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長平之戰白起爲什麼要坑死四十萬趙軍 養不起只是其中一點

長平之戰白起爲什麼要坑死四十萬趙軍 養不起只是其中一點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白起坑死趙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括軍敗,數十萬之衆遂降秦,秦悉坑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

長平之戰遺址,位於山西省晉城高平市東西梁山之間丹河附近河谷地帶。現爲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範圍廣闊,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是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

其實,在白起出生的時候,秦國已經通過商鞅變法變得強大起來了。同時,秦國採用“遠交近政”的政策重用了白起,從此,白起就開始在戰國的軍事舞臺上嶄露頭角,爲後來他成爲“戰神”奠定了基礎,並且,秦國在他的幫助下變得越來越強大。

於是,大有野心的秦國,憑藉自身實力的壯大想要一統天下,最終,爆發了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白起爲什麼要坑死四十萬趙軍 養不起只是其中一點

上黨之爭,便是長平之戰的開端。

長平之戰的前三年,秦、趙兩國僵持不下,但是,實力稍弱趙國慢慢的就被秦國拖垮了。在長平之戰中,趙國紙上談兵的趙括遇上了素來有“戰神”之稱的白起,戰爭結果可想而知了。如果,不是後來的信陵君竊符救趙,恐怕趙國早就被秦國滅國了,趙國將會永遠地退出歷史舞臺,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故事了。

這場戰爭的結果是趙國大敗,四十萬趙國降卒被秦軍坑殺,但是,對於“四十萬”這一數字,我是完全不敢相信的,因爲,這個數字放在現代都是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數字,更何況,那個時代人口數量本身就是不能跟現在相比。趙國的失敗是意料之中的,因爲,秦國跟趙國的實力實在懸殊,但是,“坑殺”未免令人瞠目結舌。

“坑殺”,大家或許對它還有些誤解,所謂的坑殺不一定是活埋,也許是殺了之後再埋掉,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用欺騙的手段殺死”。但是,無論是哪種猜測,聽起來都比較殘忍。面對手無寸鐵的已經投降了的四十萬士兵,雖然,兩國之間有着深仇大恨,但是,也不能是說殺就殺,白起這種做法只會讓秦、趙兩國之間的關係雪上加霜,恨上加恨。

長平之戰白起爲什麼要坑死四十萬趙軍 養不起只是其中一點 第2張

此次戰役中,趙國軍隊已斷糧四十六天,以至於出現了“人相食”的情況。後來,趙括戰死,四十萬趙軍投降,那麼,秦國對這些降卒應該怎麼辦呢?

怎樣安置他們便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武安君白起曾說:“上黨民不樂爲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爲亂。”對於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卒的原因,有人認爲“殺降”是因爲當時打仗的習慣,秦軍打仗,動不動就斬首多少萬、殺多少萬,還有就是,秦軍“養不起”這四十萬降卒。

最近,筆者還聽到了這種說法,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卒,是爲秦軍將士謀“福祉”。

長平之戰白起爲什麼要坑死四十萬趙軍 養不起只是其中一點 第3張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針對這一說法,我們應該先來看一下秦軍是如何評判功與過的。在商鞅變法以後,軍隊堅守“賞必信,罪必罰”的信條,形成了非常嚴格的賞罰制度。在當時,還有一個配套措施叫“首功制”,所謂的“首功制”,其實,就是以獲取敵人“首級”多少論功的制度。

秦法規定:如果一個士兵能夠取得敵國甲士的兩顆首級,賜爵位一級,田地一頃,宅地九畝,賞一個僕人供其使喚,或者如果是想要一官半爵的人,可爲五十石之官;奴隸斬獲敵首者,就可以脫離奴籍,成爲一個自由民。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秦軍彪悍,可見一斑。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知道,秦國軍隊裏有一部分軍人是奴隸來充當的。

既然是賞罰分明,前面說了賞,接下來就該說罰了。秦國有規定:如果有人在戰場上降於敵人,必然會斬殺本人及其父母妻子;被俘了以後再回來的人,無論你是怎樣回來的,一律要被沒爲公家奴隸,由此可見,此規定極爲殘忍。

長平之戰白起爲什麼要坑死四十萬趙軍 養不起只是其中一點 第4張

在打仗這方面,秦國的獎賞很重,懲罰也很重,歷史中就曾有過這樣一件事例:

范雎的救命恩人鄭安平率領兩萬人投降於趙國,爲此,范雎嚇得一身冷汗。因爲,范雎是怕被鄭安平連累導致連坐,即使昭襄王放了范雎一馬,鄭安平的家人肯定會被全部被誅,至於那兩萬將士及其家人,很可能都會淪爲奴隸。

秦法規定:軍隊攻城圍池能夠斬殺敵方首級八千的,野戰能斬敵首二千的,都可以論功行賞;獲得全功的部隊,從普通士兵升至大將,則可享受“盡賞”,而賞格是,凡是有爵位的人,從公士至大良造皆賜爵一級;大將、參、御“賜爵三級”。

“御”即是車伕,“參”即是參乘,又稱爲:車右。古代車戰,車伕在中間,主將在左邊,參乘在右邊。御者的職責是負責駕馭車馬,保證車馬進退有序,安全行駛。車右的職責在於對敵格鬥,以保護將帥的安全。

