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既然崇禎皇帝都死了 爲什麼有這麼多漢人仍然堅持反清復明呢

既然崇禎皇帝都死了 爲什麼有這麼多漢人仍然堅持反清復明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執政時,明朝處於內亂、外患、地方勢力割據、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崇禎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明末龐大的文官集團抗爭,17年來用盡心力意圖復興明室,最終城破自縊。皇帝都死了,爲何那麼多的漢人仍然堅持反清復明呢!那是因爲漢人不服啊!不是輸不起,而是正經八個的仗就沒打過!

既然崇禎皇帝都死了 爲什麼有這麼多漢人仍然堅持反清復明呢

明朝的滅亡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明末以東林黨爲首的文官集團,其二爲崛起的滿清,其三爲農民起義軍。明朝滅亡前,是所在區域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他們輸在政治上。明朝崇禎末年仍有“中央軍”50萬,地方部隊20萬,此時的明朝雖然腐朽,但軍隊並不腐朽,無論是袁崇煥的20萬關外部隊,還是吳三桂的30萬衛戍部隊,都是後金、李自成以及其他任何軍事力量所不敢直接面對的。

既然崇禎皇帝都死了 爲什麼有這麼多漢人仍然堅持反清復明呢 第2張

明朝輸在了政治上,即使大敵當前的緊要關頭,君臣之間、官宦之間仍然熱衷於“連環套”式的窩裏鬥,崇禎過早的殺死袁崇煥(不能說殺的全無理由,但明顯太早了)、盲目調吳三桂出京,成爲滅亡的直接推動力量,這是一個戰術失誤,但戰術失誤一樣可以在巧合中促成戰略滅亡。明朝滅亡時依然是很有實力的,不是無人可用、無資可用,只是沒有用好。

既然崇禎皇帝都死了 爲什麼有這麼多漢人仍然堅持反清復明呢 第3張

清朝是如何進關的?如果吳三桂不獻山海關,清軍就永遠無法踏上中原大地嗎?其實,由山海關入關是清軍最近的進攻路線,但並非是惟一的。事實上,清軍在1644年的山海關之戰前,已經先後5次經山海關西面的路線大舉進入內地,進攻明朝!而且每次都成功了!爲何能夠成功呢!主要是因爲明朝內部的民族起義!

既然崇禎皇帝都死了 爲什麼有這麼多漢人仍然堅持反清復明呢 第4張

李自成起事後轉戰漢中,參加了王左掛的農民軍。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第一次入塞。崇禎七年(1634年),後金軍第二次入塞,曹文詔被調到大同抗金,被圍農民軍從王樸處突圍。崇禎八年(1635年),洪承疇任五省總督後圍剿民軍,農民軍退到河南洛陽一帶。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裏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軍在河南定下方略!

既然崇禎皇帝都死了 爲什麼有這麼多漢人仍然堅持反清復明呢 第5張

崇禎九年(1636年),高迎祥被新任五省總督盧象升擊敗包圍在鄖陽山區。高迎祥在黑水峪(今陝西省周至縣黑河口)兵敗,被新任陝西巡撫孫傳庭所殺。高迎祥殘部投奔李自成,李自成便被推爲“闖王”。

既然崇禎皇帝都死了 爲什麼有這麼多漢人仍然堅持反清復明呢 第6張

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兵從青口山(今河北遷安市東北)、牆子嶺(今北京密雲東北)兩路毀牆入關,發動第四次入關作戰。楊嗣昌貫徹“安內方可攘外”戰略,力主與清議和,但遭到宣大總督、勤王兵總指揮盧象升等人的激烈反對。完全可以看出,清軍並不是堂堂正正的和明朝軍隊進行攻堅的!清軍的每次進關都伴隨着明朝內部的起義問題!

既然崇禎皇帝都死了 爲什麼有這麼多漢人仍然堅持反清復明呢 第7張

爲何那麼多人反清復明:中國歷史歷代以漢人爲主(除了那幾個少數),滿族統治漢人,讓一部分漢人不服清朝並不是正正當當的打敗明朝的!清軍的取勝來自於漢人的內部起義!可以說清朝不戰自勝,那些明朝皇室後代並沒有宣佈明朝滅亡,導致一部分人仍然堅持。中國曆代建國,都伴隨着禪讓,但清朝沒有,因爲崇禎自殺了!明朝那麼大的優勢,但是輸了,要是你你會服氣嗎?投機取巧的取勝,你能讓敵人服氣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