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長平之戰趙國45萬精銳被坑殺 趙國爲何30年後才滅亡

長平之戰趙國45萬精銳被坑殺 趙國爲何30年後才滅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長平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長平之戰趙國損失45萬精銳,爲何30年後才亡國?

導言

長平之戰,是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大軍發生的戰爭。從秦國出兵使韓國割讓上黨到秦國獲勝,耗時三年。而長平之戰僅僅持續了5個月,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長平之戰趙國45萬精銳被坑殺 趙國爲何30年後才滅亡

長平之戰是東漢中後期一次規模極大的戰爭,是那時候兩大國家,趙國和秦國,爲了搶奪韓國的上黨這個地方而在長平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戰爭前期,趙國大將廉頗坐陣長平,秦軍久攻不下。

可是,由於廉頗的固守對策遭受了趙王的猜疑,再加之秦軍派遣特工在趙國內部散播“不怕廉頗,只懼趙括”的謠言,迷惑了趙王;隨後趙王便將廉頗換下來,換掉了只瞭解紙上談兵的趙括,其結果便是,在長平之戰中,秦軍名將白起坑殺趙軍四十五萬,趙軍精銳全失,再無實力抵禦秦國,趙國也從原先的一流國家,淪落了二流國家。但咱們也瞭解,趙軍這時的主力部隊基本喪失殆盡,可趙國真正步入滅掉的時候,卻己經是三十年之後。這又是爲什麼呢?

長平之戰後在,趙國爲何仍能存在30年

秦軍在長平之戰獲得勝利以後,趙國的實力大幅變弱,但這卻爲秦國完成一統造就了資源優勢。在長平之戰獲勝以後,白起爲擴張戰績,將秦軍兵分三路,命王齕帶領一路精兵佔領趙國的“皮牢”;命司馬梗帶領一路精兵北進奪得太原;白起自已則率兵一路精兵提前準備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並想在此一舉滅掉趙國。

這時趙國精銳基本己經喪失殆盡,秦軍銳不可當,隨後佔領了武安、皮牢、太原等地。但也就在這時,趙國和韓國己經體會到史無前例的威脅感,所以倆家勾結外派特使領着巨資趕赴秦國,去勸諫曾任秦國宰相的范雎。接着,范雎被趙國特使說動,便向秦王提議接受趙國的和談條件。秦王採納了范雎的建議,容許韓國割垣雍,趙國割六城,達成議和。

長平之戰趙國45萬精銳被坑殺 趙國爲何30年後才滅亡 第2張

合同達成以後,秦王便下旨退兵,這才促使趙國免受滅國之危。可是我們要留意的是,在長平之戰後,還有一場邯鄲之戰。但悲劇的是,在邯鄲之戰中,秦軍被趙國與列國侵略軍戰勝,可是在此役之後,趙國的實力再度下降。

除此之外,趙國除開有秦國這一對手以外,北部的燕國看出趙國在兩次戰爭中嚴重損失,便起了乘火打劫的思緒。而咱們也瞭解,趙國和燕國本來便是友軍的關聯,但這時燕王不管不顧抵禦,妄圖撕爛誓約,舉兵攻趙。燕王這一舉動完全惹惱了趙國的軍警民,頓時間,趙國軍民上下一心,一同抵禦“背叛者”燕國。結果咱們也瞭解,趙國軍民臨危不懼,慘敗燕國部隊,並俘虜了燕國的名將樂乘,甚至於還一路打到燕國的都城薊城。燕王見狀,趕快外派特使去和趙王講和,割讓土地以後纔算換來了和平。

長平之戰趙國45萬精銳被坑殺 趙國爲何30年後才滅亡 第3張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儘管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損耗了四十五萬精銳,在之後的邯鄲之戰中也損耗了許多部隊。可是要了解的是,古代戰爭大部分全部都是以冷兵器爲主導,俗話說得好“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秦國在這場戰爭中也沒有好到哪裏去。僅在長平之戰中,秦軍就損耗二十多萬。在之後的邯鄲之戰中,秦軍慘敗,傷亡至少三十萬。所以整體來看的話,秦國部隊損耗的水平和趙國事實上全部都是差不了多大的。

所以咱們會看出,在這場兩次戰爭以後,直至秦始皇一統六國前,秦國大部分就沒有啓動太大規模的戰爭。最重要的是,在秦昭襄王人死之後,秦國還深陷到政冶混亂當中,短短的三年的時間裏就換了三位君主。在其中秦孝文王執政僅三天,秦莊襄王執政三年,直至秦王嬴政上位以後,秦國內部才逐漸趨於穩定。

長平之戰趙國45萬精銳被坑殺 趙國爲何30年後才滅亡 第4張

但咱們也瞭解,嬴政繼位以後,其權利並不是在自己手上,一直到秦始皇九年(前238年)的時候,纔得到親政。接着,秦始皇便打開了自已的一統之途,趙國因爲藉助李牧纔得到在秦國的匪軍下又生存了八年,可是李牧死後,邯鄲便失守了。接着趙公子嘉逃跑到代城稱帝,又苟延殘喘了近七年的時間,直至秦始皇二十五年,即前222年,代城被秦軍攻佔,趙國正式宣告滅掉。

所以總體來說,趙國之所以可以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生存三十餘年,其直接原因仍然在秦國的身上。秦國內部的政冶混亂,促使它沒有精力去征伐趙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