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長孫皇后去世之後 李世民爲何13年都沒有立後

長孫皇后去世之後 李世民爲何13年都沒有立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爲何14年不立後?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她是中國歷史上聖母一般的人物, 她就是李世民的結髮妻子, 高宗李治的親生母親, 文德皇后長孫氏 ,小字觀音婢, 只是你知道, 長孫皇后協助李世民, 誅殺親兄弟及其家人, 爲何還被稱爲一代賢后? 長孫皇后13歲嫁給唐太宗, 兩人相伴23年育三子四女, 她她憑什麼死後13年李世民不立後? 爲什麼稱長孫皇后爲堪稱完美的女人? 甚至連武則天都無法超越? 而後世卻爲何有人認爲千古賢后的。 長孫皇后卻是一個心機婊呢?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歷,回顧真相, 去尋找歷史上最像聖母的人物, 長孫皇后觀音婢的一生。 文德皇后長孫氏, 鮮卑族 祖籍洛陽, 小字觀音婢 ,其名於史無載, 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 ,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 唐太宗皇后, 唐高宗之母, 長孫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長 在孝文帝改革時, 賜姓長孫, 長孫家族作爲皇族宗室, 從北魏至隋以來能人輩出, 可謂門傳鐘鼎 ,家世山河, 長孫氏的父親長孫晟 ,有一箭雙鵰的美譽, 且在軍事外交上也頗有建樹 長孫晟長期處理隋與突厥的關係。

曾使計分化突厥, 對突厥分裂有極大貢獻, 對長孫晟非常敬畏, 聽聞他的弓聲, 認爲是霹靂, 見到他騎馬, 認爲是閃電, 長孫晟家得到霹靂堂的稱呼 ,長孫氏就是這樣一位 出身貴族世家的名將之女 ,長孫皇后還不到10歲, 父親就去世了, 同父異母的哥哥長孫安業 ,直接把無忌和觀音婢, 一起趕出家門, 幸好舅舅高土廉心疼他們 ,就把妹妹和兩個孩子都帶回家照顧 ,對他們非常好, 守孝期滿後, 也是舅舅努力促成婚事 ,讓觀音婢嫁紿了李世民。

長孫皇后去世之後 李世民爲何13年都沒有立後

此時的觀音婢年僅13歲, 她年齡雖小 ,但已能盡行婦道 ,悉心侍奉公婆 ,相夫教子 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媳婦, 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歡心, 那麼 李世民究竟是怎樣的一位丈夫呢? 這隻有歷史和歷史上的長孫皇后知道 ,據記載, 李世民年少有爲, 文武雙全 十八歲時就本領過人 ,二十歲便有王者風範, 能折節下士 廣納賢才, 一歲隨父李淵在太原起兵, 親自率軍攻下隋都長安, 使父登上天子寶座 ,成爲大唐王朝的開國之主, 唐高祖, 李淵稱帝后, 改元武德 封次子李世民爲秦王, 冊封其妻長孫氏爲秦王妃, 秦王負責節制關東兵馬, 數年之內 ,他揮兵掃平了中原一帶的割據勢力, 完成了大唐統一大業, 唐高祖因之加封他爲天策上將, 位置在其他諸王公之上 ,在李世民南征北戰期間 ,長孫王妃緊緊追隨着丈夫四處奔波, 爲他照料生活起居, 使他能在繁忙的戰事之餘 ,得到一種清泉般溫柔的撫慰。

從而使他在作戰中更加精神抖擻, 所向無敵 ,長孫氏深信丈夫會成就大業, 但她不盲目地 ,從正面着手去幫助其出謀劃策, 而是盡心盡力地侍候好公公, 十分得體地, 處理與衆嬪妃和妯娌之間的關係, 自己少說話多做事 ,儘量少爲自己謀利益, 一貫保持低調作風, 但當史稱的玄武門之變, 不可避免的發生後, 長孫氏一改柔弱的形象 ,親自給丈夫部隊的戰士們打氣 ,激勵他們勇敢戰鬥, 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 也前來助陣, 丈夫部隊的士氣大漲, 一鼓作氣地將李元吉和李建成殺死。

