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近代名人 > 塔爾科特·帕森斯有着怎樣的理論學說?有着怎樣的成就

塔爾科特·帕森斯有着怎樣的理論學說?有着怎樣的成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社會行動理論

塔爾科特·帕森斯在《社會行動的結構》一書中,以社會學家V.帕累託,迪爾凱姆、M.韋伯和經濟學家A.馬歇爾的學術思想爲經驗材料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分析。塔爾科特·帕森斯認爲,他們對一般社會理論的探討雖然方法論起點不同,但都趨向意志自主的行動理論。在此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塔爾科特·帕森斯提出了自己的意志論行動理論。他認爲,社會行動最基本的單位是單元行動。在分析的意義上,單元行動具有如下性質:①有一個行動者;②有某種行動目的;③有一定的行動情境,這樣的情境包含兩個要素,即行動者能加以控制的手段要素和不能控制的條件要素;④有一定的行動規範取向。單元行動就是由目的、手段、條件、規範這樣一些要素構成的。每一種行動都涉及主觀目的,並構成行動中的意志自主因素。這種意志自主的努力,使行動情境得以區分爲手段與條件。而規範作爲一種主觀要素,對行動者的這種努力起着調節作用。塔爾科特·帕森斯認爲,單元行動中相互關聯的這些性質,構成了各種行動科學的共同參照系。他還強調社會共同價值的重要意義,認爲是規範使行動與社會秩序結合起來。這種多維度的行動分析觀點是塔爾科特·帕森斯以後發展行動系統理論的重要基礎。

塔爾科特·帕森斯有着怎樣的理論學說?有着怎樣的成就

結構功能分析學說

塔爾科特·帕森斯從40年代開始致力於建立其結構—功能分析理論。他在《社會系統》一書及與席爾斯合寫的《價值、動機與行動系統》一文中,對結構—功能分析理論作了系統闡述,並在後來的許多論著中不斷加以發展。塔爾科特·帕森斯認爲,社會行動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它由4個子系統即行爲有機體系統、人格系統、社會系統和文化系統組成。行爲有機體系統與行動者的生物學方面有關。人格系統組織着個人行動者的各種習得性需要、要求和行動抉擇。社會系統組織着社會互動中的個人或羣體,使之處於一定的相互關係形式之中。文化系統由規範、價值觀、信仰及其他一些與行動相聯繫的觀念構成,是一個具有符號性質的意義模式系統。這4種系統都有自己的維持和生存邊界,但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控制論意義上的層次控制系統。

塔爾科特·帕森斯認爲,社會系統是一種行動者互動過程的系統,行動者之間的關係結構就是社會系統的一種基本結構。社會系統中的行動者通過社會身份和社會角色與社會發生聯繫。一種身份就是社會中的一種地位,角色是與這種地位相應的規範行爲。角色是相互性的,角色之間相互期待,由此而形成社會的角色結構。集體則是一系列互動的角色組成的系統。另一種結構單位是各種社會制度。社會制度由價值觀和規範構成,是圍繞一定的功能焦點而組織起來的權利與義務的模式,是制度化了的身份與角色的複合體。一種制度可以出現在許多不同的集體中,在同一集體也可存在幾種不同類型的制度。結構所形成的關係模式具有社會整合意義。社會互動中的角色與人格和文化有着緊密聯繫。塔爾科特·帕森斯吸取S.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中關於“超我”的思想,提出社會道德規範內化爲人格的觀點,認爲這種內化過程與社會化密切相關。

塔爾科特·帕森斯認爲,社會系統爲了保證其本身的存在、持續以及有效性,必須滿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在一般意義上,有4種必要功能:①適應(A)。能夠確保從環境獲得系統所需要的資源,並在系統內加以分配。②目標達成(G)。能夠制定該系統的目標和確立各種目標間的主次關係,並調動資源和引導社會成員去實現目標。③整合(I)。能夠使系統各部分協調爲一個起作用的整體。④潛在模式維繫(L)。能夠維持價值觀的基本模式並使之在系統內保持制度化,以及處理行動者的內部緊張和行動者之間的關係緊張問題。這就是習稱的AGIL功能模式。爲了充分滿足這些功能,社會系統在組織上產生功能分化,由經濟系統、政治系統、社會共同體系統和文化意義上的模式託管系統分別執行適應、目標達成、整合與潛在模式維繫這4種功能。塔爾科特·帕森斯認爲,這4種功能要求在各層次的系統中都存在。對行動系統來說,執行這4種功能的亞系統依次爲行爲有機體系統、人格系統、社會系統和文化系統。

塔爾科特·帕森斯有着怎樣的理論學說?有着怎樣的成就 第2張

塔爾科特·帕森斯認爲,在社會系統與其他系統之間,在社會系統的各子系統之間,存在着多種多樣的輸入—輸出的交換關係,形成社會系統的過程。由於社會行動有着符號—文化的一面,這些輸入—輸出關係具有信息性質,基本的行動過程就帶有溝通特點。簡單的輸入—輸出交換可以是直接的,但在比較複雜的系統裏,則需要交換媒介。塔爾科特·帕森斯認爲,金錢、權力、影響、義務就是一些交換媒介。一般化了的媒介具有符號性質。這些媒介在集體互動和個人互動中被使用。通過交換,社會秩序得以結構化。

塔爾科特·帕森斯認爲,社會系統的各部分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交換的關係,使社會系統趨於均衡。4種基本必要功能的滿足,使系統得以保持穩定性。當系統出現越軌和偏離常態的現象時,可通過系統本身的自動調節機制,使系統回覆到新的正常狀態。

塔爾科特·帕森斯還提出了著名的5對模式變項:①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在與他人的關係中,行動者是按普遍的規則行事,還是按自己的某種特殊參照方式行事。②成就表現與先賦性質。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是注重他的效績或能力方面,還是注重某些先賦性質,如性別、年齡、種族、種姓等。③情感與非情感。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是按滿足當下情感的方式行事,還是在行事時保持情感的中立性。④專門性與擴散性。與他人的關係是限制在特定的具體範圍裏,還是處於寬泛的、不單一固定的範圍裏。⑤自我取向與集體取向。是注重自己的利益,還是注重自己所感知到的集體性需要。在每一種社會關係中,行動者都要面臨這些關係方式抉擇。第一、二對變項涉及行動者自己對他人的界定方式,第三、四對變項涉及行動者自己對他人的取向方式。塔爾科特·帕森斯後來取消了第五對變項。這些模式變項是分析工具,可用於人格、行動角色、組織、制度和總體社會的結構分析,不同文化之間的比較研究,以及社會發展與現代化的動態研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