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明知道北伐不可能會實現,他爲什麼還要還要窮兵黷武?

諸葛亮明知道北伐不可能會實現,他爲什麼還要還要窮兵黷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諸葛亮北伐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杜甫有詩句懷念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說諸葛亮多次北伐卻不能取勝,最終無力迴天病逝於五丈原,無法實現劉備光復漢室的心願。

諸葛亮數次北伐,都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反而因爲連年征戰將本就弱小的蜀國拖垮。諸葛亮智慧超羣,爲何要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不斷北伐,而不是與民休息,發展生產,等待國家強大之後再起兵呢?

諸葛亮明知道北伐不可能會實現,他爲什麼還要還要窮兵黷武?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時,諸葛亮就爲劉備奪取天下制定了“隆中對”。先取荊州,然後吞併益州,在北上奪取漢中,之後跟周邊的少數民族部落搞好關係,與東吳孫權結爲同盟,待尋得良機,從荊州和漢中兩路出兵,平定中原,興復大漢江山。

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諸葛亮便只能從漢中一路出兵,每次長途跋涉,戰線綿延太長,蜀漢國力又不及曹魏,所以每一次都失敗而歸。

很多人認爲,諸葛亮一直清楚北伐已經不可能成功,但是爲了蜀漢政權的穩固,他只能不斷北伐。

蜀漢內部集團構成十分複雜,有劉備帶來的荊州派,有本土的益州派,還有很多投降而來的將領。這些人之間的利益關係相互糾纏,在劉備死後矛盾更加凸顯,諸葛亮雖然身爲丞相,位高權重又足智多謀,但只能暫時壓制住這些勢力,卻不能完全解決矛盾。

諸葛亮明知道北伐不可能會實現,他爲什麼還要還要窮兵黷武? 第2張

首先,諸葛亮只能不斷北伐,以此作爲突破口,來調節各派利益相互牽扯帶來的負面作用,通過消耗其他派系的勢力來達到暫時的平衡。

其次,蜀漢偏安一隅,雖然地勢險要,但是國力不如曹魏和孫吳,一旦兩方勢力夾擊益州,則蜀漢必亡。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諸葛亮不斷北伐,讓曹魏疲於應付,來不及與東吳合謀,於是蜀漢便能取得暫時的安定。

最後,諸葛亮不斷北伐,可以破壞曹魏的國力發展。如果魏蜀吳三方相安無事,各自發展,由於曹魏佔據最多的領土和人口,十年之後,曹魏將會兵精糧足,國庫充盈,更是將弱小的蜀漢遠遠甩在了後面。諸葛亮不能讓曹魏安心壯大,所以要在邊境不斷滋擾,讓曹魏與蜀漢國力的差距不能拉開得太大。

諸葛亮明知道北伐不可能會實現,他爲什麼還要還要窮兵黷武? 第3張

在小說演義和民間傳說中,將諸葛亮神化得無所不能,實際上他也只是一個凡人,眼光稍微比常人長遠一些而已。諸葛亮明知道窮兵黷武對蜀漢不利,但橫豎都是一死,不如奮起一搏,說不定遇上一些意外因素反而能成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