取得了玄武門之變的完勝 ,政變之所以能順利成功 ,長孫王妃竭力地, 發揮自己溫柔的一面 起到了潤滑政治的作用 ,李世民被唐高祖立爲皇太子後, 長孫氏也被冊封爲皇太子妃, 不久 李世民升儲登基 。十三天後就將自己的妻子長孫氏 ,冊立爲皇后 ,從上述歷史線索的來情去意 ,似乎可看出女以男貴 ,長孫氏之所以能 ,一步步登上母儀天下的後位, 好像完全是由其丈夫來決定的, 可歷史呈現給我們的 ,僅僅是表面的故事, 而幕後的真實和心酸又有誰知呢? 何況歷史的敘述, 始終是以男性爲主角的 ,女性再偉大也只是個陪襯而已, 這也許就是歷史的蒼白與殘酷 ,它永遠都不是真正的文學和藝術 ,事實上, 個成功的男人背後, 一定站着一個偉大的女人, 唐太宗大治天下 ,盛極一時, 除了依靠他手下的, 一大批謀臣武將外 也與他賢淑溫良的妻子, 長孫皇后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長孫氏貴爲皇后, 卻並不因此而驕矜自傲, 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賢良恭儉的美德。

長孫皇后去世之後 李世民爲何13年都沒有立後 第2張

對於年老賦閒的太上皇李淵, 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賢良恭儉的美德 ,對手年老賦閒的太上皇李淵 ,她十分恭敬而細緻地侍奉, 每日早晚必去請安, 時時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宮女 ,怎樣調理他的生活起居, 時時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宮女 怎樣調理他的生活起居, 像一個普通的兒媳 ,那樣歷盡着孝道 ,對後宮的妃嬪 ,長孫皇后也非常安容和順 ,她並不一心爭得專寵, 反而常規勸李世民 ,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妃嬪 。正因如此, 唐太宗的後宮 ,很少出現爭風吃醋的韻事, 這在歷代都是有的, 這在歷代都是罕有的 ,和隋文帝的獨孤皇后相比 ,獨孤皇后雖然曾把後宮 ,治理得井然有序 。

但她靠的是專制的政策和手腕, 而長孫皇后只憑着自己的端莊品性, 就無言地影響和感化了 整個後宮的氣氛, 使唐太宗不受後宮是非的干擾, 能專心致志料理軍國大事, 宦官和外戚專權 ,是造成政局不穩的一個重要原因, 長孫氏很自覺地控制外戚的勢力 ,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 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 爲李家父子打天下 ,爲李世民爭得帝位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世民重義氣 ,直把長孫無忌視爲鐵哥們, 登臨御座後 ,多次想把長孫無忌提拔爲率相, 長孫氏擔心外戚勢力過大 ,將來會像漢代 呂氏家族、上官家族和霍氏家族 ,那樣得不到好下場 ,一再表示不同意, 長孫氏雖然對權勢沒有慾望 ,直堅持不干預朝政 ,但她十分關心國家大事 ,關心老百姓的疾苦, 皇帝同樣是人 是人就難免有時會說錯話做錯事, 只要得知李世民某件事處理得欠妥時, 長孫氏就會及時勸諫, 魏徵就是在長孫皇后的, 一次又一次的保護之下, 才成就了他千古諍臣的美名 ,除了魏徵 ,長孫氏還經常設法保護一些老臣 在她病重快要辭世時 她還掛記着老臣房玄齡 。

