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奇聞異事 > 翻譯出錯引發的大案:竟然譯錯皇帝祖母位份

翻譯出錯引發的大案:竟然譯錯皇帝祖母位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來,隨着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持續熱播,該劇收視率一再攀升,可見人們對於翻譯官這個職業的關注程度之高。翻譯官展現在人前的不僅是風光體面,更是精確嚴謹。這個職業不能出錯,否則可能影響巨大。在清代,就曾因爲翻譯出錯引發了一個大案,許多人差點因此掉腦袋。

隨着滿清王朝的建立,滿文翻譯活動也應運而生。清代不僅設立了滿文翻譯機構和官員,還開辦滿文翻譯課程,組織滿文翻譯考試,以充實翻譯隊伍。這些翻譯官承擔了朝廷的各項翻譯任務。

嘉慶四年(1799年)七月,大清朝發生了一件錯誤翻譯皇后稱謂的事件,把剛接位的嘉慶皇帝鼻子都給氣歪了。

原來,正月初三,乾隆駕崩,定於是年九月初二,梓宮移往遵化裕陵。爲此舉朝上下,忙着此事的各項準備工作,其中包括把各項治喪文件由漢文翻譯成滿文。不料,因爲翻譯、謄繕有誤,竟然把嘉慶祖母的稱謂給翻譯錯了!這還了得,大大的不敬!

據《清仁宗實錄》載:嘉慶四年七月二十五日,內務府大臣布彥達賚、阿明阿、縕布等人,向嘉慶帝呈送了一份奉移梓宮途中所使用的賜奠折片,該折由滿文書寫。嘉慶發現,譯文中錯把其祖母孝聖憲皇后的“聖”翻譯成了“賢”字,一字之差,卻差了輩分,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是雍正皇帝的皇后、乾隆帝的生母、嘉慶帝的祖母,這樣一錯,就變成了他母親輩的了。嘉慶認爲“其咎甚大,非尋常訛錯可比,因命軍機大臣傳旨嚴詢”;下令將“所有承辦奏摺之主事德寧、繕寫之筆帖式興保,俱著交刑部治罪”,並決定進行問責。

翻譯出錯引發的大案:竟然譯錯皇帝祖母位份

刑部接到嘉慶的諭旨後,馬上會同都察院、大理寺等有關部門(即所謂三法司)十餘名大員組成了專案組,進行調查處理。據《軍機處錄副奏摺·法律》案卷載,當事人內務堂主事德寧交代:“賜奠一折,系我承辦。經領班筆帖式積善翻起稿底,將孝聖憲皇后尊號‘聖’字誤翻‘賢’字,交興保照底謄寫摺奏,我係承辦之員,沒有看出更正,實在該死,今皇上聖明指出,只求將我從重治罪。”

三法司會審後,很快拿出了一個嚴厲的處理意見:“德寧、積善均應革職,依大不敬律擬斬,立決……興保應革職,於積善罪上減一等,杖一百,流三千里,系旗人照例於鞭責發落。”然而奇怪的是,這個處理意見卻讓怒氣沖天的嘉慶給否了。僅對負有領導責任的布彥達賚、縕布、阿明阿等人,予以警告降級撤職等處分;直接責任人德寧、積善僅僅拘留一個月,期滿再吃皮鞭80;而興保被革職,吃皮鞭50,了事。

在那個時代,嘉慶如此從輕處理此案,讓好多人感到意外。就現在看來,其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幾個:一是,嘉慶帝正熱孝在身,其老子乾隆帝還沒入土爲安,爲一個翻譯之錯大動干戈,恐天下恥笑;二是嘉慶帝剛剛登上皇帝的寶座,根基未穩,正需樹立個人威信,此時也不是他大開殺戒的時候;三是清代文字獄爲前幾代最盛,嘉慶也目睹了這等人間慘禍,是否也在作反思,試圖消弭文字獄的影響?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布彥達賚、阿明阿、德寧、積善等人大都是宗室貴族,也是他做太子時的輔助大臣,鞍前馬後,爲他登上皇帝寶座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不忍心也不想落下卸磨殺驢的罵名。所以生氣歸生氣,冷靜下來,嘉慶就理智多了。

嘉慶帝先是氣死氣活,發下大話要嚴懲,可是最後重舉輕放,總得有個說辭吧。他早就想好了,《清仁宗實錄》卷四十九中載入的嘉慶諭旨說:“布彥達賚、縕布、阿明阿三人自認錯誤,均請革職交刑部治罪,實屬罪所應得。惟念布彥達賚管項繁多,一時未能兼顧,阿明阿管事務,向來不識清文,朕所素知,二人情有可原……至縕布久管內務府,竟系福薄災生,有心試朕留心事務否?著革去總管內務府大臣,並工部侍郎、正藍旗滿洲副都統,拔去花翎,仍交軍機大臣嚴加議處具奏……”云云。實際上,此諭旨一錘定音,列位就高枕無憂了,只是找個可憐的縕布做替罪羊罷了,也不是很重的處罰。

其實,類似的錯誤,早在乾隆十三年時就已經發生過,也是在漢文翻譯成滿文時出的差錯。那是在孝賢皇后的冊文中,把“皇妣”二字,翻譯成了“先太后”。乾隆皇帝爲此曾大發雷霆,在上諭中認爲:“從來翻譯有是理乎?此非無心之過,文章不通可比。”處理結果是,協辦大學士阿克敏因此被革職。

清代的翻譯官一再失誤,實屬不該,好在嘉慶帝能夠迅速處理好這一驚天翻譯錯誤大案,沒有影響乾隆的大喪舉行。

由此可見,翻譯官這職業的確非同兒戲,是一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一旦出錯就會惹出大麻煩。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