達到“大夫”級別的,每晉爵一級,同時還可以享受如下的待遇:

“稅邑三百家”,賞賜奴隸六人,銅幣五千六百個。達到“卿”級別的,每晉一級,除了“賜邑三百家”外,還“賜稅三百家”。“賜邑”的意思應是把城邑賞給臣下,作爲封邑;“賜稅”的意思則是把稅收賞給臣下,土地人民仍屬於公室所有。

長平之戰白起爲什麼要坑死四十萬趙軍 養不起只是其中一點 第5張

斬首拜爵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斬殺敵人首級的數量必須超過自己隊伍死亡的數目,所以,用來計算的不是“毛收入”而是“淨收入”。

如果,自己軍隊的傷亡多於敵方,不但不能論功行賞,反而要依律定罪。如果,自己的隊伍戰士的傷亡人數與敵人的傷亡數量相等,則功罪相抵,不賞也不罰。如果,是自己的隊伍斬殺敵人的數目超過自己隊伍的死亡人數,並且,減去了自己隊伍的死亡人數之後還多出來人,才能夠依照“斬一首者爵一級”的規定來論功行賞。

這樣一來,“勝”與“敗”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沒有固定的賞罰。如果,打了勝仗而自己隊伍傷亡慘重,或者打了敗仗卻極大地殺傷了敵方,就會出現“勝而無賞、敗而論功”的這種富有戲劇性的名場面。所以,這種論功行賞的方法是存在弊端的,也許,白起的做法是因爲這一原因。不過,對他的做法還是很難下定論,這裏,也只能是猜測而已。

長平之戰白起爲什麼要坑死四十萬趙軍 養不起只是其中一點 第6張

白起的一生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戰爭,他認爲投入的兵力和精力越多,所殺得敵人的數目也就會越多,所得的獎賞也會越多。如果,所殺的敵軍數目抵不過傷亡的數目,就是無功,沒有任何的賞賜也沒有任何懲罰。

因爲,白起打的是圍殲戰,士兵是見不到人頭的,所以,這麼一來,按照“首功制”,如果,不把投降過來的數量龐大的趙國俘虜都殺了,士兵就無功可計。不但無功可計,說不定自己還會被“清算”,自己的士兵就會慘遭殺害,白起也會因此損失自己的兵力與權力。

根據《史記》記載,在長平之戰中,趙軍只死了五萬,而秦軍很有可能死傷了二三十萬,所以,首級的“淨收入”就是負數,還是“負二十”萬左右,怎麼可能會對白起的軍隊論功行賞呢?而白起不可能讓他的士兵打了兩三年、死了幾十萬,到最後卻什麼也沒撈到,這對於士兵來說是不公平的,會大大削弱軍隊的作戰激情。

長平之戰白起爲什麼要坑死四十萬趙軍 養不起只是其中一點 第7張

如果,殺了這些降卒,則軍隊裏就人人有功皆大歡喜,既可以讓自己的士兵免於責罰,還可以鼓舞人心提高士氣,何樂而不爲呢?於是,戰神拔劍一揮,說,殺了吧!當然,這也是猜測,具體是因爲什麼我們也無從得知。但是,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白起不這麼做,那麼,這四十萬的衆人他該怎麼處置?是補充自己的部隊,還是放他們回去好生過活呢?

如果,補充自己的軍隊,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自己的軍隊已經非常的強大了,統一天下已經沒有任何的問題,可以說是勝券在握了。倘若,讓這四十萬的人進入自己的部隊,那豈不是養虎爲患,暫且不說他們會背叛,就說養這些人已經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了。

如果,讓他們加入秦國,這些人就會慢慢的把秦國拖垮,不管秦國是有多強大,在當時的低下的生產力來說,養這些人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還有一個更加現實的原因就是,當時,兩國都遭遇嚴重的自然災害,秦國自己的士兵都難以養活,更別說趙國的那四十萬俘虜了。

所以,這也很有可能是白起要殺趙國俘虜的原因之一

長平之戰白起爲什麼要坑死四十萬趙軍 養不起只是其中一點 第8張

另外,如果放他們回家,就相當於放虎歸山,就等於給秦國統一天下增加了一道障礙。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列國紛爭,國家的實力往往取決於人口和土地是數量,而男丁的數目更是實力的象徵,如果,放回去毫無疑問又是給自己的敵人增加勢力,給自己加了絆腳石。

白起自己不會那麼傻,爲了趙國俘虜放棄自己的國家,放棄自己的權力。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爲了震懾其餘六國。在當時戰禍紛飛的條件下,可以說,他坑殺降卒,的確也是順應時勢的舉動,正是因爲白起的這一決定,使得趙國一蹶不振,加速了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

對於白起這樣做的原因,也許不是他自己的主觀意願,因爲,白起只是一個臣子,不管他在戰場上是怎麼的叱吒風雲,在朝堂上始終是要尊崇天子的,他的決斷始終要順天子的意願,他甚至都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無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也或許,他是迫於這些壓力,纔會殺了那些趙國士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