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密:弘治皇帝朱佑樘到底出生在哪個“安樂堂”?

解密:弘治皇帝朱佑樘到底出生在哪個“安樂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京城的很多老胡同都懸掛有衚衕歷史的相關介紹,既展現了北京胡同文化的源遠流長,同時也爲遊人知北京、愛北京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但令人遺憾的是,有些衚衕的相關文字缺少嚴謹的歷史考證,似有以訛傳訛之嫌。比如,位於北京地安門十字路口東北角雁翅樓北側的安樂堂衚衕,其介紹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明憲宗時,萬貴妃專寵,孝穆紀皇后有孕,曾帶病誕生孝宗於此。”這裏有兩處尚待推敲:一是明孝宗朱祐樘的母親在懷有身孕之時只是一個宮女,直到朱佑樘6歲父子相認,其母被成化皇帝召回到紫禁城永壽宮後才被冊封爲淑妃,“孝穆紀皇后”是後來朱祐樘登基成爲弘治皇帝后“追封”的,故“孝穆紀皇后有孕”的說法顯然欠妥;二是明代北京曾有兩處叫安樂堂的地方,除了地安門內東雁翅樓北邊的這個安樂堂衚衕,北海公園西側的養蜂夾道還有一個叫安樂堂的地方。根據史料記載來看,地處地安門的安樂堂衚衕其實是“宮廷太監患病養體之所”,而養蜂夾道的安樂堂纔是患病宮女棲息的地方。因此,爲逃避萬貴妃“打胎”而不得不“藏起來”的朱祐樘的生母,應該是在養蜂夾道的安樂堂生下的“龍子”,而小皇子朱祐樘也應該是在這個“安樂堂”悄悄地長到了6歲……

解密:弘治皇帝朱佑樘到底出生在哪個“安樂堂”?

 明代有兩處叫“安樂堂”的地方

安樂堂衚衕位於地安門內東雁翅樓北側

內安樂堂地處北海公園西側的養蜂夾道

在明代,安樂堂本是患病或年老“卑秩”無依無靠的太監、宮女臨終等死的地方。如此卑微之地之所以備受關注,緣於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神祕出生以及他們母子的傳奇經歷。然而,明代時曾有兩處叫安樂堂的地方,朱祐樘到底出生在哪個安樂堂?從古籍記載來看,明代時這兩條同名的衚衕其實在稱謂上略有不同,位於地安門內東雁翅樓北側的衚衕叫“安樂堂”,另一處是位於北海公園西側養蜂夾道的小衚衕叫“內安樂堂”。這兩個地方不僅在位置上相距甚遠,而且,在這兩個安樂堂裏所居住的人也完全不同。對於地安門內的安樂堂,明代劉若愚所撰的《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中有這樣的記載:“安樂堂在北安門裏,掌房官一員,掌司數十員。凡在裏內宮,及小火者,有病送此處醫治。痊可之日,重謝房主,消假供職。如不幸病故,則各有送終內官,啓銅符出北安門,內官監給棺木,惜薪司給焚化貲,擡至淨樂堂焚化。”明代的北安門即現在的地安門,依其所記,這個安樂堂無疑是安置那些年老或身患重病的太監之所,故而得名。明沈德符在《野獲編補遺·畿輔·安樂堂》中也曾描述:“安樂堂爲永樂十五年所建,以處工匠之疾病者。近來則與工匠無涉,唯內臣卑秩無私宅可住,無名下官可依者,遇疾且殆,即徒入此中,以待其殞,且彗送淨樂堂焚化,不欲以遺骼污禁掖也。其中或氣未絕稍能言動,尚爲攤錢博塞之戲,爭勝嘵嘵,聞者嘆笑。”也就是說,安樂堂在永樂十五年初建時,原本是患病工匠養病的地方,後來則成了安置那些無權無勢、品級低微的重病垂危太監之所。

北海公園西側原養蜂夾道的“內安樂堂”,明代是幽禁年老宮女、患病宮女或獲罪宮人的地方。劉若愚在《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一書中對這個“安樂堂”同樣也有記述:“內安樂堂在金鰲玉蝀橋西,羊房夾道,掌司其事者二三十人。凡宮人病老或有罪,先發此處,待年久再發外之浣衣局也。”這裏所說的金鰲玉蝀橋就是現在北海公園南門西側、連接着北海和中南海的著名古橋,這座石拱橋始建於元代至元元年(1264年)。羊房夾道則是後來根據諧音改成的養蜂夾道。明沈德符在《野獲編補遺·畿遺·安樂堂》一書中對這個安樂堂的描述是:“內廷宮人無位號名秩而病故,或以譴責死者,其屍亦傳達安樂堂。又轉致停屍,易朱棺再送火葬。其有不願焚者則瘞之地,亦內中貴嬪所舍焚冢也。”由於明朝規定:“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以證取藥。”因此,宮女生病大多被送到這裏,靠自己的生命力延續時日,或者等死。由於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在懷孕時是一位宮女,所以,她稱病藏身的地點無疑應是羊房夾道的這個“內安樂堂”,小皇子也應該是被藏在這裏長到了6歲。

