘇轍生平簡介 北宋宰相蘇轍是怎麼死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轍(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祕書省校書郎、充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任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爲河南留守推官。此後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

宋哲宗即位後,召蘇轍爲祕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1086年),任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紹聖元年(1094年),因上書勸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職知汝州。此後連貶數處。崇寧年間,蔡京當國,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築室於許州,號潁濱遺老。

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去世,年七十四,追復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諡“文定”。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北宋宰相蘇轍生平簡介 北宋宰相蘇轍是怎麼死的

北宋宰相蘇轍生平簡介

三蘇遊京

蘇轍生於宋仁宗寶元二年二月二十日(1039年3月18日),時其兄蘇軾四歲,父蘇洵三十一歲,遊學四方。慶曆八年(1048年),蘇洵因父喪居家,閉戶讀書,把自己以學識品行教授給蘇軾與蘇轍。

至和二年(1055年),娶同裏史瞿之女,蘇轍時年十七歲,史氏十五歲。

嘉祐元年(1056年)春,蘇轍父子三人同遊都城東京(今開封),經過成都時,拜訪益州知州張方平。張方平以國士禮對待蘇轍父子。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蘇軾兄弟參加禮部會試,當時歐陽修知貢舉,將蘇軾、蘇轍兄弟置於高等,蘇轍名登五甲。蘇轍中第後,創作《上樞密韓太尉書》給樞密使韓琦。四月,蘇轍母親程氏去世,蘇轍父子回到蜀地。

嘉佑三年(1058年)至嘉佑四年(1059年)十月,蘇轍隨父蘇洵在東京遊歷。十二月,蘇轍全家至江陵,將舟中創作的詩賦一百篇整理爲《南行集》。嘉佑五年(1060年)),蘇轍隨父從江陵回到東京,父子三人將途中所作的詩賦共七十三篇整理爲《南行後集》,蘇轍作有《南行後集引》。三月,天章閣待制楊畋奉命根據考績遷調官職,授蘇轍爲河南府澠池縣主簿。楊畋又舉蘇轍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蘇轍與兄長蘇軾在東京懷遠驛讀書,準備制科考試。

科舉風波

嘉祐六年(1061年)八月,蘇轍參與殿試。當時仁宗已五十二歲,蘇轍想他或許對政事感到疲倦,所以盡力講政事得失,而對宮禁朝廷之事,議論尤爲激切。策問試卷送上後,蘇轍自認爲一定被黜落。覆考官司馬光將其置於第三等,初考官胡宿不同意。司馬光與範鎮商議後將其置於第四等,三司使蔡襄也力爭。只有胡宿認爲蘇轍對仁宗不恭,堅持要求黜落他。宰相也要求將其黜落,仁宗說:“用直言來得人,而因直言拋棄他,天下人會怎麼說我呢?”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不久後,蘇轍被任命爲試祕書省校書郎、充商州軍事推官。當時蘇洵奉命修《禮書》,蘇軾出任籤書鳳翔判官。蘇轍要求在京城侍養父親,獲朝廷准許。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十二月,蘇軾還京。治平二年(1065年),蘇轍出任大名府推官,不久受命差管句大名府路安撫總管司機宜文字。

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蘇洵在京師逝世,享年五十八歲。蘇轍兄弟自汴河入淮,順長江回蜀葬父。初年十月,葬父於彭山縣安鎮鄉可龍裏。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喪期結束後,蘇轍兄弟東遊京師,於次年到達。

熙寧二年(1069年),蘇轍上書論政事,即被神宗召見於延和殿。

建議新法

當時王安石爲相,與陳昇之管三司條例司,命蘇轍入三司條例司。呂惠卿依附王安石,蘇轍和他討論時多有牴觸。王安石拿《青苗書》讓蘇轍仔細議論,說:“有不便之處,就告訴我不必疑慮。”蘇轍說:“把錢借給百姓,使出利息二分,本意是在救濟百姓,不是求利。但出入之間,吏員趁機營私作奸,即使有法也不能禁止,錢到百姓手裏,即使良民也不免亂花;到交還時,即使富民也不免超過期限。這樣,就怕一定要鞭打催促,州縣官的事不勝其煩了。唐代劉晏掌管國家財政,從沒有借錢給百姓。有責怪他的人,劉晏說:‘讓百姓僥倖得錢,不是國家之福;叫吏員靠法催督還債,對百姓不利。我雖然從不發放借貸,但四方的豐收和災荒谷價的貴賤,從來能及時知道。有谷賤處就收購,有谷貴處就發售,所以四方沒有太貴、太賤的弊病,豈用發貸款?’劉晏所說的,就是常平倉法。現在此法仍在而患在不整頓,你真能有意於百姓生計,就整頓實行,那劉晏的功績可以立刻見效。”王安石說:“你的話有理,我當慢慢思考。”從此後一月之間都不談青苗法。

