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盤點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這幾人結局分別如何?

盤點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這幾人結局分別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明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凡事發生都是有原因的,毫無疑問明朝六公爵最後只有徐達家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餘五個公爵不僅地位不及徐達,功勞不及徐達,關鍵還居功自傲不懂得明哲保身,所以朱元璋自然要將其處決不讓公爵世襲。

一、五公爵的消亡史

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根據排名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這六人當中除了排名第二的徐達之外,其餘爵位都沒有得到世襲(原本他們的爵位都是世襲制的),這究竟是爲什麼呢?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1、韓國公李善長

李善長排名第一,足以見得其能力不凡,他是進行文治的典型官員代表,朱元璋對其十分重視,將他比作漢朝開國的蕭何,說他與蕭何一樣有能力,不過李善長確實也如蕭何一樣沒有好下場。

他千錯萬錯就錯在引薦了同鄉官員胡惟庸,並且後來胡惟庸官至丞相,一時權傾朝野,迷失自我,打算謀反篡位,最終被朱元璋發現將其誅殺。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殺掉胡惟庸之後,沒有立刻對李善長治罪,而是提醒他自己要注意。

結果朱元璋年齡漸長,疑心更重,對胡惟庸一案始終耿耿於懷,繼續不斷深究,只要相關人員一律斬首,很不幸,洪武十八年,就有人舉報說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當初參與胡惟庸謀反之事。

朱元璋看在李善長功勞巨大的份上,繞過了李存義父子一命,只是將其發配邊疆。原本這樣的恩惠,李善長應該及時去找朱元璋感激,但是李善長這個讀書人就是足夠清高,不想玩這些手段,高冷在那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完全不知道朱元璋對他已經相當不滿。

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一案繼續調查,查出與李善長還是有關係,這一次朱元璋沒有顧及情面,直接將李善長一家七十多口人一起處決,並且削除爵位,再不能世襲給後人。

2、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的兒子,所以朱元璋對其十分照顧,稱帝以後封他爲曹國公,但是李文忠有個兒子叫李景隆,能力很一般,後來爆發靖難之役,朱允炆叫李景隆去平叛朱棣,李景隆不僅屢戰屢敗,最終還索性打開城門向朱棣投降。

因爲他的屢屢助攻,朱棣很是滿意,對李景隆一開始還賞賜不少,只是後來多位大臣輪番彈劾李景隆,引起朱棣重視,經過調查發現李景隆確實有問題,就將其治罪,爵位削除,不再世襲。治罪原因十分有趣:

坐受閽人伏謁如君臣禮,大不道;增枝多立莊田,蓄僮僕無慮千百,意叵測。

3、宋國公馮勝

時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以細故失帝意。藍玉誅之月,召還京。逾二年,賜死,諸子皆不得嗣。—《明史》

馮勝沒有犯什麼大錯誤,就是因爲藍玉一案影響,朱元璋猜忌心加重,召他回京,他遲遲沒有反應,後來就被朱元璋治罪賜死,削除爵位,不再世襲。其實這個死得有點冤,當時發生藍玉案之後,朱元璋要見他,很明顯自己去見朱元璋最終也是一死,不見還是一死,兩者相比還不如在家多待一段時間。

盤點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這幾人結局分別如何?

4、衛國公鄧愈

鄧愈死得還算其所,是因病去世,沒有遭到朱元璋誅殺,他死後其子鄧鎮世襲爵位,後來還改成申國公,可惜胡惟庸的案件牽扯太多,最終李善長受到牽連,作爲李善長的外孫,鄧鎮難免受到牽連,一起被處決了,並且削除爵位,不得世襲。

5、鄭國公常茂

常茂的父親是常遇春,因爲常遇春的蒙蔭,所以朱元璋封常茂爲鄭國公,可是常茂這個人不夠聰明,朱元璋派他與馮勝去作戰,他再三推辭,因此被削除爵位,但是沒有殺他,後來讓其弟弟常升擔任開國公,結果不幸又受到藍玉一案的牽連,最終被削除爵位,不再世襲。

綜合來看,五位公爵中,除了李文忠家是到了朱棣時期才被削除爵位,其餘幾個要麼就是受到胡惟庸案牽連,要麼就是受到藍玉案牽連,實在有些悲哀,但是從中可以看出,朱元璋要是想殺你,削除你爵位,總可以找出一萬種理由,關鍵看朱元璋想不想殺。

二、魏國公徐達的爵位世襲

徐達,按照正史來看的話,他既沒有受到胡惟庸案件的牽連,也沒有受到藍玉案件的牽連,最終因病去世,也可以說是得到善終,在朱元璋時代的開國功臣中,徐達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徐達死後,魏國公一直世襲了十代,分別是徐輝祖、徐欽、徐顯宗、徐承宗、徐俌、徐鵬舉、徐邦瑞、徐維志、徐弘基、徐文爵。

