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詠: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尤以治蜀著稱

張詠: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尤以治蜀著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詠(946年—1015年),字復之,號乖崖,諡號忠定,濮州鄄城人。太平興國年間進士。累擢樞密直學士,真宗時官至禮部尚書,詩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稱。 他的文集被命名爲《張乖崖集》。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張詠,字復之,濮州鄄城人。少年時任性,不拘小節,即使貧賤時外出交遊,也從來不肯居人之下。

太平興國五年,濮州推舉進士,衆議首先推薦張詠。當地有個叫張覃的老儒生還沒考中進士,張詠便與寇準寫信給本州守將,推薦張覃做首選,衆人都讚許張詠能夠謙讓。

張詠: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尤以治蜀著稱

這一年,張詠考中進士乙科,授任大理評事、鄂州崇陽知縣。又升爲著作佐郎。因蘇易簡的推薦,入朝任太子中允,升任祕書丞、麟相二州通判,他自己請求掌管濮州的市場稅收以便奉養父母。不久又被召回朝中,賞賜緋魚袋,任浚儀知縣。正逢李沆、宋湜、寇準接連推薦他的才幹,授任他爲荊湖北路轉運使,上奏建議罷除歸、峽二州的水遞役夫,就地轉爲太常博士。

執掌三班

宋太宗聽說他的精明強幹,召他回朝,越級拜任他爲虞部郎中,賞賜金印紫綬。十天後,與向敏中一同被提升爲樞密直學士、同知銀臺通進封駁司兼掌三班院。

張永德任並代部署,有個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詔審理他的罪行。張詠將詔書封緘退還,並且說:“陛下正委以張永德邊疆重任,若因爲一個小校官的緣故,使主帥受辱,臣恐怕會有下級輕視上級之心。”太宗沒有聽從。不久,果然有士兵聯合控告軍校的事發生,張詠引用前次的事來議論,太宗爲此動容並撫慰他。

治理蜀地

出任益州知州,當時李順作亂,王繼恩、上官正統兵攻討,卻停留不前進。張詠用話激勵上官正,勸勉他親自出擊,並盛情地陳設帷帳爲他餞行。酒酣之際,張詠舉杯對軍官們相勸說:“你們蒙受國家的厚恩,沒有什麼可以報答的,此去正當直抵敵寇營壘,蕩平叛賊。如果曠日持久士氣衰落,那麼這裏就會成爲你們的死地。”上官正因此決意出兵深入,終於大獲全勝。

王繼恩部下有個士兵在夜間用繩索吊下城牆逃跑,被官吏抓住後報告給張詠。張詠不想與王繼恩失和,當即下令把他捆綁後投到枯井中,沒人知道此事。

當叛軍攻城略地之際,民衆有很多被脅迫跟隨叛軍的,張詠下達公文向他們曉諭朝廷的恩德和信義,使他們各自回到鄉里。並且說:“前日李順脅迫民衆成爲賊寇,今天我將賊寇們教化爲良民,不也是可以的嗎?”

當時民間訛傳,說有一位白頭老翁午夜時專吃小孩,全州紛紛擾擾。一到晚上,就路無行人。後來將造謠者抓住處死,人們才安定下來。張詠說:“怪誕妖妄興起之時,災氣就會乘機爲害。妖怪就會有行跡,謠言就會傳播,制止謠言的辦法,在於判斷識別,而不在於壓服制勝。”

民衆有來投訴的,張詠明辨真僞,立即做出裁決,人們都很佩服。有好事之人還把張詠的故事編輯成書,刻板印刷傳播。張詠曾說:“向君子詢問可以得到君子的情況,向小人詢問可以得到小人的情況,分別向他們的同類那裏詢問,就無不明瞭。”張詠處理政事時,恩威並施,蜀人既敬畏又愛戴他。

張詠: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尤以治蜀著稱 第2張

喪滿再仕

因父親去世辭職服喪,守喪未滿而重新起用,改任兵部郎中。正好遇上朝廷下詔在川、陝各州同時混用銅鐵兩種錢幣,每一枚銅錢相當於十枚鐵錢。張詠上奏說:“昨日經過利州時,那裏用一枚銅錢換五枚鐵錢,在綿州則一枚銅錢可換六枚鐵錢,在益州則一枚銅錢可換八枚鐵錢。若統一規定以一當十,公私都不方便。希望根據各地的估算來折算銅錢。”