被貶出京

河北轉運判官王廣廉奏請發給度僧牒幾千份作爲本錢,在陝西轉運司私自實行青苗法,春天發放秋天收還,和王安石意見相合,青苗法便開始實行。王安石派人去尋求尚未收取的財利。朝廷內外知道這些人一定會迎合王安石心意添加事情,都不敢說。蘇轍去見陳昇之說:“從前嘉祐末年,派官去撫卹各路百姓,但他們各人都務求滋生事端,回來所奏的大多不可實行,被天下人恥笑。現在和此事有何不同?”他又寫信給王安石,竭力陳說此事之不可行。王安石發怒,將加罪,陳昇之勸阻,於熙寧二年(1069年)八月被貶出外,任河南府留守推官。

熙寧三年(1070年)二月,張方平爲陳州知州,徵召蘇轍爲陳州教授。 熙寧五年(1072年)八月,蘇轍同好友頓起等在洛陽妙覺寺考覈舉人。

熙寧六年(1073年)四月,文彥博代理司徒兼侍中出判河陽軍,徵辟蘇轍爲學官。熙寧八年(1075年),蘇轍被改授爲齊州掌書記。

熙寧十年(1077年),蘇轍改任著作佐郎,又隨南京留守張方平任籤書應天府判官。當時蘇軾也外任徐州知州,兄弟二人在澶濮之間相遇,一同前往徐州,留在徐州一百多天,創作了《逍遙堂會宿》等詩。

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責授爲黃州團練副使。他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爲兄贖罪,不準,牽連被貶爲監筠州(今江西商安縣)鹽酒稅,五年不得升調。元豐五年(1082年),蘇轍沿贛水至黃州,與其兄蘇軾相聚,一道遊覽了黃州及其對江的武昌西山。於次年(1083年)應張夢得邀請創作《黃州快哉亭記》。元豐七年(1084年)七月,蘇轍移爲歙州績溪縣令。

返朝任職

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駕崩,宋哲宗即位。五月,蘇轍臥病,至秋痊癒。創作《病退》詩,有《病後白髮》詩。八月,因舊黨當政,蘇轍以祕書省校書郎被召回。

元祐元年(1086年),蘇轍至京師,任右司諫。當時宣仁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呂公著,想廢除新法,而支持新法的宰相蔡確、韓縝和樞密使章惇都被蘇轍彈劾去職。呂惠卿開始時諂媚王安石,到和王安石勢均力敵時,就排擠陷害王安石,比仇敵還狠,世人尤其恨他。到這時,他自知不免受責,請求提舉宮觀以逃避貶官流放。蘇轍連上三疏把他的奸惡加以揭露,以散官安置建州。

司馬光因王安石免疫法之害,想恢復差役法,不知差役法之害相當於免疫法。蘇轍說:“自從廢除差役法幾乎二十年,官吏百姓都未習慣。何況役法關係衆多事務,盤根錯節十分複雜,實行得慢些,方能審慎詳盡。如果不深究事情的始終,輕易地立即推行,恐怕實行之後,又產生各種弊端。現在州縣的免役錢,照例有累積剩餘,大約夠用幾年,暫且依舊僱役,到今年爲止。催促監督有關官員審議差役法,趁今冬成爲法令,來年再行差役法。要使既實行之後,不再有人議論,那就進退都有利了。”司馬光又因王安石設《詩經》、《尚書新義》來考取天下士人,想改變科舉,另立新的條例。蘇轍說:“進士來年秋天考試,沒有多少日子了,而議論不及時決定。詩賦雖然是小技,但要講究聲律,用的功夫不淺。至於治經書,誦讀和講解,尤其不是輕易的事。總之,來年都還不能實行。請求來年的考試,一切還照舊,惟有經書的釋義兼取註疏及各家議論,或提出應舉者自己的見解,不專用王安石的學說。並罷去對律令釋義的考試,使應舉的人知道有定論,一心一意做學問,以待選拔考試,然後慢慢地議論元祐五年以後科舉的條例,也不算晚。”但司馬光都不聽。

