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近代名人 > 關於施托克豪森的評價如何?爲什麼他飽受爭議

關於施托克豪森的評價如何?爲什麼他飽受爭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卡爾海因茨·施托克豪森不僅僅是一位廣受爭議的20世紀作曲家,而且對整個戰後嚴肅音樂創作領域有着巨大的影響。20世紀搞“新音樂”的作曲家都在進行不斷的探索,就探索的長久和廣泛而言,幾乎無人能趕得上施托克豪森。他發展了“參數”或稱音響度數的理論,並把這種理論命名爲“音羣作曲家”。這種作曲法拓寬了音樂的表現形式和演奏方法,增大了音樂作品中的機遇因素、偶然因素,也意味着同一首作品不可能會有兩場完全相同的演奏。

在電子音樂方面,施托克豪森使用了空間參數,他在開始時規定各個順序(如麥克風的位置及使用等等)以產生音響,有時事先將樂曲的基本素材及形式籌劃好,但把具體實現這些細節留給別人。在《行進》中,樂曲的單元體取自他早期的各種作品。他把電子音響與童聲女高音(通過回聲效應及濾波器等手段以改變其聲音)結合在一起。另有《音準》,該曲受東方文化的啓迪而寫成,長達75分鐘,六位歌唱者的聲音通過隱蔽的揚聲器送出,創造出一種像處於催眠狀態但不斷在變換的元音演唱的情景。

關於施托克豪森的評價如何?爲什麼他飽受爭議

20世紀70年代初,施托克豪森已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先鋒派作曲家,這頂桂冠在他頭上已經閃爍了10多年了。如今,他正着手異步龐大的套曲,名爲《光》,他將創造7場音樂儀式,來表現至今他所關注過的所有的音樂創作的方面。對一些人來說,施托克豪森如今正開始自瓦格納以來最巨大的宣傳工程,尤其是,他正要求爲演出他的音樂作品而興建新的場館。然而,70年代到80年代左右,施托克豪森雖爲自己的音樂世界着迷,但他也開始擁抱異域文化的音樂,尤其是遠東的音樂。在這些音樂中的大部分的核心處,都有儀式、重複、戲劇和神祕主義的痕跡。比如《光》的一些片段——《光中的星期四》和《光中的星期一》(均已完成),這些因素經過轉換與個人化,逐漸成爲施托克豪森音樂的核心。

關於施托克豪森的評價如何?爲什麼他飽受爭議 第2張

施托克豪森至今仍處於重要的地位,因爲他的許多觀念和音樂作品依舊被大衆看作當代的藝術。這還是不顧他的觀念可能大大領先於他的聽衆的保守說法。他將世界音樂混合起來的做法對今天的聽衆來說,如同這一做法於70年代剛開始出現時一樣新鮮,而他試圖滲入聲響內核的嘗試——以期精確地估價聲音存在的意義(無論是在一個給定的結構內,亦或是有意毫無整體感地進行演奏中),無疑爲涌現的音樂實踐打下了基礎。人們還不能總結他對本世紀的音樂的貢獻,尤其是因爲這種貢獻仍在繼續,但他在戰後音樂中的地位是無與爭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