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長平之戰如果趙括換韓信,趙國四十萬大軍還會被坑殺嗎?

長平之戰如果趙括換韓信,趙國四十萬大軍還會被坑殺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古代大將的用兵藝術,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作爲一場雙方動員兵力高達百萬以上,幾乎決定了戰國命運走向的慘烈會戰,秦趙長平大戰的悲壯戰果,引得多少後人掩卷長思。特別是戰事最白熱化階段,趙國主帥趙括“紙上談兵”的操作,以及四十萬趙軍降卒被坑殺的慘烈結局,更讓多少歷史票友在嘆息之餘,生出新的假想:倘若統帥趙軍的,不是趙括這“倒黴孩子”,而是一位頂級水準的軍事家,長平之戰的結果,會不會改寫?

比如,把六七十年後的“兵仙”韓信請來,在長平戰場上替換趙括?

身爲一位給中國文化貢獻了“韓信點兵”等精彩成語,更爲中國戰爭史留下無數妙筆的軍事強人,“兵仙”韓信的軍事智慧,兩千年來收了中外軍界無數膝蓋。那“暗度陳倉”的穿心一擊,“背水一戰”的力挽狂瀾,“十面埋伏”的收放自如,每一場經典戰例,都是歎爲觀止的用兵藝術。如此“仙”級的強人,倘若“穿越”到長平之戰戰場上,還不能改變戰爭結果?答:真不能!

長平之戰如果趙括換韓信,趙國四十萬大軍還會被坑殺嗎?

第一個原因是,韓信在楚漢戰爭裏的一項重要成功條件,放在長平之戰戰場上,可以說蕩然無存——強大的後勤保障。

在楚漢戰爭戰場上,屢屢開動“花樣吊打”模式的韓信,最爲在意的,就是後勤保障問題。比如在堪稱地獄難度的井陘口大戰前,韓信不怕自己兵少缺訓練,就怕對面二十萬趙軍斷自己糧道,在得知趙軍主帥陳餘主動放棄這一良策後,韓信“則大喜”,然後就從容部署,打出“背水一戰”的精彩畫面。

而這叫韓信無比在意的後勤問題,更是韓信所在的劉邦軍團,一項完勝對手項羽的絕對優勢。早在韓信登壇拜將前,被項羽“打發”到漢中的劉邦,就爲後勤保障苦心經營:巴蜀漢中的肥沃土地,給劉邦提供了充足的糧草。當時漢水渭水白水縱橫的水網,也成了劉邦快速的運輸通道。“拜將”後的韓信,能夠迅速“暗度陳倉”,以高速的衝擊橫掃三秦,就有這強大物資輸送的支持。

佔領滎陽後,劉邦還建立了以敖倉爲中心的後勤基地,來自關中巴蜀的物資,源源不斷通過敖倉轉運到前線。這強大的輸血效果,才能讓韓信放心施展他“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大戰略,憑着手裏有糧的優勢,利用對手缺糧急於速戰的心理,一次次把陳餘龍且等強敵帶到坑裏。更叫戰場上無敵的項羽,戰略上步步受制,最終陷入韓信的十面埋伏裏,愴然拔劍自刎。

長平之戰如果趙括換韓信,趙國四十萬大軍還會被坑殺嗎? 第2張

可是,倘若到了長平戰場上,韓信這“絕對優勢”,卻是掉了個兒。秦趙兩國的經濟差距,本就十分明顯,爲打好長平之戰,秦國更開通了巴蜀關中的多條水路運輸線路。劉邦軍團快速的運輸線路,特別是包括敖倉在內的運輸網,幾乎都是當年秦國留下的“遺產”。此刻正讓秦軍享盡“高速便利”。倘若韓信真在長平戰場上執掌趙軍?他最擔心的後勤保障,就是眼前叫人抓狂的難題。

其實,就是在趙括髮起長平決戰前,當秦國還可以把巴蜀關中糧食準時送到前線時,趙軍的後勤補給已接近枯竭。八個月的煎熬對峙,耗光了趙國的糧食庫存,甚至出現了“請粟於齊而齊不聽”的囧事。再像前任主帥廉頗那樣在長平死守下去,最先崩潰的,必然是趙國自己。所以火線就任的趙括,纔會集合兵力憤然一擊,然後覆沒在秦軍的口袋裏。如果接替廉頗的是韓信,他照樣也不能再守,也要破解這個難題。

當然,雖說這是個難題,也不能說趙括無錯,在兵力與戰略態勢都嚴重不利的情況下,這樣貿貿然的拼死一攻,等於是賭一個沒有任何勝機的賭局。這樣的錯誤,軍事智慧極高的韓信當然不會主動犯。可“韓信救不了長平”的第二個原因,也正在這裏:長平決戰前的戰略局面,對於四十萬趙軍來說,一旦選擇進攻,就是“死地”。