給李世民說 ,房玄齡是個很有能力的好大臣, 要繼續用他 李世民聽從了她的勸告 ,重新啓用了房玄齡, 可以說 長孫氏讓李世民真正懂得了, 並努力踐行着 ,以銅爲鏡可以整衣冠 ,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 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的金玉良言, 退一步講 ,聖君與賢后的美名, 應該是雙方心心相印, 而彼此成全和賜子的, 而彼此成全和賜予的, 從長孫皇后個人的角度來看 高超的家庭生活智慧 ,更爲她贏得了一生寵愛 ,讓她獲得了一世賢名。 更爲她贏得了一生寵愛, 她不爭不佞 ,順勢而爲, 善於疏浚意見和引導情緒, 她的溫柔裏藏着一絲堅持, 她從來都不會盲目地順從和肯定, 而是對事情有見識有態度, 她的堅持了又透着一股圓融 ,她絕不會一味否定, 而是總能手平淡處, 細細道出事物的另一面。

長孫皇后去世之後 李世民爲何13年都沒有立後 第3張

但就是這樣一位千古聖母 ,卻爲何會有人說他是心機婊呢? 李世民登基後 ,曾經把長孫皇后趕出家門的, 長孫安業出現, 長孫皇后不計前嫌 ,讓這位哥哥升職加薪, 從右監門率變成右監門將軍, 但是僅僅幾個月時間 ,利州都督義安王李孝常 ,右武衛將軍劉德裕等人, 密謀藉助禁軍造反 ,長孫安業也參與了進來, 事情敗露後 ,本來要處斬的長孫安業 。再次被長孫皇后救下 ,免除死罪, 發配四川 ,長孫安業人品不行 ,還嗜酒如命 ,不務正業, 長孫皇后卻爲何給他升官 。甚至還要給他求情? 而爲何卻對親哥哥長孫無忌 ,時時打壓。

原來長孫氏有她自己的目的 ,她對自己的兩個哥哥十分了解。 長孫安業無才無德 ,給他高官厚祿 ,也掀不起多大的浪 ,只會讓人覺得, 長孫家沒有人才 。因此也不樹立政敵, 但長孫無忌就不一樣 ,他是真的有才, 遮都遮不住的那種, 所以一旦讓他當官掌權 ,外戚專政是遲早的事, 也一定會因此樹立政敵, 弄不好長孫家要被滿門抄斬 ,於是長孫皇后時刻打壓兄長 長孫無忌 ,只不過在長孫氏活着的時候, 長孫無忌還能聽從意見, 而在她死後, 長孫無忌漸漸忘了妹妹的叮囑, 一步步在權力的慾望中迷失了自己, 最終落得個被貶自殺, 家族破滅, 相比之下 ,長孫家最有心機的 ,應該是妹妹觀音婢 。

而歷史卻也真正的誤讀了長孫氏千年, 而歷史卻也真正的誤讀了長孫氏幹車, 歷史上的長孫皇后 ,固然有賢德的一面 ,只是身爲女性, 歷史往往只看中她的道德品質, 卻忽略了她的政治立場和能力智慧。 雖然沒有垂簾聽政的野心, 但長孫皇后, 是深度參與了初唐政治的 ,透過那些熟悉的故事, 透過那些熟惡的故事, 長孫皇后所展現的 ,除了德之外 ,還有對人性的瞭解, 對福禍的警惕和理性的認知, 爲人求情 ,是長孫皇后的強項, 換朝服救魏徵一事, 已可窺見她的機智。

長孫皇后去世之後 李世民爲何13年都沒有立後 第4張

根據《舊唐書》記載, 後宮每有獲罪者 ,長孫皇后的辦法是, 假裝怒氣衝衝 ,要嚴懲宮人 與太宗共情, 待太宗的脾氣緩解下來 ,又徐徐開解 ,不令有人蒙冤 ,古來勸諫帝王者, 很容易以硬碰硬, 懟得帝王下不了臺, 這一招即便對普通人, 也很難生效, 長孫皇后不挑戰人性, 而以更加柔和的方式。 而以更加柔和的方式 ,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背後是對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外戚專權是長孫皇后一輩子的心病, 她堅決不允許長孫無忌榮寵過勝, 太宗不當回事。 她就密令長孫無忌辭去高位, 不達目的不罷休。

