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民國時期百姓爲躲避賦稅 將自己地產過戶給洋人

民國時期百姓爲躲避賦稅 將自己地產過戶給洋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中國很不平等,窮苦百姓有一口人就得交一口人的人頭稅,有一畝地就得交一畝地的農業稅,而特權階層卻享受着免糧免稅免勞役的優待,哪怕家有良田萬頃,也不用繳納一粒公糧。老百姓瞧着當然眼氣,爲了減輕負擔,他們偷偷地把田地和房屋轉移到舉人老爺和秀才相公名下。這種現象在經濟史上叫做“影寄”,又叫“影占”。

《文獻通考》雲:“人戶懼見稍有田產,典賣於形勢之家以避徭役,因爲浮浪,或縱惰遊。更有諸般惡幸影占門戶,稍有田土,便作佃戶名目。”可見老百姓有兩種手段來躲避賦稅:要麼直接將產業賣給貴族,完全淪落爲無產者;要麼僞裝成貴族的佃戶,實際上還是自耕農。到了清朝末年,舉人和秀才不吃香了,用堅船利炮敲開國門的洋人成了中國的新晉貴族,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又颳起了一股全新的“影寄”之風:那些在租界城市做生意的中國開發商一旦購進地皮,一定要想方設法過戶給洋人。

民國時期百姓爲躲避賦稅 將自己地產過戶給洋人

清末著名譴責小說家吳趼人寫過一部《發財祕訣》,說某人在上海買了一塊地,朋友問他“轉了道契不成”,他說“不曾”,朋友譏笑道:“虧你是老內行,買地皮爲甚不轉道契?”這裏所說的“轉道契”,就是把地產過戶給洋人,把中國的地契換成洋人的道契。

“道契”是洋人在中國的租地合同,這種合同必須由外國領事和中國的道臺同時蓋章備案,故此叫道契。在沒有正規產權證的時代,地契等同於土地所有證,你都有土地所有證了,卻要賤兮兮地把它換成一份租地合同(道契),圖啥?很簡單,圖的是得到洋人的保護,避開中國舊官僚的種種剝削和舊傳統的種種限制。

舊中國不動產的產權極其模糊,你花100萬買一所房,等漲到150萬的時候想要賣掉,這時候“上手業主”很可能突然上門,要按100萬“贖回”這所房子,而且衙門裏那些搖頭大老爺還很可能判他有理。但是洋人的道契卻沒有這些後顧之憂,它雖然只是租賃合同,卻有外國領事的治外法權罩着,合同有效期可以無限長,賣方永遠不敢騷擾,地保永遠不敢訛詐,產權清晰並且完整,比普通的地契強多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開發商當然會選擇把地皮過戶給洋人,把沒有保障的地契變成相對保險的道契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