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以美軍爲主的聯合部隊僅用20多天就擊潰了薩達姆的軍隊。這是繼十多年前的海灣戰爭後,美軍又一次取得的大規模壓倒性軍事勝利。

然而,薩達姆政權的垮臺並未帶來和平,對美軍來說,噩夢剛剛開始。美軍佔領伊拉克,點燃了一個隨時隨地都會爆炸的火藥庫,遍及伊拉克全境的各種派別勢力的叛亂內戰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美軍成爲他們的主要目標之一。

近九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死亡近4500千人,超過32,000人受傷,因各種暴力行爲而死的伊拉克平民高達60多萬。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 伊拉克戰爭

從戰爭開始到叛亂高潮的2007年年初,可以說美軍陷入了另一場「越南戰爭」。美國根本無法按計劃撤軍,繼續增兵也只能加劇叛亂和內戰,並導致更多美軍和伊拉克平民傷亡。

美軍爲什麼在伊拉克泥足深陷?還是要從半個世紀前的越戰說起。

爲什麼打不贏越戰?

越戰美軍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白宮和五角大樓敗招不斷、糟糕的軍隊人事政策、強烈的反戰情緒等。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2張

▲ 越南戰爭

但從純戰爭角度看,很長一段時期美國陸軍對越戰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美軍面對的不是二戰那樣的總體戰,也不是與正規軍作戰的朝鮮戰爭。

越戰在本質上是一場嚴重受限的非常規戰爭,按照美軍現在的定義,越戰就是一場平叛戰爭。

平叛戰爭要想取勝,很關鍵的一點,是獲取所在國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二戰以來,美軍習慣憑藉強大的火力打擊摧毀敵人,然而越戰是在民衆周圍展開的,游擊隊員和平民經常難分彼此。

路徑依賴加上對戰爭的錯誤認知,美軍在越南肆無忌憚地使用火力。

一個經典的例子,1名越南狙擊手盯上4名美軍後,陸軍動用了3次近空支援,數次直升機火箭彈和超過1千發炮彈來解救他們。

美軍的一個師長威廉•德普伊說道:「在越南,更多炸彈就是戰爭的終極答案。」持有類似看法的指揮官還有很多。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3張

▲ 美軍對越南的轟炸

在越南美軍一共投下了800萬噸炸彈,一場局部戰爭的投彈量就超過了二戰投彈量的總和。不分軍民的狂轟濫炸帶來驚人的平民死亡(62萬-200萬之間)。此外,美軍還製造了針對平民的美萊村大屠殺等慘案。

所以,越南人民仇視美軍,同情和支持游擊隊,故而越共遊擊隊屢遭沉重打擊,卻總有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加入。越戰變成了一場美軍看不到盡頭的消耗戰。

法國在越南、英國在馬來西亞都有對付游擊戰的經驗教訓。可惜,當時很多美軍高級將領包括駐越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傲慢、缺乏想象力,道德和知識上十分有限」,根本就沒理解平叛戰爭,也不想借鑑英法的經驗。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4張

▲ 駐越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

越戰後期,艾布拉姆斯將軍上任後,採取了正確的平叛戰略戰術。但美國人民早已厭倦越戰,反戰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尼克松當選總統後決定撤軍。

由於傷亡慘烈、失敗的人事政策等諸多原因,越戰後期美軍士氣和紀律異常糟糕。

1971年12月離開越南的陸軍士兵中,超過一半吸食過海洛因、鴉片和大麻。1969-1971年,有800起士兵手榴彈襲擊軍官的案例。臭名昭著的亞美利加師在一年內發生了5千多例軍事法庭審判。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5張

▲ 越戰美軍

越戰結束後美國又開始大裁軍,大批服役多年的軍官和士官退役,導致人員素質更差,美國陸軍墜入谷底。

銳意改革陸軍重振,但越戰教訓仍被忽略

70年代主導美國陸軍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前面提到的德普伊將軍。德普伊是一名參加了二戰的老兵,正規作戰的戰術天才,在軍中頗有威望。在他看來,越戰失敗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戰術訓練。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6張

▲ 德普伊將軍

1973年,德普伊擔任新成立的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的司令。這是陸軍首次將訓練、條令和戰術研究結合在一起,對陸軍未來如何作戰至關重要。恰在此時,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德普伊有了一個好機會觀察現代戰爭。

交戰的雙方分別是用美國武器的以色列軍隊、用蘇聯武器裝備的敘利亞、埃及軍隊。冷戰開始後,美軍就一直以蘇聯爲最主要敵人,因此這場戰爭無疑是未來美國(北約)與蘇聯(華約)之間大規模戰爭的預演。

美軍從戰爭中總結出瞭如下特點:力量均衡的多兵種合成部隊,新式殺傷性武器的應用,訓練對於戰場獲勝至關重要,大規模電子戰等。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7張

▲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軍被擊毀的坦克

此後,美國軍隊的改革大致按着上面幾個方向推進。德普伊將軍最大的貢獻就是強調嚴格的戰術訓練以保證軍隊能達到現代戰爭的要求。看到這裏,讀者可能會問,這些和越戰以及伊拉克戰爭有什麼關係?

