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明朝最有錢的人是誰?不是富商沈萬三,而是個宦官

明朝最有錢的人是誰?不是富商沈萬三,而是個宦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劉瑾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2001年,《亞洲華爾街日報》評出了一個排行榜,名爲"一千年來最富的五十人"。在這份鑲滿黃金的排行榜上,中國有六人上榜:成吉思汗、忽必烈、劉瑾、和珅、伍秉鑑、宋子文。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上榜並不令人意外,這兩人畢竟統治着一個史無前例的巨大帝國。而和珅和伍秉鑑,一個是清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另一個是鼎鼎大名的"廣州十三行"中的巨擘,上榜也在情理之中。宋子文更不必說,民國政府的"國舅爺"兼"財神爺",不是首富簡直說不過去。

其中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明朝的這位大太監,劉瑾。

明朝最有錢的人是誰?不是富商沈萬三,而是個宦官

說起明朝的首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元末明初的傳奇富商沈萬三。這位據說家中藏有聚寶盆的豪商,不僅一手創造了周莊,還留下了許多關於他巨大家產的傳說。他與明太祖朱元璋之間的種種故事,現在仍然被老百姓津津樂道。

沈萬三究竟有多少財產,現在已不可考。不過,與這位劉公公比起來,沈萬三很有可能只是個弟弟。

明史中,對劉瑾具體聚斂了多少財富並無詳載。但據明朝官員筆記《繼世紀聞》、清代趙翼的《廿二史札記》和夏燮所著的《明通鑑》等史料記錄,劉瑾財富的最小數額也在"金銀數百萬,珍寶無算"這個級別上。

這個數額,看起來與身家上億的和中堂相差甚多,但在劉瑾發跡的正德年間,明朝政府的全年財政收入最多也不超過兩百萬兩白銀。由此看來,劉瑾所得,至少是全國財政收入的數倍以上,真正是富可敵國。

值得注意的是,劉瑾自得勢到覆滅,爲時僅僅四年多而已。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便聚斂起如此巨大的身家,劉瑾可稱得上"生財有道"。

那麼問題來了,這位富得流油的劉公公,究竟是如何搜刮出這麼大一筆財富的呢?

官不聊生

在去年的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中,有這樣一個很妙的詞彙:官不聊生,很恰當的描繪出了在反腐浪潮中個別幹部戰戰兢兢的心態。

電視劇畢竟是藝術創作,而劉公公卻切實的做到了。

當然,他所造成的"官不聊生",可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真的衝着要命去的。

明史中有記載,在劉瑾所掌握的東廠和西廠兩個特務機構裏,刑罰花樣百出,時時更新。其中很有名的一項大刑,就是重達一百五十斤的巨型大枷,無論身體素質多好的人,只要戴上這東西,就"不數日輒死",效率可觀。

明朝最有錢的人是誰?不是富商沈萬三,而是個宦官 第2張

正德年間的一個夏天,戶科給事中安奎、御史張彧出京盤查各地錢糧,回京時劉瑾向兩人索賄,但兩人給出的"紅包"讓劉公公非常不滿,於是,這兩位官員就被上了這一百五十斤大枷,拘在公生門外示衆,若不是天降大雨,這兩位很有可能當場就被曬死在紫禁城外。

在這件事中,揭示了劉瑾斂財的最大來源,那就是"索賄"。

在古代官員的腐敗案件中,除了貪污公帑之外,向來是以"受賄"爲主。畢竟官員都是讀書人出身,雖然往往是"君子愛財、取之非道",但到底還是要做的隱蔽些。

但這位劉公公卻全然沒有這些不好意思。

正德元年,劉瑾剛剛得勢時,就向進京朝覲的各省三司官員公然索賄,每人最少一千兩,最多的要到五千兩;正德三年,各省三司官員再次入京朝覲,劉瑾變本加厲,要求各省布政司衙門各送白銀兩萬兩。按照明朝官員俸祿成例,一省布政使的俸祿折算白銀每年大約只有不到三百兩,兩萬兩白銀算的上是天文數字。

於是,許多官員沒有辦法,只能向京城的宗室、富商等借貸,才能勉強應付過去。

明朝最有錢的人是誰?不是富商沈萬三,而是個宦官 第3張

劉瑾對地方官如此,對京官自然也不放過。前文提到的安奎、張彧兩位官員只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例。

劉瑾當政期間,只要京官出京辦事,回來後必得向劉瑾行賄,若有不服從的,劉瑾便百般整治。

據明史記載,當時的右副都御史冒政爲官清廉,在一次出巡寧夏後不向劉瑾納賄,劉瑾便將其逮捕下獄,罰俸3000石,直到劉瑾倒臺後才得以復職。

在這種環境下,京城官員自然是戰戰兢兢,外出公幹竟然成了倒黴差事。正德二年,兵科給事中周鑰出巡淮安,淮安知府趙俊承諾借給他一筆銀兩,好讓他回京應付劉瑾。但周鑰離開前,趙俊又突然反悔,無計可施的周鑰居然在回程途中自殺。

