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士族:滎陽鄭氏

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士族:滎陽鄭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滎陽鄭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士族,北魏隋唐時期,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爲五姓七家。

滎陽鄭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其王室國滅後仍以鄭爲姓,以故地滎陽爲郡望。東漢末年,以鄭當時一脈的鄭渾、鄭泰等人爲開始,逐漸發展爲高門望族。歷經變遷入唐之後,鄭姓仍爲望族,後因科舉制的實行,影響逐漸衰落,但仍爲天下鄭氏中,最爲顯赫的一支 。

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士族:滎陽鄭氏

西周、春秋的家族有象徵着本家族的特殊標誌,後人稱其爲族徽。郭沫若先生認爲:族徽"也就是族名或者國名",它與家族的稱號"氏"有密切關係。由於族徽使用的普遍性和早期文字本身的原始性,初期的族徽和文字並無本質的區別,族徽既是家族的形象標誌,又是家族的稱號"氏"。

如果這個家族領有封國,還可以作爲封國的名稱。但是,族徽與氏的使用場合卻又不完全相同。族徽作爲家族的標誌,可以鑄制在青銅器上,運用於青銅銘文中,或者鑲綴在家族的旗幟上和家族成員的鎧甲上,它所突出的是形象。

氏主要用於日常稱呼,需要能讀能寫。於是,隨着文字演進逐漸產生了便於書寫、有讀音、意思又和族徽原有含義一致的文字符號。由於文字演進的快,而族徽則刻意保持古老的形象,兩者長期沿着不同的走向演化,相互之間的差別也就越來越大,秦漢以後姓、氏和一。這也就是金文中姓、氏、族徽並見,氏與族徽不易直接對照的原因。

西周前期,青銅器和少數其他器物上常見族氏銘文,其族氏常寫得比較象形,因而被稱做"族徽"。

鄭的始封祖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姬友,宣王時受封於鄭(在今陝西省華縣),是爲桓公。鄭國的姬姓、鄭氏和莊重的鄭字族徽,是深重的文化積澱,姬姓標誌着古老的族源,鄭氏和族徽象徵着莊重。這種姓、氏與族徽作爲一種文化已經深入到了鄭文化核心部分,體現到文化的各個方面,青銅器上形象逼真的族氏銘文都透露出濃厚的文化情結。

《詩經》裏說,姜嫄踩在麒麟的足跡上有感致孕(這是神話故事哈),生下一個男嬰,取名后稷,后稷長大後,以他作爲首領的部族便用麒作爲圖騰。後來,麒字的"鹿"旁改作"女"旁,成爲"娸",以此爲族的姓氏,姬、娸在古文中通假,所以姬字其實是麒字的變形,所以,鄭姓可以說是的"麒"的象徵。

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士族:滎陽鄭氏 第2張

鄭姓是炎帝祝融支以封建地爲命名的族稱,本爲"酉"姓。鄭由"酉"和"太陽運行的階梯"組成。"酉"是仰韶時代的尖底瓶插在地上作爲"酉時"(傍晚的時候)的觀測儀器,很可能就是後代滴漏的原始形態。"酉"放在宮殿議事廳中柱下火塘(竈)前。"酉"後來演化爲"尊",所以"尊"又成爲氏族族長的標誌,在陶器時代相當於鼎,代表政權和權力。酉人居地爲鄭。

堂號是指由於人口不斷流動,家族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後,爲了保持最親近的血緣關係,便以'堂號'來區分和維繫。現居閩、浙、粵等地鄭氏後代,家家戶戶都有"滎陽堂、滎陽衍派"的匾額,僑居海外的鄭氏子孫更以"滎陽"爲榮 。

"鄭氏官姓"據悉眼下就有"滎陽世家、屐聲世家、明謨世家、義門世家、書帶世家"這五個官姓的說法。

經查,都出自歷史上有關事例:

"滎陽世家"--自太始祖桓公受封立國,鄭武公建都滎陽後,由於當時鄭氏家族旺盛,許多鄭氏族人都引以爲榮,其後代子孫也光耀門庭,故有"天下鄭氏出滎陽"之說,鄭氏族故稱"滎陽世家"。

"屐聲世家"--漢朝的鄭崇官居尚書之職,卻穿着樸素,常着木屐。每逢早朝聖上聞木屐之聲,便知鄭公入朝。皇帝對其他官吏說:"我知鄭卿之屐聲"。一時間"鄭卿屐聲"被稱爲美談。其後代子孫,也就沿用"屐聲世家"這個官姓來自報家門。

"明謨世家"--永定始祖鄭清之在宋理宗時,官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等職、晉封申國公,嘉熙四年,賜錢十萬緡爲築室、御書"輔德明謨"之閣,是故凡清之公下傳後裔門第有"明謨世家"或"明謨第"之稱。

"義門世家"--宋代的鄭濟,官升內閣、拜官爲相、身居要職。爲官處事以孝義爲先,其子孫一十三世同居一家,可稱孝義之門。皇上御封爲"義門",故此有了"義門世家|一說。

"書帶世家"--宋代的鄭欽任滎陽知府,爲官清廉、政績卓越、加升中書之職,且其家族人丁興旺,自成一脈,世人也稱其爲"書帶世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