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此人爲鞏固統治,頒發一條政策,卻不想一直沿用至今

此人爲鞏固統治,頒發一條政策,卻不想一直沿用至今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認爲隋文帝楊堅是所有開國皇帝裏面開國最輕鬆的一位,憑藉着自己是小皇帝的外祖父,得到了帝位。其實這種看法並不中肯,楊堅只是沒有親自上戰場打仗而已,政治鬥爭的艱辛遠超漢唐宋明的開國皇帝。

此人爲鞏固統治,頒發一條政策,卻不想一直沿用至今

楊堅最初是西魏、北周的大臣,而西魏、北周的頂層權力結構是著名的“八柱國”,即八個最大的門閥貴族把持了軍政大權。這八柱國中有四個鮮卑族門閥,四個漢族門閥。原先,鮮卑族統治者憑武力統一了北朝,但鮮卑族人少,難以統治龐大的中原,於是被迫允許漢族門閥組織武裝助戰。一些漢族勢力趁機崛起,形成了著名的關隴集團,八柱國中的四個漢族門閥都出自這個集團。由於各種原因,關隴集團的勢力很快蓋過了鮮卑貴族,所以到後來,推一個漢人來當皇帝的呼聲越來越高。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八柱國之一的鮮卑貴族的下屬,但楊家也有一定實力,並且與鮮卑、漢族兩邊的許多貴族聯姻,成爲非常好的協調者、黏合劑。到最後,楊堅的女兒當了皇后,他以國舅攝政,鮮、漢兩邊的貴族都認可了他的身份,最終水到渠成地擁立他當了皇帝。

按說,當了皇帝的楊堅應該代表的是鮮卑與漢族的共同利益,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此人爲鞏固統治,頒發一條政策,卻不想一直沿用至今 第2張

隋朝結束了漫長的南北朝亂世,人們不願再回到那種門閥貴族天天打仗,老百姓災難深重的境況中。隋文帝本人也不願門閥世族過於強大,從而影響自己執政,因此他決心要剷除世族門閥這個產生權臣的社會根源。而要做到這個,首先要做的就是切斷權臣的人事權,選拔新的人才爲己所用,最終,楊堅決定以考試選拔人才。

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下詔令民間推舉人才,稱爲“舉人”。他還專門強調,“舉人”來自民間,不分門第,選拔的標準是要有真才實學。按規定,每州每年“貢舉”三人,入京再進行考試,根據成績錄用爲官。

後來,隋文帝將貢舉分爲十科,其中有“孝悌有聞”等考察德行的科目,也有“學業優敏”等強調文學、行政管理才能的科目,還有“膂力驕壯”等選拔將才的科目。由於科舉制草創,“膂力驕壯”等科目怎麼看都不像正規國家考試的樣子,隋煬帝繼位後又進一步規範了這些考試製度,“貢舉”和“分科取士”合稱“科舉”。

此人爲鞏固統治,頒發一條政策,卻不想一直沿用至今 第3張

科舉一開,大批平民源源不斷地進入官員隊伍,衝散了原有的官場格局。這對門閥子弟來說非常可怕—他們如果不能通過考試便無法獲得官職,這一制度註定了門閥勢力的凋落。門閥貴族們非常清楚科舉制的危險性,不少人想趁自己實力還在,儘快推翻這個王朝。

由於門閥勢力的離心以及其他原因,隋朝建立後不久,中國再次陷入戰亂,鮮卑、漢族門閥重新選擇,最終關隴集團中的另一位、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後代李淵建立了唐朝。但由於平民階層和衆多科舉受益者的強烈要求,以及唐朝皇帝也不願見到門閥勢力坐大的心理,唐朝沒有貿然廢除科舉制度,只是在平民和貴族的利益中取得了一個新的平衡。從此,科舉制度流傳千年。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