因爲無錢行賄,一位朝廷官員居然能夠自盡,劉瑾斂財手段之毒辣可見一斑。

廣開財路

除了公然索賄之外,劉瑾在其他方面也稱得上財源廣進。

正德皇帝即位後,劉瑾屢次升遷,直至當上了司禮監掌印太監。每次面見皇帝彙報工作時,劉瑾必然挑選皇帝正玩得開心的時候,正德皇帝厭煩他打擾,說:"什麼事都來煩我,要你是幹什麼的?"揮揮手就打發了他。

明朝最有錢的人是誰?不是富商沈萬三,而是個宦官 第4張

有了皇帝的金口玉言,自此之後,劉瑾就開始獨斷專行,凡事自己說了算,反正皇帝大印握在手裏,想怎麼辦就怎麼辦。

掌握大權之後,劉瑾把許多官場的"潛規則"變成了"明規則"。

正德元年,右都御史劉宇找到劉瑾,一出手就是一萬兩銀子。這個時候,劉瑾還沒見過什麼世面,看見白花花的銀子後樂開了花,連說:"劉先生何厚我!"沒多久,劉宇就提升爲左都御史,後來又當上了兵部尚書。

從此之後,劉瑾發現了賣官的好處:既能夠大把撈錢,又能夠培植黨羽,何樂不爲?

於是開始大肆賣官鬻爵,一時間,從內閣到六部尚書,劉瑾黨羽遍佈朝野,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政治勢力,搞得朝廷內外烏煙瘴氣、一地雞毛。

在賣官之外,劉瑾還把手伸到了漕運、鹽政、科舉等各個方面,只要能夠斂財的地方,必有這位劉公公的影子。

明史中記載,正德三年的一場武官會試中,因爲武狀元和六十多位中榜的武官都沒有向劉瑾行賄,劉瑾居然將這些原本是軍官的人全部安排爲普通士兵,而邊關的守將害怕得罪劉瑾,居然不敢接納他們,使得這些預備軍官"大窘,儕於戍卒,不聊生"。

直到劉瑾被查辦後,這些人在被重新起用。

欺世盜名

銀子撈多了,劉瑾心中自然也有些害怕,因爲正德皇帝雖然不理政事,但卻不是個傻子,一旦回過神來,劉公公隨時都要倒黴。

於是,在其手下張彩的勸說下,劉瑾掀起了一場自導自演的"反貪風暴"。

第一個撞到槍口上的是御史歐陽雲等十幾名官員。說來也冤,這些官員原本是按照劉瑾的規矩主動來上貢的,哪知道劉公公突然變得清正廉明、鐵面無私起來,將這些人統統揭發,挨個都治了罪。

更搞笑的是,劉瑾居然還裝模做樣地派出大批手下到各地去檢查府庫。這時,各地府庫的銀子都在劉公公的家裏堆着,自然都是虧空,於是,地方官員們又忙不迭地向百姓大肆搜刮,補充庫銀,鬧得民不聊生,怨氣沸騰。

劉瑾的手下還趁此機會打擊報復、聚斂財物,查辦大量地方官員,逼得有些官員只得變賣家產和子女,才能逃過一劫。

除此之外,劉瑾還搞出了一套"變法措施",多達八十餘條。在大肆修改朝廷成例之外,劉公公還很關心百姓生活,要求"寡婦盡嫁,喪不葬者焚之",弄得"時人側目",成爲一時笑柄。

想當個清官能臣還當不成,估計劉公公的心裏也是鬱悶的很。

惡貫滿盈

夜路走多了,總會撞見鬼。即使劉瑾權勢熏天,終究也逃不過算總賬的那一天。

明朝最有錢的人是誰?不是富商沈萬三,而是個宦官 第5張

正德五年,三邊總制楊一清和太監張永在出兵平定安化王朱寘鐇叛亂時,結成了扳倒劉瑾的政治同盟。

得勝回京後,張永趁覲見的機會,在正德皇帝面前陳述劉瑾的種種不法行爲,以致跪地痛哭。受到震動的正德皇帝立即下令逮捕劉瑾,還親自抄了劉瑾的家。

正德皇帝在劉瑾家中抄出大量金銀珍寶之外,還發現了玉璽、玉帶等大量違禁的物品,並在劉瑾隨身攜帶的扇子中發現了匕首。

在發現劉瑾隨身攜帶凶器進宮的證據後,正德皇帝大怒:"奴果反!",立即下令將劉瑾凌遲處死。

正德五年四月,劉瑾被綁到法場,施以凌遲之刑。行刑的時間持續了整整三天,共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據記載,當時京城曾受過劉瑾之害的官員和百姓,紛紛爭搶劉瑾的肉,用來祭祀受害者。這位權傾一時的大太監,終於還是變成了一個"殺千刀的",真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