趙括接任時,秦趙雙方的戰場態勢是:由於趙國丟了上黨,地理優勢盡失。晉東南的要地全落在秦軍手裏,所以長平戰場的趙軍,只能屯兵在長平北面的平原上。對面的秦軍呢?卻是輕鬆屯在長平西南面的山谷上,秦軍想攻趙軍,可以居高臨下說打就打。趙軍要反撲?那就要一頭扎進山谷中,百分百落入秦軍挖好的坑裏,一如趙括這樣。

長平之戰如果趙括換韓信,趙國四十萬大軍還會被坑殺嗎? 第3張

這樣的死地,又缺少後勤保障供應,不打被拖死,打就被圍死。以往韓信“背水一戰”“聲東擊西”“暗度陳倉”等妙招,放在這個“死地”,統統用不上,等於被廢了武功。

當然,韓信和趙括不同,秦軍騙趙括的那些伎倆,放在高度重視情報戰的韓信眼裏,基本都騙不過去。以韓信的軍事智慧,主動進攻的後果,他更能看清楚。所以面對這“死地”,韓信很可能會做出這樣的應對:何必要在你的戰場打?我的戰場我做主。四十萬趙軍很可能會在韓信的部署下穩步後撤,一面縮短補給線,一面引誘秦軍深入趙境,尋求殲滅對手的機會。

這個可能性有多大?韓信軍事生涯裏的“濰河之戰”就是典型:面對絕對優勢的齊楚聯軍,韓信並不生拼硬打,而是主動退卻,把二十萬齊楚聯軍引入預設戰場,一開閘就淹沒在了水中。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在敵人的“主場”糾纏,卻以強大的勇氣與高超指揮,把敵人引入自己的“主場”殲滅,向來是韓信的拿手好戲。放在長平戰場上,一旦他這樣做了,這必然是“兵仙”韓信與戰國殺神白起之間,一場經典的較量。

如果真這樣,這確實是四十萬趙軍“改命”的機會。可“韓信救不了長平”的最重要原因正在於此:趙國不是劉邦,會允許韓信這麼做嗎?

長平之戰如果趙括換韓信,趙國四十萬大軍還會被坑殺嗎? 第4張

比起能以長遠眼光經營後勤,爲“兵仙”韓信搭好平臺,更能賦予韓信絕對指揮權的劉邦來。面對長平之戰,趙國君臣的操作,堪稱槽點滿滿。長平之戰打成這個慘樣,“倒黴孩子”趙括只能算第二責任人,最重要的敗因,就是趙國在戰事前後的蠢表現。

首先是前因,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是趙國接收了戰略要地上黨。可這麼一個兵家必爭之地,趙國接收之後,卻是隻想着“躺贏”,毫無防禦準備,根本沒有派駐重兵。這才導致上黨迅速被秦國攻陷,晉東南要地盡失,趙國在嚴重地理劣勢且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開打長平之戰。

而在戰事煎熬時,秦國也有一怕——怕趙國聯合列國抗秦。且齊楚兩大強國,也一度決定援趙。但焦頭爛額的趙孝成王,竟主動遣使找秦國媾和,反而叫秦國逮住由頭,大肆宣揚“趙國求和”。列國瞧了也就涼水澆頭:你倆都打打和和了,我們還幫個啥?看熱鬧唄。劣勢的四十萬趙軍,這才落到獨扛強秦的境地

長平之戰如果趙括換韓信,趙國四十萬大軍還會被坑殺嗎? 第5張

這樣短視的趙國君臣,戰前沒有準備,戰爭時沒有堅定決心與清楚戰略,對戰場的態勢看不清楚,對廉頗趙括等人的能力,更缺乏實際的瞭解。比起楚漢戰爭時,那個既有清晰戰略規劃又有堅決戰術執行,更能以堅定平臺,給前線主將自主權的劉邦團隊來,高下立判。

可以假設,一旦指揮長平大戰的韓信,採取了一如他在楚漢戰爭時常見的制勝操作,後方的趙國君臣,第一反應必然會亂做一團。還沒展開部署的韓信,就有可能分分鐘被拿下。能被活着罷官撤職,都算是好命。至於四十萬趙軍的命運?長平之戰的結局,也是可以想。

畢竟,長平之戰這樣的較量,比拼的不止是雙方的智慧與戰鬥力,而是包括了國力戰略決策執行力等各方面的綜合實力,不是一個韓信,就能改變結局。

長平之戰如果趙括換韓信,趙國四十萬大軍還會被坑殺嗎? 第6張

因爲,像趙國這樣,既無戰略規劃更缺戰略決心的團隊,無論在哪個年代,無論在哪行哪業,就算多出一個韓信級別的強人,也是帶不動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