宋真宗即位後,加任左諫議大夫。

鹹平初年,入朝任給事中、戶部使,改任御史中丞。承天節齋戒聚會時,丞相大臣中有酒後失禮的,張詠上奏彈劾他們。

鹹平二年,任同知貢舉。這年夏天,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當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販賣鹽來自給,捕獲了幾百個犯法的人,張詠全都減輕刑罰然後遣散他們。部下屬官請求說:“不嚴加制裁,恐怕無法禁止此事。”張詠說:“錢塘一帶十萬家民衆,飢餓的人有八九萬,如果不靠鹽來救命,一旦蜂擁而起做強盜,那就會釀成大患了。等秋天收穫了,當會依舊按舊法辦事。”

又調任永興軍知府。

再治蜀地

鹹平五年,馬知節從益州調任到延州,朝廷討論選擇可以接替他的人。真宗因爲張詠以前在蜀政績優異,又命他任益州知州,並加爲刑部侍郎、樞密直學士,就地升爲吏部侍郎。轉運使黃觀上報他治理益州的政績,皇上下詔予以嘉獎。適逢朝廷派遣謝濤巡視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轉告張詠說:“有卿在蜀,朕無西顧之憂了。”回朝後,再次執掌三班,領登聞檢院。

張詠中年時腦上生瘡,梳洗很不方便,因此請求出任潁州知州。真宗因爲他正直,有聲望,兩次任益州知州,都因政績突出著名,不應該去治理小郡。下令中書將召見詢問張詠,將委任他到青社或真定去,要他自選。張詠推辭不接受,於是任命他爲昇州知州。

大中祥符初,加任左丞。

大中祥符三年春,昇州人民因爲張詠任期已滿請求留任,被就地轉爲工部尚書,令他再次留任。當年秋天,因爲江左乾旱歉收,授任張詠爲昇、宣等十州安撫使,進級爲禮部尚書。

張詠: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尤以治蜀著稱 第3張

直言遭貶

皇上聽說張詠的腦瘡病很重,憐憫他,令薛映乘驛車前去代替他回來。因患疾病沒有見到皇上,張詠遺憾不能當面向皇上陳述想法,於是上章爭論道:“近年來用盡國庫的儲藏,竭盡人民的膏血,來作爲興建無用的土木建築的費用,都是奸臣丁謂、王欽若開啓了皇上的奢靡之心才導致的。不誅殺他們,無以向天下人謝罪。”奏章三次呈上後,張詠被調出京城,任陳州知州。

得病逝世

當初,張詠與青州人傅霖小時候是同學。傅霖隱居不做官。張詠顯貴之後,尋訪傅霖,三十年也沒能夠找到,到這時他來謁見。守門人來報告說傅霖求見。張詠責罵他說:“傅先生是天下賢士,我尚不能跟他成爲朋友,你是何人,竟敢直呼其名!”傅霖笑道:“與你分別一世你還這樣,別人怎知世間還有個叫傅霖的人呢?”張詠問:“昔日爲何隱居,今日又爲何出來?”傅霖說:“你快要去了,我來告知你的。”張詠說:“我自己也知道。”傅霖說:“知道了我還能再說什麼。”第二天傅霖便告別離去。

一個月後張詠去世,享年七十歲。被追贈爲左僕射,諡號忠定。

張詠以剛直正自任,爲政崇尚嚴猛。

張詠年輕時學習擊劍,爲人慷慨,喜歡說大話,樂於做奇節之事。

他曾對朋友說:“我幸好生在聖明之世,閱讀典籍來約束自己,不然的話,就不知道自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了!”

因此他又說:“服事君王的人廉潔而不說貧,勤勞而不說苦,忠誠而不說自己有功,公正而不說自己有能,這樣就可以事奉君王了。”

他的性格果斷急躁,病得厲害的時候,一進飲食就痛楚加劇,管理下屬也更加嚴厲。

真宗曾稱讚他的才能可任將帥,因爲生病不能全部發揮他的能力。

張詠自號乖崖,認爲“乖”便與衆不同,“崖”就不利於事物。

有文集十卷。

他的弟弟張詵,任虞部員外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