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開國六公爵分別是誰?爲什麼唯獨徐達能承襲到明朝滅亡?

朱元璋開國六公爵分別是誰?爲什麼唯獨徐達能承襲到明朝滅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開國六公爵分別是誰?爲什麼唯獨徐達能承襲到明朝滅亡?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新的王朝建立後,在開國戰役或治理天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往往會得到封爵的獎勵。

和普通的大臣不同,爵位象徵着皇帝對受爵者的信任和重視,也就代表着更加優厚的待遇和更高的朝堂地位。

朱元璋開國六公爵分別是誰?爲什麼唯獨徐達能承襲到明朝滅亡?

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爵位的繼承分爲“世襲罔替”和“世襲遞降”兩種。

所謂世襲罔替,就是受爵者的子子孫孫都能夠繼承爵位,而地位不下降。這就代表着自己的家族如果不生變故,那麼直到朝代滅亡都會持續興盛,且後代都能夠有着良好的生活條件。舉例來說,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初期所封的"開國六公爵"便是世襲罔替。

那麼,這六人中,爲何只有徐達的爵位一直傳到明朝滅亡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六位公爵。他們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和鄭國公常茂。

被冊封之初,這六人的爵位都是世襲罔替的,爲何卻只有徐達的後代享有爵位世襲直到明朝末年?我們就來看看他們都發生了哪些變故。

韓國公李善長

李善長在朱元璋起兵不久就跟隨左右。據朱元璋自己說:"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朱元璋開國六公爵分別是誰?爲什麼唯獨徐達能承襲到明朝滅亡? 第2張

蕭何在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居功至偉,而朱元璋則認爲李善長就是他的蕭何,可見他對李善長的認可。

大明立國不久,朱元璋封他爲"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韓國公,且爵位世襲,其地位在朝中無比尊崇。

洪武二十三年(1390)時,李善長因爲知道胡惟庸謀反卻不告知而被處死,全家幾乎都被誅殺。只有李善長的兩個孫子因爲是公主所生而免罪,但也被"罷世襲",再無法繼承爵位。

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被收爲養子。他驍勇善戰,年少便在軍中嶄露頭角。隨後,李文忠更是在平定江南和北元的戰爭中屢立戰功,因功被封爲曹國公。

李文忠病逝後,其子李景隆繼承爵位,但他因爲協助建文帝削藩而受封大將軍,在靖難之役中抵擋燕王朱棣。

後來朱棣攻打南京,李景隆率先開門投降,朱棣繼位後,他因"功"位列羣臣之首。永樂二年(1404),李景隆受到多位大臣輪番彈劾,又因在家中"坐受閽人伏謁如君臣禮,大不道;增枝多立莊田,蓄僮僕無慮千百,意叵測"而被奪爵,此後自然也無法世襲了。

朱元璋開國六公爵分別是誰?爲什麼唯獨徐達能承襲到明朝滅亡? 第3張

宋國公馮勝

馮勝也是開國名將之一,他在建國後征討北元的戰爭中表現出色。

洪武二十年(1387),馮勝以大將軍的身份征討遼東。他爲明朝肅清了北元的殘餘勢力,因功被封宋國公。

據《明史》記載:"時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藍玉誅之月,召還京。逾二年,賜死,諸子皆不得嗣。"

明太祖朱元璋年事已高後,爲了替建文帝消滅有威脅的勢力,於是對功高震主的馮勝下手。朱元璋將其召回京師賜死,並剝奪了其世襲罔替的權力。

衛國公鄧愈

同樣身爲名將的鄧愈,十六歲便起兵抗元,後來歸降朱元璋,得到了重用。他在攻打長江沿岸及平定北元、吐蕃的戰爭中不辭辛勞,兢兢業業,被封爲衛國公。

朱元璋評價他爲"友德隨我二十二年,東征西討,嚐盡辛苦,鎮守八州,有功無過。"

鄧愈死後,其長子鄧鎮繼承爵位,不久又改封申國公。

但鄧鎮因爲同時也是李善長的外孫,所以在李善長伏誅時也被牽連身死。再加上鄧愈的次子鄧銘死於軍中,鄧愈沒了繼承人,爵位也就無法傳承了。

朱元璋開國六公爵分別是誰?爲什麼唯獨徐達能承襲到明朝滅亡? 第4張

鄭國公常茂

最後一位是常茂,他能夠受封鄭國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其父常遇春的功勞。

洪武二年(1369),年僅四十歲的常遇春突然病逝,朱元璋悲痛之餘將其子常茂封公來表示緬懷。

據《明史》記載,常茂儘管受封爲公,但"驕稚不習事",朱元璋派他與馮勝北征時,他"多不奉勝約束",於是朱元璋便將其爵位削掉,以示懲戒。

常茂被削爵後,朱元璋又改封其弟常升爲開國公。但常升因爲牽扯進藍玉案而被誅殺,他的後代先是被安置在雲南,又被遷至南京,此後便不再有封公者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