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乾隆朝第一才子 考場臨時換字體 痛失狀元

乾隆朝第一才子 考場臨時換字體 痛失狀元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都知道這是清朝詩人趙翼的名句,此詩一方面樂觀地指出中華文壇人才輩出,從來不缺奇才偉才,李白杜甫是可以一代一代複製的,另一方面呢,其中也不乏趙大才子以“領風騷數百年”自詡的味道。

然而,就是這位領風騷於天下的大才子,一生都擺脫不了深深的挫敗感,這種挫敗感來自於乾隆二十六年的一場考試…………

乾隆朝第一才子 考場臨時換字體 痛失狀元

網絡配圖

清朝乾隆二十六年,即公元1761年,北京城舉行殿試,當時已經在軍機處上班的趙翼已經進入進士的行列,又有幸進入了這場大考,有可能高中狀元,何等榮幸。然而,趙翼卻憂心忡忡,讓他憂慮的不是他的才華,也不是他的運氣,而是他在軍機處工作的身份。

那一年的軍機處,在大清王朝的進士考場上,可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簡直成了考生們的負資產,誰要是在軍機處工作過,誰就有可能落榜。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得從一個叫眭朝棟的人說開去。

就在這一次的會試之前,軍機處有個叫眭朝棟的官員,不知道是哪根神經不對,向乾隆上書說:今年的進士考試改卷,應該實行迴避制度,凡是考生中跟主考官有家人親戚同鄉之類的,得上報相關情況。

乾隆看了眭朝棟的奏章,還以爲此公是爲了主動迴避嫌疑才上此書的,覺得精神可嘉,於是提點他參與改卷。同時的改卷官員還有劉統勳、于敏之這兩位軍機處大員,劉統勳就是劉羅鍋他爸。

臨到改卷前,朝廷要求改卷老師將需要回避的考生名單報告上去,結果呢,劉統勳和于敏之需要回避的考生一大籮筐,眭朝棟卻沒一個需要回避的。

乾隆朝第一才子 考場臨時換字體 痛失狀元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個現象倒讓乾隆警覺起來,因爲這一年,乾隆曾私下裏告知劉統勳和于敏之,任命他們爲大年會試的改卷老師。瞧眭朝棟這舉動,似乎已知道皇上的密令。

怎麼知道的?是不是涉嫌泄密?乾隆越想越疑惑,越想越生氣,以泄密罪拿下眭朝棟,並處以大辟之刑,其實就是殺頭。

劉統勳、于敏之和眭朝棟都是軍機處官員,因此該案件弄得好像軍機處在非法介入科舉考試一般,加之前一年的進士前三名都在軍機處工作過,引來天下讀書人的質疑,一時間軍機處成了考生們的瘟神和災星,在軍機處上過班的考生都不好意思跟人說自己在哪裏工作過,估計那時候的考生會這麼罵人:“你在軍機處上班,你全家都在軍機處上班。”

一代才子趙翼就碰上這事了。趙翼是個苦孩子,14歲時沒了爹,卻要撫養弟妹,當過一陣家庭教師後,飢寒交迫的他北上京城投奔親戚,漂了一陣,終於被劉羅鍋他老爸劉統勳看中,當時的劉統勳是刑部尚書,他給趙翼找了工作,可不是一般的工作,纂修《國朝宮史》。

趙翼很爭氣,二十四歲考取舉人,因爲舉人的身份,也因爲劉統勳的介紹,能夠在軍機處當內閣中書。沒想到軍機處此時卻有可能成爲他功名的絆腳石。

應變 爲避嫌疑在考場上改寫歐陽詢體

當時殿試的改卷老師是劉統勳和劉綸,劉統勳是趙翼的老熟人,更要命的是,不僅人熟,而且字更熟。早在5年前,朝廷征討準噶爾部,軍機處的文書大多是趙翼親筆寫的,因此趙翼的字,劉老大人肯定是認識的。如今爲了避嫌,劉統勳會不會先找熟人動手?不僅趙翼心裏懸着,當時另一位軍機大臣富察·傅恆心裏也懸着,他對趙翼說:“趙同學,今年這殿試的事,懸啊,看來你還是別指望狀元了。”

