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古代戰役 > 長平之戰後趙國40多萬大軍被滅 秦國爲何不趁機滅掉趙國

長平之戰後趙國40多萬大軍被滅 秦國爲何不趁機滅掉趙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長平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長平之戰,秦國擊敗趙國四十萬大軍,爲何不趁機滅了趙國

長平之戰,幾乎所有的史書都認爲是三年,主要是長平趙國方面和秦國方面都換了主將。秦將是胡楊到白起,趙國是廉頗到趙括。無論是時間跨度還是空間,三年是最準確的。戰國時代雖然戰爭頻繁,但是不是每個國家都年年打仗的,一般幾年十年幹一次,一次積蓄打個一年半載還是沒問題的。如果半年趙國不可能三五個月就糧食出現問題,前期對峙兵力並不多,後期增兵纔有這麼多的,前期兩個國家也就十幾二十萬對峙。

三年的可能性更大,從馮亭降趙到趙括被圍攻長平。戰國時期攻城戰爭常常是傾國而出,或者十萬大軍累月經年都不一定能拿下一城一寨。正是由於攻堅作戰付出巨大和收穫甚小,趙國不出一兵一卒而佔有17城,這也是爲什麼平原君力勸趙王發兵接收17城拒抗秦軍的原因。在視堅城如朽物的火炮未出現之前,攻打守備完善的城池是任何一位將軍的噩夢。白起拒絕攻打守備完善的邯鄲,樂毅十萬大軍二年拿不下即墨和莒城。

長平之戰後趙國40多萬大軍被滅 秦國爲何不趁機滅掉趙國

長平之戰,趙國防守秦國遠征,長時間拉鋸放血,對其他五國是好處大大的,雖然秦國糧食產量比趙多,但是秦國是遠征,消耗的數量也遠不是趙國能比的,這種情況下雙方勢均力敵,也別說其他五國給趙國送糧,那時候國家糧食生產總值哪有那麼容易被別國瞭解的。趙國的情況他們也不可能全部瞭解。

在其他幾國的眼中,雙方勢均力敵,互相放血,趙國有長平關在,只要不出關,不會有大問題,要了解即使是白起也不敢說強攻長平關,所以只要等到秦國撐不住撤軍,這就是一場削弱兩個霸主的戰爭,其他五國的選擇是最有利於他們的。問題就出在誰也想不到長平之戰趙國會輸得這麼慘,除了白起誰敢想象能一戰滅了趙國幾十萬人?秦王估計都沒想到能贏得這麼徹底。

長平之戰後趙國40多萬大軍被滅 秦國爲何不趁機滅掉趙國 第2張

從長平之戰到邯鄲之戰,秦廷的戰略規劃可以說是相當混亂,在不具備碾壓國力,東方列國相對和平的情況,挑起對趙國的戰略決戰,完全無視了魏楚干涉的風險。白起是站在大軍的立場上,秦國確實可以花一年時間吞併趙國,但是帶來的卻是國內的憂患,這並不適合秦襄王的政治立場,如果吞併趙國,秦國第一時間就必須要面對國內的缺糧,趙人反撲,以及其他五國的戰力,內憂外患,秦襄王才同意了范雎的撤軍。

可以說這次撤軍對於秦國而言利大於弊,弊端是無法吞併趙國,利處是保存了國家體系的健全,爲始皇帝一統立下了基礎。如果不撤軍,秦國5成以上的男丁都在戰場上,次年春耕秋收秦國會面對滅頂之災,更別說外交立場,其他五國不會眼睜睜看着秦國吞下趙國還能安心發展內政。

長平之戰後趙國40多萬大軍被滅 秦國爲何不趁機滅掉趙國 第3張

秦國男丁全在戰場上,已經影響到了春耕秋收,生產力倒退(被廉頗阻擋兩年,這兩年秦襄王沒有第一時間上白起,而是拖不住了才讓白起掛帥,趙國則是出了個菜鳥趙括)哪怕啃下趙國,秦國實力也會倒退,到時候面對的絕對不是一個趙國,也是其他五雄。所以范雎秦襄王二人順坡下驢,讓白起撤軍了。武安君心有不忿第二次伐趙乾脆打算不去了,但是秦襄王已經打算除掉白起,所以武安君終究還是難逃一死,大軍發言權過大,功高震主。打不下趙國只是一個藉口,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有外援的趙國根本不可能一口氣吃下。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