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長平之戰後,秦國爲什麼沒有迅速解決掉趙國,讓趙國又存在了30年

長平之戰後,秦國爲什麼沒有迅速解決掉趙國,讓趙國又存在了30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是公元前260年前後,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長平之戰中,秦軍前後共殲滅趙軍45萬人,從根本上削弱了當時關東六國中最爲強勁的對手趙國,也給其他關東諸侯國以極大的震懾。這場戰爭由於秦取得全勝,由其一統天下的形勢已成不可逆轉,從此急轉直下。不過,在長平之戰的30多年後,也即公元前222年,秦國才徹底消滅趙國。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趙國損失45萬精兵,爲什麼30年後才被秦國所滅?

長平之戰後,秦國爲什麼沒有迅速解決掉趙國,讓趙國又存在了30年

首先,在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不過,趙國還是堅持了30多年,直到公元前222年才滅亡。究其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長平之戰結果,趙軍固全軍覆沒,秦亦死傷近二十萬,即雙方傷亡超過六十萬。衆所周知,在古代歷史上的戰爭中,“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所以,雖然白起一戰坑殺了45萬左右的趙國士卒,但是,在長期的消耗中,秦國也損失了20萬左右的大軍。雖然秦國十分強大,但是,20萬人的傷亡,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恢復。而這,無疑給趙國一定的喘息之機。對於趙國來說,也利用這一段時間來進行防禦上的準備。

長平之戰後,秦國爲什麼沒有迅速解決掉趙國,讓趙國又存在了30年 第2張

在長平之戰後,趙國與韓國合謀,派使者攜帶重金赴秦,遊說范雎。范雎被趙國使者說服,便向秦王建議接受議和,秦王採納了范雎的意見,允許韓國割垣雍,趙國割六城,達成和議,於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一月下令罷兵。白起得知此事後與范雎產生矛盾,對此在筆者看來,秦國將相之間的失和,無疑加劇了秦國內部的消耗。在這之後,秦昭襄王因爲白起違抗命令,所以賜死了白起。而白起的自殺,無疑是秦國的一大損失。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減緩了秦國對於趙國以及其他諸侯國的進攻。

長平之戰後,秦國爲什麼沒有迅速解決掉趙國,讓趙國又存在了30年 第3張

另一方面,在長平之戰後,秦國發動了邯鄲之戰。此戰,魏軍八萬楚軍十萬均已趕到邯鄲外圍(也即信陵君竊符救趙),秦國也不斷的增兵汾城(河東之地)以爲聲援,雙方大戰一觸即發。同年十二月,信陵君指揮魏楚聯軍,對秦軍發動了強大的攻勢,魏軍擊於西,楚軍擊於東,趙軍應於內,秦軍三面受敵,全線崩潰。在魏國和楚國的幫助,趙國在邯鄲之戰中打退了秦國的進攻,並讓秦國又一次付出了數十萬人傷亡的代價。在邯鄲之戰後,魏國和楚國的實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而這,無疑爲趙國分擔了一定程度的壓力,也即秦國不得不分兵進攻魏國和楚國。

長平之戰後,秦國爲什麼沒有迅速解決掉趙國,讓趙國又存在了30年 第4張

最後,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爲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爲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對此,在筆者看來,李牧這位名將的存在,也是趙國得以堅持30多年的存在。在戰國後期,李牧多次打退秦國的進攻。直到李牧被冤殺後,秦國大軍才得以攻破趙國都城邯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