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包拯並非包黑炭 而是一位白面書生

歷史上的包拯並非包黑炭 而是一位白面書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北宋名臣。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爲神明崇拜,認爲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麪形象,亦被稱爲“包青天”。

舞臺上的包公形象依照“鐵面無私”漸漸有了“定規”,即“相貂”、“黑滿”、黑蟒、厚底且額頭上長着“月牙”,這月牙兒有“上昭日月”的含義,黑臉(鐵面)包公一出場,就明顯有別於其他人物。頭臉烏黑,眉心懸個月牙兒,掌管陰陽兩界,斷案如神。這是戲曲裏的包拯形象。

歷史上的包拯並非包黑炭 而是一位白面書生

網絡配圖

開封包公研究會副會長李良學分析說:“宋代史書,均沒有包公黑臉的片言隻語記載,說明包拯的臉面並不黑,是一個白面書生。那麼,後來包拯的臉面是怎麼變黑的?又有什麼意義呢?包拯的黑臉是元明以來戲劇化妝師設計的一項傑作,象徵包拯鐵面無私、執法如山的精神,只是一個文學藝術形象,與包拯本來面貌無關。”

包拯出身於門望族,既不是什麼怪胎,也沒有所謂的兄嫂,更不存在任何坎坷身世。29歲那年,他中了進士甲科,被任命爲大理評事、建昌縣知縣,由於戀家包拯捨不得離開父母,便奏請皇帝把他派在父母身邊上班,於是把他改任爲和州監稅。包拯甘當“宅男”,這一當就是10年有餘,二老離世後,他守孝3年。

歷史上的包拯並非包黑炭 而是一位白面書生 第2張

網絡配圖

包拯61歲的時候被任命爲三司使,負責全國經濟工作,展現出了經濟改革的天賦,兩年後,包拯被提拔爲樞密副使,相當於主管軍事的副國防部長,至此,包拯纔算正式進入了中央執政官的行列。在一年後,包拯病逝,開封的老百姓莫不悲痛,皇帝親自到包家弔唁,並宣佈停朝一天以示哀悼。

關於包拯斷案神明的傳說也並非如此,比如流傳比較廣的《鍘美案》和《狸貓換太子》都是後人虛構出來的。對於陳世美,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據學者研究《鍘美案》中的原型是清朝的一位官員叫陳熟美。陳熟美自幼聰穎好學,啓蒙讀書時,與秦馨蓮青梅竹馬,私訂終身。陳在秦家的幫助下,於順治八年考取舉人,四年後又中了進士,經吏部詮選任直隸饒陽縣知縣。

歷史上的包拯並非包黑炭 而是一位白面書生 第3張

網絡配圖

《續輯均州志》記載,陳熟美政績突出,屢受順治皇帝重用,後來官至貴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參政;康熙十年,他又升任戶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他偕妻子告老還鄉。

據陳瑞鬆介紹,陳熟美一直與秦馨蓮恩愛有加,由於他爲官剛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後來的《鍘美案》,是有人對他惡意誹謗。

包拯有一套刑具大家都很熟悉,就是那三把鍘刀。歷史上的包拯是沒有這些東西的。有學者研究鍘刀是在元朝的時候纔出現的,所以說包拯的三把鍘刀也是後人虛構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