那麼,明孝宗朱佑樘的出生地爲什麼會出現“移花接木”、“張冠李戴”呢?這或許是緣於養蜂夾道的拆遷,上世紀60年代,在這條衚衕的舊址上建起了305醫院,養蜂夾道及安樂堂便再也毫無蹤跡可尋了。而地安門內的安樂堂衚衕儘管在平安大街拓寬時少了靠北側的一小段,但從明代到如今,這條衚衕一直存在。

弘治皇帝朱佑樘生母懷孕時尚爲宮女

小皇子得見天日母親被追封“恭恪莊僖淑妃”

紀妃居永壽宮僅一個月即“暴薨”成爲明宮一大疑案

弘治皇帝朱佑樘是成化皇帝朱見深的第三個兒子,由於成化皇帝專寵萬貴妃,朱佑樘的母親剛懷上他,就險些被萬貴妃所害。如果不是衆多太監、宮女齊心協力冒死將懷了身孕的朱佑樘的母親祕密藏在安樂堂,大明王朝也就不會有“弘治中興”那段歷史了。據明沈德符《野獲編·宮闈·孝宗生母》記載:“按尹文和《直瑣綴錄》雲:紀後有娠,萬妃恚而苦之寂令託病處安樂堂,以痞報,而屬門官照管。既誕皇子,密令內侍謹護。”

對於弘治皇帝母子的傳奇經歷,《明史·孝穆紀太后傳》的記載更爲詳細:孝穆紀太后,孝宗生母也,賀縣人。本蠻土官女。成化中徵蠻,俘入掖庭,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內藏。時萬貴妃專寵而妒,後宮有娠者皆治使墮。柏賢妃生悼恭太子,亦爲所害。帝偶行內藏,應對稱旨,悅,幸之,遂有身。萬貴妃知而恚甚,令婢鉤治之。婢謬報曰病痞。乃謫居安樂堂。久之,生孝宗,使門監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稍哺粉餌飴蜜,藏之他室,貴妃日伺無所得。至五六歲,未敢剪胎髮。時吳後廢居西內,近安樂堂,密知其事,往來哺養,帝不知也。

解密:弘治皇帝朱佑樘到底出生在哪個“安樂堂”? 第2張

帝自悼恭太子薨後,久無嗣,中外皆以爲憂。成化十一年,帝召張敏櫛發,照鏡嘆曰:“老將至而無子。”敏伏地曰:“死罪,萬歲已有子也。”帝愕然,問安在。對曰:“奴言即死,萬歲當爲皇子主。”於是太監懷恩頓首曰:“敏言是。皇子潛養西內,今已六歲矣,匿不敢聞。”帝大喜,即日幸西內,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兒去,吾不得生。兒見黃袍有須者,即兒父也。”衣以小緋袍,乘小輿,擁至階下,發披地,走投帝懷。帝置之膝,撫視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類我。”使懷恩赴內閣具道其故。羣臣皆大喜。明日,入賀,頒詔天下。移妃居永壽宮,數召見。萬貴妃日夜怨泣曰:“羣小紿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貴妃致之死,或曰自縊也。諡恭恪莊僖淑妃。敏懼,亦吞金死……

那麼,明憲宗朱見深爲何專寵萬貴妃乃至差點無後?這與他自小的坎坷經歷不無關係。朱見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他2歲那年發生土木堡之變,其父朱祁鎮被瓦剌擄去,太子被廢爲沂王,8年後英宗奪門之變二次登基,他又復立爲太子。朱見深的童年和青少年都是在宮女萬貞兒的呵護下度過的。16歲登基後,他立即冊封已經35歲的萬貞兒爲妃,成化二年(1466年),萬妃生下皇長子,又被封爲貴妃。可惜孩子不久就夭折了,萬貴妃於是見到有哪位妃嬪懷孕就會千方百計地打掉。成化五年(1469年),柏賢妃偷偷生下皇次子朱祐極,可當太子沒幾天卻突然暴卒,被追封爲悼恭太子。衆人皆疑太子被萬貴妃毒殺,但朱見深對萬貴妃依然如故,萬貴妃也依然專橫跋扈有恃無恐。朱佑樘的出現給了萬貴妃沉重一擊,生母紀淑妃死後,他被太后保護起來。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58歲的萬貴妃因鞭打一個奴婢,“怒極,氣咽痰涌不復蘇”。成化皇帝悲痛欲絕哀嘆道:“萬侍長去了,我亦將去矣。”同年八月,憲宗皇帝也悲傷離世,時年僅40歲。17歲的皇太子朱祐樘繼位,改年號爲“弘治”,是爲明孝宗。

孝宗即位後,追諡生母爲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純皇后,還特遣太監前往母親的家鄉廣西尋找族人和家人,賜予宅第、金帛、莊田等。結果,出現了很多並不相干的人冒稱是其家人或親戚的鬧劇。但在尋找生母家人的過程中,瞭解到太后原本姓李,名李妙善,因爲紀、李發音相近,入宮時被誤登記爲姓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