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白起長平一戰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兵,爲什麼不趁勢滅掉趙國?

白起長平一戰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兵,爲什麼不趁勢滅掉趙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起長平一戰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兵,爲什麼不趁勢滅掉趙國?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實際上長平之戰後,白起是想一鼓作氣滅掉趙國的,但是由於國內外的綜合因素,最終沒能滅趙。以下逐一分析各種不利的因素。

白起長平一戰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兵,爲什麼不趁勢滅掉趙國?

長平之戰示意圖

內部因素

長平之戰勝利後,白起本想乘勝滅趙。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國再次平定上黨郡,隨後兵分兩路:一路由王齕進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馬梗攻佔太原。而白起自己領兵準備圍攻邯鄲。韓國和趙國嚇蒙了,派蘇秦的弟弟,口才同樣好的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范雎說:“白起擊殺趙括,圍攻邯鄲,趙國一旦滅亡,秦王就可以統一天下了,白起也會被封爲三公,他替秦國攻下七十多座城池,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即使是輔佐武王滅商的周公、召公、姜子牙的功勞也不能超過他。如果趙國滅亡,秦王稱王,那白起必爲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嗎?即使您不願處在他的下位,那也辦不到。秦曾經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百姓皆奔趙國,天下人不樂爲秦民已很久。今滅掉趙國,秦的疆土北到燕國,東到齊國,南到韓魏,但秦所得的百姓,卻沒多少。還不如讓韓、趙割地求和,不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

不得不說,有的人是公而忘私,但更多的人首先考慮的還是自己的權勢地位,蘇代的一番話果然打動了範睢。於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爲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聽聞此事,就此與范雎結下仇怨。將相不和,白起就是領兵也無法取勝了,此後範睢幾次挑撥,至白起被賜自盡爲止,再也沒有領兵作戰過。

白起長平一戰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兵,爲什麼不趁勢滅掉趙國? 第2張

範睢劇照

外部因素

首先,爲了打贏長平之戰,昭襄王親自督戰,徵發全國十五歲以上的青壯輸送兵糧,可以說是以秦國商鞅變法百年積攢的國力與趙國賭國運。此戰之後,秦雖然取得勝利,但秦軍的損失同樣很大,而且糧草消耗巨大,國力無法支撐繼續滅趙。且士卒連年征戰,士氣低靡,戰線太長補給困難。加上新佔之地民心不固,隨時都有可能叛亂。韓魏楚蠢蠢欲動,其側翼相當不安全(其後秦正是因此而敗)。故秦接受了趙國的割地求和。然而,趙在割地上卻分歧擴大。最終趙王決定不履行和約,轉而備戰。秦昭襄王大怒,遂再次以舉國之兵攻趙,邯鄲之戰爆發。

但邯鄲之戰,秦國二次舉全國之力進軍,由於沒能借着長平之戰勝利的高昂士氣,中間休戰了一年多,此時的秦軍已是再而衰三而竭了。昭襄王本來想讓白起去,但白起覺得打不贏,稱病不去。果然,先是王陵久攻不下,隨後臨陣換將,新來的王齕又被竊符救趙的信陵君率軍所擊敗,秦軍損失很大。此時換白起去也沒用了,大勢已去,諸侯齊心的情況下,白起也無法扭轉戰局了。因此白起再次拒絕領兵攻趙,這也直接導致了白起被昭襄王賜死。

白起長平一戰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兵,爲什麼不趁勢滅掉趙國? 第3張

白起畫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