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陵投降匈奴是懦弱嗎?看看魯迅先生怎麼評價?

李陵投降匈奴是懦弱嗎?看看魯迅先生怎麼評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陵投降匈奴是懦弱嗎?看看魯迅先生怎麼評價?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陵在歷史上一直有兩種不一樣的評價,第一種自然是站在他投降匈奴的角度來說,認爲他不顧國家,沒有氣節的話,也都是基於這個原因,這也是自古以來文人士大夫看重氣節的結果。而另一種確認爲李陵做的沒錯,但是漢朝卻對李陵的家人太嚴苛,李陵爲了讓士兵活命有什麼問題?能屈能伸,投降也不是什麼事。

李陵投降匈奴是懦弱嗎?看看魯迅先生怎麼評價?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名將,匈奴名將,飛將軍李廣長孫,李當戶的遺腹子。

李陵身在匈奴爲何至死不回漢朝?而從匈奴回來的蘇武卻一直思念他:“每念足下,才爲世英。器爲時出。”

李陵是歷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他生活的時代,就是漢武帝與匈奴叫上勁的時代,一生都調動國家力量與匈奴作戰,但並沒有什麼結局,從漢武帝初年的地圖到漢武帝結束時期的地圖對比,就能看出,漢朝與匈奴的勢力範圍基本沒有變化。所以有人認爲漢武帝窮兵黷武,耗費國力,民衆犧牲過多,而沒有展現出任何成績。

要說李陵,就要先說說他的祖父,可以說他一家人都在爲漢武帝的窮兵黷武賣命。李廣是李陵的祖父,李廣的官職是越做越大,但是軍功卻越來越小,多次的與匈奴的戰事成果經常是:無功、退敗、失道,而且多次戰後被廢爲了庶人。

李陵投降匈奴是懦弱嗎?看看魯迅先生怎麼評價? 第2張

李廣被稱爲飛將軍,他自稱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辛辛苦苦一生,漢武帝卻沒給他什麼獎勵。這主要就要說漢武帝衡量將軍的標準,所謂漢武帝的標準,和中原其他皇帝的標準沒有區別,中原皇帝目的,不是開疆擴土,這與現在歌頌漢武帝的網民要求是不同的,中原皇帝從沒想過征服北方草原,把草原變耕地,要人定勝天?當時幾乎等於癡人說夢,所以中原皇帝認爲中原的地方就是最好,沒打算要其他土地。但個別皇帝要武功,衡量勝利的標準就是要首虜率,所謂首虜率,首就是腦袋,這裏是指斬首,虜就是俘虜,率就是雙方戰死的比率。首虜率的核心問題,一是斬殺或俘虜了多少敵兵,二是自己損失了多少士卒,最後的關鍵是誰損失的更多。如果漢軍殺敵多於自我損失,就是勝利,反之就是失敗,如果得失相當就是戰平,不輸不贏。皇帝把戰爭當成一個簡單買賣關係,沒考慮死那麼多人的痛苦。

在漢軍與匈奴作戰中,打仗回來要拿敵人腦袋或俘虜交差,而且要報自己的損失人數。因爲真正打起來,很難完全取勝,所以要靠敵人腦袋或俘虜報功,就很難獲得勝利標準,所以中原的一些將領,就要去殺平民,割了腦袋去邀功。而李廣是個善良的人,沒有去作假,那麼自然無法達到皇帝認定的勝利標準。

根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在漢武帝之前就多次作戰,以前的不算。從武帝即位開始,只記載李廣的五次出征與作戰。

李陵投降匈奴是懦弱嗎?看看魯迅先生怎麼評價? 第3張

第一次爲馬邑設伏,因敵兵覺察而退兵,無功。第二次爲公元前129年率萬騎,出雁門,遇匈奴大部隊。“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李廣佯死,奪馬逃回。根據漢律,“吏當廣所失亡多,爲虜所生得,當斬。贖爲庶人。”失亡多就是傷亡多於匈奴,賠了,加上將領被俘,所以判死罪,自贖爲庶人。

第三次和第四次,李廣率兵與匈奴力戰,死傷過半。按漢法,即雙方傷亡相當,無賞。

李廣最後一次出征,是跟隨着衛青,本來漢武帝是無意讓李廣前去的,但是李廣一再的堅持,所以就把他封爲了左將軍,跟隨衛青出征。在臨走前漢武帝還對衛青交代到''李廣年齡已經大了,能力稍有不足,儘量不要讓他主攻單于。但其後李廣迷路,在他趕過來的時候,仗已經打完了,李廣自嘆年齡尚大,最終還沒能獲取勝利,於是就在漢朝的邊疆揮刀自刎了。

李陵不時的想起祖父李廣的''失道'',辛苦一生而不得獎賞,這種憋屈的心理已經在李家人的心裏埋了十多年。一次戰爭李陵五千名弓手被單于圍攻,五千剩下不到五百,李陵也被俘虜。

李陵投降匈奴是懦弱嗎?看看魯迅先生怎麼評價? 第4張

在幾年之後,公孫敖帶兵出征匈奴失敗之後,他回來跟漢武帝說到''李陵在兇猛訓練士兵,以用來對抗漢朝。''於是漢武帝就把李陵在漢的全族給斬殺了。而且不聽別人勸阻,司馬遷就是因爲說先不要急於殺李陵全家,待查清事實再殺不遲,結果漢武帝給司馬遷處以宮刑。

遠在匈奴的李陵知道後非常冤屈的喊道''給匈奴練兵的是李緒,而不是我李陵啊!''李陵是無法回漢朝,這樣就一直呆在匈奴。

在漢武帝病逝之後,漢朝讓使者去往匈奴,說新皇帝繼位,已經大赦,赦免了李陵的罪,想把李陵接回來,但是李陵在漢的親屬早已經被漢武帝滅完,自己在漢朝已經沒家了。而匈奴給他娶妻做官,一直待他很好,人也是有良心的,漢朝不要他,他就跟匈奴混。現在漢朝要接他回去,他也不能對不起匈奴。再有即使回漢朝,如果漢朝來一場反漢奸運動,自己也還是被迫害對象,生命都無法保障,於是拒絕回漢朝。”李陵說:“大丈夫不能反覆無常,再次蒙羞。”李陵在匈奴生活二十多年,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

過去沒有祖國概念,也談不上忠於國家。古代的中國是皇帝一個人的,別人都是皇帝的臣子和奴僕,只有忠君,沒有忠於國家。忠君和皇帝愛護自己的臣子是相等的,通過辛苦一生李廣就可以看出,打了那麼多仗,卻從不給賞,實際上是中原定的勝利標準有問題,只獎勵殺民邀賞,打擊了正直將軍的積極性。要說李廣功勞,從他守衛邊疆就可以看出,他守衛期間,匈奴就很少來打,說明匈奴都認可李廣的能力,但不被漢武帝認可。

另外漢武帝不把下屬當人,不查清事實,就冤殺李陵全家,李陵爲什麼還要回來給漢朝賣命呢?

魯迅曾作評價:“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項羽),少有韌性的反抗(伍子胥),少有單身鏖戰的武人(李陵),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弔客(司馬遷);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戰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戰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都如入無人之境。‘土崩瓦解’這四個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可見魯迅對李陵評價還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