鬱悶的趙翼在自己所寫的《檐曝雜記》裏也承認:“以生平所志在此,私心終不能已”,他生平以奪狀元爲人生目標,私下裏實在不甘心。思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考試時改變字體。於是,處心積慮的趙翼在考卷上放棄了自己擅長的字體,轉而改用了唐朝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體:歐陽率更體。

這一招確實能瞞天過海,劉統勳和劉綸滿世界找趙翼的字體,打算一找到就滅了他,絕對不能讓他進入前十名,這樣大家都不會被連累。上天入地找了好幾天,居然不見趙翼的字體,趙翼這小子跑哪去了?誰想到他借了歐陽詢的外殼躲起來了。

乾隆朝第一才子 考場臨時換字體 痛失狀元 第3張

網絡配圖

當時有一張試卷被畫了九個圈,考卷被畫了圈圈,說明改卷老師滿意,九個改卷老師都畫了圈圈,說明得滿分,應該排第一。

劉綸開始懷疑這張試卷就是趙翼的,但考生姓名是被密封的,不敢確定,於是去問趙翼的老上級劉統勳,劉統勳哈哈大笑:“趙雲崧(趙翼)字跡雖燒灰亦可認,此必非也(這肯定不是的)。”

劉統勳爲什麼這麼有信心呢?是因爲趙翼平時在軍機處從來不寫歐陽詢體,就算寫楷體,也是模仿他兒子劉羅鍋的楷體,所以說燒成灰都認識。

趙翼瞞天過海成功,看他下一步的運氣了。

結局 各種因素導致與狀元失之交臂 屈居探花

十位佼佼者的試卷都呈上去了,當時如果按圈圈來算,趙翼絕對第一,還有一個叫王傑的考生,排在第三。

當時還有一個奇聞,兆惠將軍剛從西北前線取得大捷回來,乾隆高興,讓他參與改卷,兆惠老實,說:“臣不懂漢文,怎麼改呀?”乾隆說:“這不是問題,你就看誰考卷上的圈圈最多,誰就是第一。”兆惠於是兩眼在試卷上找圈圈,發現趙翼試卷上有九個圈圈,最多,於是定爲第一名。

考卷到了乾隆那裏,姓名還沒啓封,乾隆看試卷首先看字,看到王傑同學的字,龍顏大悅,久久地欣賞着,讚歎着,覺得這字跡好熟悉,忽然想起以前曾經在看兩江總督尹繼善的奏章時,對奏章裏的書法大爲讚賞,如今這試卷上的字不正是尹繼善奏章上的字嗎?

乾隆看看左右大臣,讚許說:“此卷甚佳”,於是欽點爲第一名。輪到看趙翼的試卷時,由於不是趙翼平常擅長的字體,乾隆看了沒感覺,一是沒有美感,二是沒有熟悉感,於是就點爲第三名:探花。趙翼的字本來已經在乾隆那裏混了個眼熟,卻因爲要躲過劉統勳的避嫌,好端端地被浪費了。

對於是否因爲字體而被刷落爲第三名,趙翼一直是否認的,他在《檐曝雜記》裏說:當時乾隆打開封條看到趙翼是江南人士——趙翼是江蘇常熟人——而名列第二的是浙江人,第三名的王傑是陝西人,於是問左右大臣本朝狀元中有沒有陝西人,得到的回報是本朝尚無陝西人當狀元,於是乾隆爲了照顧地區平衡,點王傑爲狀元。

趙翼的解釋從乾隆的說法中可以得到印證,第二天接見前三名進士,乾隆說:趙翼的文章當然不錯,但是江浙地區狀元已經夠多了,多一個不稀奇,少一個不算壞,倒是陝西這邊卻還是狀元的零紀錄,要鼓勵鼓勵。而且嗎,王傑的文字也很好,已經名列第三了,拔到第一也不過分。

乾隆當時的決定應該是基於地區平衡,但也不得不承認,趙翼臨陣改字體也是導致他與狀元失之交臂的原因之一。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