她寫了十篇女則 ,引歷史上外戚亂政所帶來的危害以自省, 皇家處處皆風險 ,她應當是深知這位兄長的性情。 總怕他身居高位後, 滋養權力野心, 爲己爲人, 都帶來禍患 ,臨死前留遺言, 還在要求丈夫, 不要給她的家族太重的位置。

長孫皇后去世之後 李世民爲何13年都沒有立後 第5張

公元636年, 長孫皇后崩逝於太極宮立政殿, 終年36歲 ,太宗悲傷不已, 遵從皇后遺願 ,營山爲陵, 是爲昭陵, 縱觀長孫皇后的一生 ,她與太宗從少年結髮 ,一起互相扶持 走過了二十三載, 於情伉儷情深, 於政相輔相成, 與之齊, 終身不改, 爲何在長孫皇后死後的二十年裏, 唐太宗都不再立皇后呢? 皇權是唐太宗身上 ,決不能碰的逆鱗 ,誰碰誰死 ,就算是老爹和同胞兄弟碰了, 也必死無疑 。

之所以沒有再立皇帝, 因爲立皇后關聯太大, 極有可能打亂唐太宗, 既定的政治部署 ,甚至可能動搖大唐根基 ,唐太宗晚年最爲關心的 ,自然是立儲問題 ,幾個爭奪帝位的兒子 ,多是長孫皇后所生 ,身份貴重, 若是再立年輕皇后, 無出則皇后悲慼 若生下兒子, 則更增添無邊風波, 爲了維持政局穩定, 唐太宗即便是再愛的妃子, 也沒有立爲皇后 ,唐太宗晚車 ,其實並沒有遇上真正動心的女人, 在長孫皇后死後, 唐太宗並沒有完全遵照 ,長孫皇后的意思辦理後事, 他下令建築了昭陵, 氣勢十分雄偉宏大, 並在墓園中特意修了一座樓臺, 以便皇后的英魂隨時憑高遠眺 。

這位聖明的皇帝 ,想以這種方式, 來表達自己對賢妻的敬慕和懷念, 長孫皇后以她賢淑的品性, 和無私的行爲, 不僅贏得了唐太宗, 及宮內外知情人士的敬仰, 而且爲後世樹立了賢妻良後的典範 到了高宗時, 尊號她爲文心順聖皇后 ,長孫皇后盛年而逝 ,留給丈夫、兒女的是 無窮無盡深重的哀痛, 唐太宗面對妻子的離世悲慟萬分, 諸位皇子公主也悲傷異常 ,其是晉王李治, 哀慕感動了周圍的人, 唐太宗亦十分心疼 。於是做出了令世人矚目的舉動: 親自撫養長孫皇后的一雙兒女, 晉王李治與晉陽公主, 成了中國歷史上 ,第一位親自撫養皇子的皇帝 也是唯一一位 。親自撫養公主的皇帝, 生命短暫, 青春悠長。

長孫皇后去世之後 李世民爲何13年都沒有立後 第6張

也許只有在彼此惺惺相惜的 深刻繾惓中 ,才能感知生命 ,在此時此刻的伊伊消逝 ,那呤嶺希翼不捨的青春, 才化作縷縷香魂, 在心際因念念不忘而餘音悠長,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下 她都是值得我們傾心仿效與追慕的人, 她的生命歲月沒有長度。 但在這有限的生命裏 ,蘊含着厚重而富有靈氣的, 競度與深度 張居正《帝鑑圖說》中有言, 嘗考自古創業守成之令主, 雖聖明天挺, 然亦有內助焉, 觀長孫皇后之於唐太宗, 雖夏之塗山 ,周之太姒 ,無以過之矣 ,太宗外有忠臣 ,天下安得不太平, 尹會一《女鑑錄》認爲 ,按長孫皇后制一己之私情 伸直臣之正氣, 且以片語而救忠良於不死 ,賢哉! 冠女德而莫與京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