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古代的快遞:隋唐已有“郵筒”宋朝有“招待所”

古代的快遞:隋唐已有“郵筒”宋朝有“招待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孔子說過: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意思是,品德的流行,比驛站傳遞王命的速度還要快。置,就是春秋時傳遞文書的驛站。置是一種寬泛的說法,傳遞文書用車叫傳,用馬叫驛,步行叫郵,統稱爲置。“傳車”,“驛馬”,就是從這裏來的。  

古代的快遞:隋唐已有“郵筒”宋朝有“招待所”

網絡配圖

據《韓非子》記載,當時五十里一置。到了秦漢,驛站一般相隔三十里。驛站裏有傳舍,可供過夜。這是最早的官方招待所。兩驛之間,十里設一亭,五里設一郵,劉邦出道之前,就在亭裏上班。漢朝從民間舉薦賢才,由衛尉之下的“公車司馬令”負責接待,稱“公車上書”。清末康梁的公車上書,就是從這裏得名。

漢朝公文傳遞速度很快。西漢時,公文從金城到長安,來回只用七天。金城在今天的甘肅永靖西北,到西安720公里,可見每天要走400裏以上。當然,那是最快的一種,叫“奔命書”。今天說的“奔命”的“命”,不是“性命”,而是“命令”。秦漢時的地方預備兵,叫“材官”,一旦上頭有命令,就要立刻奔赴,因此叫“奔命”,曹子建所謂“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是也。

唐朝有驛站1643所。這時驛站的功能是兼傳遞文書和招待官員爲一的。也有私人旅店,叫“逆旅”。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就是說天地不過是萬物的旅舍。這也可見,李白出行住的是私人旅店,不是官家招待所。因爲住驛站需要驛券,在京城由門下省發放,在外由諸軍州發放。不同級別的官員,享受不同的待遇,驛站提供的食宿不得超過三日。如果五品以上的官員因私出差,可以住驛站,但得自行解決伙食。  

古代的快遞:隋唐已有“郵筒”宋朝有“招待所” 第2張

網絡配圖

唐朝有驛有傳,驛是日行六驛,180裏左右,傳是日行四驛,120裏左右。最快的是赦書,因爲牽涉人命,日行十驛。杜牧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通過驛站傳送荔枝。不過驛遞荔枝的事漢朝已有之,當時南海獻龍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騰阻險,死者繼路。杜甫寫詩說,“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支。百馬死山谷,至今耆舊悲。”借漢朝來諷唐朝,是唐代詩人最喜歡乾的事。唐朝的邊疆,還有用駱駝驛遞的,叫“明駝使”。《楊太真外傳》中說是楊貴妃發明的。明駝速度很快,傳說日行千里,《木蘭詩》“願馳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是也。

隋唐時期,還有“郵筒”,不是今天的郵筒,倒類似今天的漂流瓶,是將信裝在竹筒裏,漂流而下。唐朝的“飛錢”,類似郵政儲蓄,在地方駐京辦事處存上錢,可以到地方官府憑票據取出。唐朝寄私信是熟人捎帶。張籍寫詩說,“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而官方郵遞是不能這樣滯留的。私郵一般通過“驛驢”,驛驢是酒肆裏備的,並不屬於驛站。到了宋朝,歐陽修給人寫了篇《相州錦堂記》,有兩句“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寄出後覺得不妥,又改了稿子派人騎快馬追上,原來只是改成“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

宋初是樞密院管驛遞,元豐年間,改由兵部之下的駕部管理。駕部,顧名思義,類似20世紀的交通部和郵電部。宋朝以前,平民負責驛遞的差使。宋太祖建隆二年下令,用軍卒代替百姓爲役夫。宋朝的驛券叫“走馬頭子”,是樞密院發放的。五代以來,都是憑傳牒領驛馬,宋初有個叫李飛的,用假傳牒一路吃喝詐騙,震驚了宋太宗,於是太平興國三年,改用銀牌。端拱二年,發現銀牌還是麻煩,又改回用傳牒。 

古代的快遞:隋唐已有“郵筒”宋朝有“招待所” 第3張

網絡配圖

宋朝招待所和郵局的職能已經分離了,招待所叫驛館,郵局叫遞鋪。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指的就是驛館。詞裏還有一句“驛寄梅花”,當然並非真要快遞梅花,而是用南朝的典故:陸凱和范曄是朋友,從江南給范曄寄了枝梅花,“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宋朝的遞鋪專門負責傳遞文書,十八里到二十五里之間設一座,有步遞、馬遞、急腳遞、金字牌急腳遞。岳飛被皇帝連下十二道金牌,就是“金字牌急腳遞”,上書“御前文字不得入鋪”。這種文書不能在遞鋪停留,快到遞鋪時搖鈴,鋪里人聽見鈴聲候在鋪口,像跑接力賽,一路鳴鈴,過如飛電,行人望之避路,晝夜不停,日行五百里。此類文書一般是軍機要務或者赦書。

宋景德元年,下詔禁止川峽路州、軍、監、縣、鎮等吏卒乘馬遞報公事,因爲馬匹往來過於頻繁,令人驚疑。這樣,就有一部分馬遞需要用急腳遞來代替。皇帝覺得急腳遞太辛苦,下詔“河北兩路急腳鋪軍士,除遞送鎮定總管司及雄州文書外,他處文書不得承受”。當時急腳遞役夫很苦,河北沿邊安撫司奏“河北諸州軍馬遞鋪兵士有父母骨肉散在諸鋪者,乞配在一處”,朝廷允許了。又過兩年,下令“諸州遞鋪兵士有子孫同在軍籍者,許同營居”。

元朝急腳遞代替了宋朝的步遞,馬遞也消失了。遞鋪兵走遞時,要懸鈴、持槍、挾雨衣,夜裏舉着火炬,路上的車馬聞鈴都要避至路旁。每個遞鋪兵跑十里。元世祖時,制定了《站赤條例》,管理驛站。站赤,即驛站的蒙古音譯。站赤對百姓的盤剝很嚴重。 

古代的快遞:隋唐已有“郵筒”宋朝有“招待所” 第4張

網絡配圖

明初,朱元璋下令,非軍國大事,不能擅用驛馬及郵遞設施。有意思的是,他的兩個女婿都因此犯事了。駙馬郭鎮從遼東回京,帶了三缸榛子,用驛遞傳送,朱元璋命他補了運費,並張榜明令禁止。而另一個駙馬歐陽倫,用驛遞走私茶葉,朱元璋直接把他殺了。正德年間,太監常到驛站勒索驛銀,海瑞等人極其不滿。張居正對驛站進行了改革,無論是兒子回老家考科舉,還是自己回老家給父親祝壽,都沒有動用郵驛,完全自費出行。明朝在京的同鄉會中,有每年回鄉的人,專門負責給大家捎帶私信。久之,形成了民信局。明末的李自成,也是銀川的一個驛卒。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