明朝總共有十二個皇帝,徐達家總共加上徐達是十一個魏國公,當然中間還是曾出過一些意外,這個意外就是靖難之役,靖難之役時,二代魏國公徐輝祖支持朱允炆而不支持朱棣,後來朱棣登基就要把他殺掉,幸虧大臣建議朱棣不要給後人留下殺功臣的詬病,朱棣才饒他一命,只是削除爵位。

這是很危險的,要是後來朱棣不再重新讓他兒子世襲爵位,魏國公就消失了,幸虧朱棣後來覺得徐達開國之功太大,不能讓其子孫斷代,所以繼續封徐欽爲魏國公,才得以延續。

當然,不支持朱棣的人受到懲罰,支持朱棣的人也受到獎勵,其中徐達的兒子徐增壽在靖難之役中就堅決支持朱棣,後來朱棣登基封他爲定國公,並且爵位世襲了九代,分別是徐景昌、徐顯忠、徐永寧、徐光祚、徐延德、徐文璧、徐希、徐允禎。

可以說,徐達後代受到朱家的蒙蔭還是十分明顯,爲何徐達後代能得到這樣好的結局呢?

三、爲何徐達爵位能世襲

其實我們都不用說徐達攻克陳友諒、張士誠等的軍功,我們就單純分析一下徐達與朱元璋兩個人的關係就足以說明問題,因爲其餘五位國公都有很多功勞,但是與朱元璋關係就是不如徐達,所謂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朱元璋之所以沒有對徐達下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這個。

1、朱元璋與徐達交情最深

至正十三年,年僅22歲的徐達就已經加入到朱元璋的隊伍,那時朱元璋還跟着郭子興一起作戰,可以說徐達是最先加入朱元璋隊伍的人,再加上兩人是同鄉(安徽鳳陽),更是顯得親切些許。

徐達在朱元璋軍中表現十分優秀,得到朱元璋的賞識與重用(其實當時朱元璋也還只是一個小領導),兩人一起繼續發展軍隊。

盤點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這幾人結局分別如何? 第2張

至正十五年,徐達與朱元璋一起攻打和州(今安徽和縣),結果郭子興抓了軍隊領導孫德崖,導致孫德崖軍隊生氣把朱元璋也抓走,一時間氣氛變得尷尬而危險。正在萬分危急之時,徐達跟孫德崖軍提出用自己去換朱元璋,對方覺得兩人分量差不多就同意這個建議。

可以說這次徐達算是救了朱元璋一命,因爲徐達勇猛彪悍,在敵軍中最終還能殺將出來,而朱元璋留在那裏,就是被人宰割的命運。因爲這件事,朱元璋對徐達的友誼與兄弟情更加深。

後來朱元璋沒有對徐達下手,這個是主要原因,因爲很多人都知道徐達曾經救過朱元璋,要是朱元璋將徐達處決,那不是落得一個忘恩負義的罵名,與朱元璋治理國家的初衷背道而馳。

2、徐達是最大合夥人

我們可以從今天的公司組成來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一下,徐達在朱元璋建立軍隊初期,就已經與朱元璋一起生死與共,就相當於今天公司剛成立,有人投資與你一起創業,這樣的合夥人股份至少有30%以上(兩人分股份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公司雖然法人是初創那個人,但是股東組成之中,後來加入者也是佔據很大分量的。

既然擁有這麼多的股份,一旦公司上市(朱元璋登基),徐達的身價就會飆升,隨之而來的爵位算是一種獎賞,但是爵位與官職就類似於職稱與行政職能,如果朱元璋做總經理,徐達應該是個副總經理,或者朱元璋做董事長退居幕後,徐達做總經理繼續帶領發展。

在這樣的組成下,不管什麼大事情,都是需要大家一起商量簽字表決才行,朱元璋也沒有權利對徐達進行一票否決(殺掉),當然,考慮到朱元璋是皇帝,與公司有所不同,但是他考慮的思想與現在沒有太大區別,畢竟從古至今,人性的變化不大,都是利己主義者,但是又害怕別人的流言蜚語與指責。

所以朱元璋肯定不可能隨便將這個最大股東剔除,那樣會引起公司內部的動亂,到時候後果不堪設想,包括後來朱元璋的子孫後代之所以讓徐達家人世襲爵位,也是一樣的道理,就相當於公司是兩家人一起開的,朱元璋家佔據大頭,徐達家佔據小頭,不管以後怎麼發展,都不能一家獨吞,要不然別人就會說你忘恩負義之類的閒話。

古代帝王其實對後人的評價很在乎,所以在位時肯定不願意頂着這樣的罵名來隨便處決徐達家人。

結語

很多時候,選擇都是十分重要的,選擇對了,對自己一生的前途都有好處,當然除了選擇之外,學會爲人處世的道理與明哲保身的思想,纔是走到最後的最佳方式,畢竟人生路漫漫,需要注意的東西還很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