北宋宰相蘇轍生平簡介 北宋宰相蘇轍是怎麼死的 第2張

同年八月,被任命爲起居郎,蘇轍上疏請辭,旋即權任中書舍人,不久後正式擔任中書舍人。

起初,神宗因西夏內亂而派兵進攻,於是在熙河增設蘭州,在延安增設安疆、米脂等五寨。

元祐二年(1087年),西夏派使者賀哲宗登位,使者回去,尚未出境,又派使者入境。朝廷知道他們有請求蘭州、五寨土地的意思,大臣討論守或棄尚未決定。蘇轍建議答應西夏所請,朝廷便允許還西夏五寨,西夏順服。

元祐四年(1089年),權任吏部尚書。八月,奉命與刑部侍郎趙君錫出使遼國,任賀遼國生辰國信使。

拜相參政

元祐五年(1090年)五月,蘇轍被任命爲龍圖閣直學士、御史中丞。 十二月,任龍圖閣學士。元祐六年(1091年)二月,任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當時蘇軾遭人排擠,乞求外任,蘇轍也隨兄連上四札,也乞外任,但未獲准許。

元祐七年(1092年)四月,朝廷命蘇轍代理太尉、充任冊皇后告期使。六月,任太中大夫、守門下侍郎。十一月,朝廷因郊祀天地而特加蘇轍護軍,進封開國伯,實封食邑二百戶。

晚年生涯

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親政,新法派重新得勢。

紹聖元年(1094年),門下侍郎李清臣主持科考,出題批駁元祐政事。他上書反對哲宗恢復熙寧新法,被貶官,削去職名任汝州知州。過了幾個月,元豐時諸臣都在朝廷任職,再貶蘇轍爲左朝議大夫、袁州知州。未到任,又於七月降爲左朝議大夫、試少府監,分司南京,筠州居住處分。 蘇轍治州有優異政績,等到他被罷免離開,州里父老送別他的人都嗚咽流涕,延綿數十里不斷。 八月,到真州時,作《阻風》詩。

紹聖三年(1096年)二月,蘇轍又被貶爲化州別駕,安置雷州處分。此時,蘇軾也被貶爲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五月十一日,兄弟二人再次相遇於藤州,蘇轍送蘇軾赴海南。 六月十一日訣別於海濱。元符元年(1098年),移到循州安置。元符二年(1099年),作《龍川略志序》、《龍川別志序》、春秋傳後序》。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蘇轍移永州、嶽州安置,不久受任爲濠州團練副使,嶽州居住。十一月,恢復爲太中大夫,提舉鳳翔上清太平宮。因有田產在潁川,便前往居住。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七月,蘇軾在常州(今屬江蘇)去世,臨終前以不見蘇轍爲憾。蘇轍得知後,在悲痛中爲其撰祭文,不久又作《追和軾歸去來詞》。

崇寧年間,蔡京掌握國政,又降爲朝請大夫,取消宮觀官,住在許州,又復授太中大夫退休。

蘇轍是怎麼死的

崇寧三年(1104年),蘇轍在潁川定居,築室曰“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終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謝絕賓客,決口不談時事,將所感皆寄託於詩中。

北宋宰相蘇轍生平簡介 北宋宰相蘇轍是怎麼死的 第3張

崇寧五年(1106年)九月,撰成《潁濱遺老傳》及《欒城後集序》。

大觀二年(1108年),蘇轍復任朝議大夫,遷任中大夫。政和元年(1111年),撰成《欒城第三集序》。

政和二年(1112年)九月,以太中大夫職致仕。十月三日(10月25日),蘇轍逝世,享年七十四歲。十一月,朝廷追復甦轍爲端明殿學士,特賜宣奉大夫。

南宋紹興(1131年—1162年)年間,因其子蘇遲顯貴,蘇轍獲贈太師,封魏國公;夫人史氏贈楚國太夫人。淳熙(1174年—1189年)年間,追諡文定。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