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爲何禁止地方官員娶本地女子做妻妾?

朱元璋爲何禁止地方官員娶本地女子做妻妾?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在位期間鑑於元末的混亂,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懲治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北伐殘元;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上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朱元璋爲何禁止地方官員娶本地女子做妻妾?

網絡配圖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葬明孝陵。

朱元璋聰明而有遠見,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納諫如流,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嚴明,晚年偏好誅殺,使得一代開國元勳很少有善始善終者,這是他的缺點。

朱元璋反腐敗最奇特的招數之一就是嚴禁官員娶當地女人做老婆,即便是做小老婆也不行。

朱元璋認爲,地方官員娶了當地的女人做老婆,不僅會使其家族貪污受賄更爲方便,而且也不利於其家族貪污受賄東窗事發之後的懲治。因此,朱元璋將反腐敗的重點放在預防爲主上,便下令官員實行交流制,一律在異地做官,同時嚴禁官員娶當地的女人做老婆。這樣既可以減少家族貪污受賄的機會,也可以降低因懲治貪污受賄帶來的社會成本。

 

但有些官員並不把朱元璋的這一反腐敗的法令當作一回事,偏偏頂風作案。曹雪芹曾在《紅樓夢》第二回就寫了蘇州知府賈雨村徇私枉法頂風作案的事情。賈雨村考中進士,做了蘇州知府,他在蘇州任上乾的頭一件事,就是迎娶舊交甄士隱家的丫環嬌杏做小妾。後來賈雨村老婆死了,嬌杏被扶成正房。曹雪芹不禁感慨道:偶因一回顧,便爲人上人。意思是嬌杏這丫頭命好,只因當年跟賈雨村“放了回電”,現在就一步登天,從小丫環變成了貴婦人。其實,這不過是曹雪芹筆下的小說故事,如果當時真有賈雨村這樣的官員在當地娶妻納妾,必然要身受酷刑,甚至要丟官去職。

朱元璋爲何禁止地方官員娶本地女子做妻妾? 第2張

網絡配圖

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凡府州縣親民官,任內娶部民婦女爲妻妾者,杖八十……女家與主婚人並同罪,妻妾仍兩離之。女給親,財禮入官。這意思就是說,在地方官員如果娶當地的女人做老婆的話,也不管娶來是做大老婆還是做小老婆,一律都要打上八十大板;即便捱打之後,雙方也得離開,並把彩禮上交國庫。而且被娶的女人和這個娶老婆官員同樣獲罪,也得捱上八十大板。由此可見,朱元璋不僅制定了有關官員不得去當地女人做老婆的法令,同時也制定了便於操作的處罰規定。當時的大多數官員恐怕都不會像賈雨村一樣去一個當地的女人做老婆。當然也有頂風作案的,但是考慮到自己的前程,一般都會有所收斂的。

朱元璋制定這一政策,來源於他一貫對貪官污吏的深痛惡絕,爲此,他再作了開國皇帝之後,制定了一系列的反腐敗措施,想方設法來預防官員貪污受賄,官員一律易地做官,並嚴禁在當地娶老婆就是這一系列反腐敗的措施之一。採取預防爲主,以減少官員貪污受賄的機會,便成爲了朱元璋加大反腐敗力度的最主要理念。

 

爲了減少官員們貪污受賄的機會,朱元璋還不許官員們在當地買房。據《大明律例》中的相關法律條文:凡有司官吏,不得於現任處所置買田宅。違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這意思就是說,地方官員不準在當地購買住宅房產,包括別墅之類高檔次的住宅小區。如果有違反的,一律摘下烏紗帽,並要被扒掉褲子,打上五十大板,所購買普通住宅也好,高級別墅也罷,一律收歸國有。

朱元璋爲何禁止地方官員娶本地女子做妻妾? 第3張

網絡配圖

清朝照搬並進一步豐富了大明法律,不僅禁止地方官員在當地買房置產,而且也禁止部隊幹部在駐地買房置產。明清兩代的朝廷大概都想到了一處了:官員受賄的形式多種多樣,唯獨無償或者低價受贈不動產難以查清,既然難查清,乾脆就不讓他們在做官的當地擁有房產。不管是誰,只要在當地買房置產,就一律認定貪污,不但摘掉烏紗帽,而且還要打八十大板。

當然,不論是官員易地做官,不準娶當地女人做老婆也好,還是不許官員在現任地方買房置產也罷,並非靠一紙法令就能禁止得了的,不是照樣出賈雨村這樣知法犯法的官員嗎?朱元璋做皇帝時,反腐敗可謂是鐵腕絕招,但是他的後世子孫卻不能承前啓後,繼往開來,以至於二百年後國破家亡。但是,朱元璋的反腐奇招還是能給予後人以啓示的。那就是,反腐敗不但要以預防爲主,減少各級官員貪污腐敗的機會,而且要不斷加大反腐敗的力度,加重腐敗官員的懲治刑罰,增加官員腐敗後必須付出成本,讓他們望而生畏,不敢出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