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年輕時期的孫權是一個雄才大略的雄主 孫權晚年爲何如此昏庸

年輕時期的孫權是一個雄才大略的雄主 孫權晚年爲何如此昏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東吳雄主孫權:年輕時雄才大略,爲何晚年變得昏庸?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三國時期吳國的存在感一直很低,這不是因爲吳國實力弱,而是因爲《三國演義》裏用大量的章節描述蜀漢和曹魏,吳國戲份比較少。但實際上那個時期的吳國還是很強的,赤壁之戰主力就是東吳水軍,指揮官也是東吳大都督周瑜,諸葛亮起到的作用並不大。夷陵之戰時東吳大都督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直接讓蜀漢元氣大傷,劉備遭遇戰敗後第二年便鬱鬱而終。

年輕時期的孫權是一個雄才大略的雄主 孫權晚年爲何如此昏庸

可以說吳國是當時唯一一個戰勝過兩個國家的存在,實力非常雄厚。這得益於吳國良好的經濟和強大的水軍,以及君主和大臣們的和諧。但到了孫權晚年,他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和年輕時天差地別,不僅殘暴弒殺而且還非常昏庸。這極具反差的轉變讓很多網友不解,其實只因爲一個人關鍵人物死後導致。

稱帝不久太子孫登便離世

早在吳國從蜀漢手上奪下荊州後,吳國的實力直接超過蜀漢,僅次於曹魏。曹丕稱帝時孫權稱王,但實際上行使皇帝的權力。曹丕的戰略目標是蜀漢,所以對吳國採取的綏靖政策,並沒有在荊州方向和江東方向給吳國施加軍事壓力,吳國減輕了來自後方的壓力可以趁勢南下吞併交州和剿滅山越蠻族,給國家拓展了極大的生存空間和人口。

黃龍初年孫權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在建鄴稱帝,同時立長子孫登作爲太子。史書上記載的孫登非常優秀,赤壁之戰前夕出生在吳郡,由孫權的母親吳國太養大成人。因爲處於亂世,原本吳國太想把他培養成孫堅、孫策這樣驍勇善戰的大將,彌補現在孫氏沒有武將的缺陷。儘管酸等年紀還小,但他認爲光有武力不夠,還需要有智謀,這樣纔是一個合格的大將。孫權知道這件事後非常開心,在往後的日子中一直偏愛孫登。

孫登二十歲完成學業後就被孫權派遣到會稽郡對付山越異族,在此之前不論任何勢力對山越人都是對立、打壓政策。而孫登認爲東吳偏安一隅,儘管有長江作爲天然險阻,但境內人口相對於中原和北方來說很少,這是東吳的弱勢。山越人雖然野蠻也沒有文化,但驍勇善戰,與其兩邊交戰死傷無數,不如採取親善政策,鼓勵山越人和東吳老百姓通婚,鼓勵山越人搬遷到東吳居住。

孫登這種破天荒的政策剛開始帶來了很多質疑,但僅僅兩年時間,很多山越人紛紛遷到會稽居住,爲東吳帶來了龐大的勞力和足夠的兵源,效益非常好。孫權見狀以孫登的做法爲模版,命令柴桑、荊州地區和山越接壤的郡縣使用這項政策,十餘年時間爲東吳補充了龐大的人口資源。後來孫登又被派往前線督戰曹魏,孫權此舉已經有確立孫登爲接班人的意思,讓他積累足夠的功勳。很多人以爲孫登到前線只是走個過場,但實際上孫登認真勘察廬江周邊地形,也爲吳軍提供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經常鼓舞士氣,受到吳軍的擁戴,他的幾個兄弟也很服他。

年輕時期的孫權是一個雄才大略的雄主 孫權晚年爲何如此昏庸 第2張

可惜的是孫登並沒有等來上位的那天,而是在太子之位病逝。孫權如遭遇五雷轟頂一般呆若木雞,身爲一個帝王沒有處理公務卻爲太子守靈7天,從此性情大變。

放任兒子爭權導致政局混亂

孫登死後孫權立三子孫和爲太子,孫和其人儘管頗有才華但實際上性格懦弱,從來沒有接觸過軍務,並沒有東吳軍方的支持。而孫權的另外一個兒子魯王孫霸,他性格火爆但非常有進取心,而且因爲和軍方、江東各大名門望族交好。大哥孫登的死讓他覺得自己能夠上位,處於權力的誘惑他開始和孫和爭權。

孫權對自己兩個兒子的性格心知肚明,但卻沒有制止孫霸的行爲,也沒有爲新晉太子孫和樹立威信,而是放任不管。孫霸見狀彷彿受到了孫權的鼓舞,爭權越來越激烈,甚至公開拉攏人才建立自己的班底。而孫和見狀以爲孫權正考驗自己,他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建立自己的班底,從此東吳朝堂正式分爲兩大派系,雙方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

年輕時期的孫權是一個雄才大略的雄主 孫權晚年爲何如此昏庸 第3張

頂樑柱陸遜被賜死

彼時孫權已經年老,隨着孫霸以及孫和鬥爭日益加劇,孫權驚奇地發現竟然開始沒人聽信自己的話,很多時候發佈的政令都沒有人執行。這種現象讓孫權感到恐懼,畢竟自己還是一國之主,皇帝的威嚴不能褻瀆。於是孫權用殺人的方法樹立自己的威信,先從宮中的侍女和侍衛開始,然後到朝堂上的大臣,一時間處決、抄家了一大批人。

年輕時期的孫權是一個雄才大略的雄主 孫權晚年爲何如此昏庸 第4張

當時戰功赫赫的陸遜已經是吳國的丞相,出將入相的他並不忍心看孫權變成這個樣子,更加不忍心看吳國內耗。他知道事情的源頭就是孫霸和孫和的鬥爭,他曾經多次建議孫權早點爲接班人確立威信,對外積極備戰。但孫權認爲陸遜作爲丞相本身又是江東大族出身,他這種行爲就是偏單其中任何一方,於是逼死陸遜。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陸遜對孫權的行爲感到非常心寒,但爲了保全自己的家族還是自盡。至此,隨着朝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都被孫權賜死,大臣們再一次感覺到了孫權的威信,從此開始收斂自己。而孫權同時賜死孫和以及孫霸,改立年少的孫亮爲太子,自己不久後離世。

年輕時期的孫權是一個雄才大略的雄主 孫權晚年爲何如此昏庸 第5張

小結

假如孫權沒有晚年的黑歷史,那史書對他的評價堪稱一代明君。畢竟他十幾歲上位就能穩定自己的位置,面對曹操、劉備這樣的梟雄卻從不畏懼,對峙、周旋兩個勢力間獲取足夠的好處,還以一己之力挫敗了曹魏和東吳,以至於曹操評價他:"生子當如孫仲謀"。

但從情感上來講,他最好的繼承人,同時也是自己付出最多心血的孫登卻沒有按照預期成長起來,這種付出得不到回報的狀態讓孫權崩潰,以至於性情大變。從這點來看,他也是悲哀的。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並不會考慮個人情感,比的是兩國之間的綜合實力。吳國因爲長期內耗錯失很多機會,甚至連參天大樹陸遜這樣的人都被逼死,實際上已經沒有任何優勢了,所以後來吳國被滅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孫權要爲此承擔一定的責任。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