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崇禎有很多名將,爲何最後卻仍然失敗了呢?

崇禎有很多名將,爲何最後卻仍然失敗了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打仗能不能吃上飽飯,是古代決定戰爭勝負的核心因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後勤補給問題,一直都是難題,對於古代的起義軍這個問題就更加的尖銳,所謂起義軍是個比較褒義的說法,如果站在朝廷的角度,那麼他們就叫土匪或者流寇。

不管名字叫什麼吧,成王敗寇,造反這種事,總是失敗得多,起義軍維持軍隊重要是兩種方式,前期就是一個字,搶。

崇禎有很多名將,爲何最後卻仍然失敗了呢?

以各種各樣的名義搶,比如說隋末的起義軍瓦崗寨,之所以能夠堅持那麼久,就是因爲佔據了當時隋朝的兩個大糧倉,在洛陽一帶形成了龐大了規模。

等你到了一定規模,尤其是攻佔了城池,有了自己根據地的時候,就要開始自己種糧食和收稅了,但是隻要極少數的起義軍能夠走到這一步,基本上都倒在了第一步。

就拿規模龐大,甚至是推翻了明朝的李自成起義軍來說,他們依然停留在第一階段,就是依靠以搶奪爲主的階段。

明朝末年,由於此前多爲皇帝的懶政和國家腐敗,明朝的底層組織已經爛透了,形成了無數的流民,這些流民無家可歸,無飯可吃,規模龐大,隨時都會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而小冰河期的糧食減產問題,更是加劇了這一問題,什麼都能忍,沒飯吃這件事,誰也忍不了,於是以李自成張獻忠爲代表的一批人開啓了明末農民起義的浪潮。

公平地說,明朝末期是真的能打,名將輩出,所謂名將不是吹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因爲要同時承受內部的農民起義和關外的女真人,明朝崇禎年間,整個大明朝就沒有消停過。

崇禎末年,也是花了大力氣要消滅農民起義軍,並由此改革了兵制,產生了一個人負責好幾個省軍務的都師這種職務。

楊嗣昌,洪承疇,左良玉,孫傳庭,盧象升這些都是明朝末年佔壓農民起義有名的將領,那打起仗來絕對是好手。

但作爲將領他們是夠優秀了,但是明朝末年那種情況,已經不是單純靠軍事能夠平定了,農民起義火苗,隨時都會點燃,有時候你明明看着已經把他們消滅了,打散了,但是很快他們就又重新聚集起來,流民的可怕就在這裏。

所到之處,對某一縣城的掠奪,簡直是寸草不生,除了搶錢搶糧食之外,還裹挾着一大部分人繼續做流民,本來就什麼都沒有的底層百姓,很容易跟着部隊走。

結果是明朝的名將換了一茬又一茬,起義軍的火苗,撲滅了一次又一次,但每次撲滅,很快就又燃燒起來。

最後一次希望,就是孫傳庭,但是流傳的一句話叫做,傳庭死明朝亡,這裏面也反映出起義軍的規模發展巨大。

明朝末期內憂外患,同時崇禎皇帝也多疑,不但是殺了袁崇煥,還關押過不少將領,孫傳庭兩年前被關進監獄的時候,起義軍基本上已經被消滅了。

當崇禎要啓用孫傳庭的時候,孫傳統還以爲這次只不過是小打小鬧,但沒想到他居然是面對李自成的幾十萬兵馬,而這一一切在兩年前李自成還差點死掉。

孫傳庭潼關戰死,李自成很快就揮師北上,準備進攻北京,李自成是成也流民,敗也流民,因爲沒有穩定的根據地,李自成也沒有管理大型城市的經驗,他很快就從西安出發,直逼北京。

終於明朝走到了自己的盡頭,崇禎皇帝死前以發掩面,說自己無顏見列祖列祖,並惡狠狠地詛咒羣臣,朕非亡國之君,諸位皆亡國之臣。

崇禎皇帝如此痛恨自己的官員,主要是源自於前幾個月的籌集糧餉事件,讓這些官員出錢,一個個哭窮,就是不出錢,結果大明江山丟了,這些人的財富也保不住了。

李自成進了北京,也缺錢,他可不會這麼客氣,直接就是搶,跟土匪綁票是一樣的,把這些大官綁起來,嚴刑拷打,不交銀子不放人,結果數月之前還在那裏哭窮的官員們,這下子乖乖交出了大筆的銀子。

這件事雖然看起來對那些官員們是個懲罰,因果報應,很爽的一件事,但是也暴露了,李自成起義軍沒有進化的思維,依然採取的是原始的搶奪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運作,結果大大地失掉了,北京城大批有基層官吏的支持,這些人不但手裏有資源,而且有頭腦,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李自成徹底把他們給得罪了。

金銀是搶到了,但最終還是守不住,李自成很快被入關的後金打敗,並從此一蹶不振,無法從搶奪,過度到管理和收稅,是李自成敗亡的根本原因。

崇禎有很多名將,爲何最後卻仍然失敗了呢? 第2張

古代的起義軍,要面臨糧草等問題,解決的方案和辦法,比政府軍更少也更爲艱難,通常也就只有搶,只有進化到管理上面去,起義軍才能變成割據政權,或者奪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