關鍵就在這裏。德普伊與斯塔裏、戈爾曼等將領推動的改革,重新建立起陸軍的自信,爲美軍應對大規模、高科技的常規戰爭打下良好基礎,但他們似乎都徹底忘記了越南戰爭。

上述改革並未吸取越戰的教訓,除了提高訓練水平外。

就連越戰後期採取了成功平叛策略的艾布拉姆斯將軍,也於1973年宣稱「陸軍將永遠不再參與因鎮壓叛亂而引起的戰爭」。同年,美國陸軍軍事學院取消了爲期5周的「非常規戰爭」必修課。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8張

▲ 艾布拉姆斯將軍

另一個要害的問題是,德普伊將軍過於強調戰術訓練,忽視了對高級指揮官創新思考和戰略思維的培養。德普伊改革的影響下,美國陸軍造就出一批批戰術素養優秀的軍官。

他們擔任營、旅級指揮官綽綽有餘,但對更高級別的職務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在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已初露端倪,但戰爭迅速結束掩蓋了美軍將領的內在缺陷。

非主流觀念在軍中遭打壓

德普伊主導陸軍之時,與他觀點相左且比較有名的是約翰·庫什曼。

越戰時期,庫什曼就採用過經典的平叛理論,效果頗佳。他曾兩次向美軍司令威斯特摩蘭推薦該理論,但後者「毫無反應,沒有任何問題、探討和好奇心」。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9張

▲ 庫什曼將軍

70年代中期,庫什曼擔任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隸屬於訓練與條令司令部)院長,提出了自己對戰爭和軍隊的認識,嚴重地挑戰了德普伊的權威。

簡言之,德普伊教軍官成爲專業的戰鬥指揮官,庫什曼激發軍官主動深入地思考戰爭,豐富對軍人職業的理解,爲贏得複雜、戰略性的長期勝利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準備。

從積極的角度看,兩位將軍的主張互爲補充。德普伊的訓練較適合中低層軍官,庫什曼的方法論對準將以上的軍官更有助益。

德普伊大權在握,不能接受異議。德普伊和庫什曼的觀念衝突難以調和,後者被調往海外任職。

德普伊簡單有效卻容易僵化的理念主導了一個時代,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是這個黑暗時代的一盞明燈。庫什曼離開後,這盞燈並未熄滅。

1983年,該學院成立了一個高級軍事研究項目,旨在教授陸軍精英軍官跳出戰術思考的窠臼,讓他們從全局理解戰爭,學會適應和創新。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10張

▲ 美國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

項目的首批教官都擁有美國一流大學的碩士學位。但項目主管清醒地認識到,在注重體魄和實踐的軍隊裏,知識分子的做派不能贏得尊敬。

因此教官們必須展示出自己的指揮能力,學員畢業後進入軍隊絕不要談論克勞塞維茨和孫武,而應強化身體訓練,在戰車停車場沾滿油污,與士兵打成一片。

這個項目後來升格爲高級軍事研究學院,確實培養出了一批與衆不同的優秀軍官。到2010年,學院有69名畢業生成爲陸軍將軍,然而這個數量遠不足以改變陸軍高層的實質。

海灣戰爭中,有82名畢業生參加了進攻戰鬥,但隨後的工作中卻沒有一人入選。伊拉克戰爭中,對學院畢業生的使用率更低,而且他們制定的佔領伊拉克計劃也基本被放棄。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11張

▲ 海灣戰爭美軍

80年代,陸軍請領導力方面的心理專家對新晉准將進行評估。結果顯示這些將軍勤奮敬業,但在「靈活性評估上,也就是對問題作出創新性回答」,得分較低。

用退役陸軍上校勞埃德·馬修斯的話來說,這就是一支「適應能力差的高級軍官隊伍」。

冷戰結束尤其進入新世紀後,美國的主要威脅從蘇聯變爲一系列的區域性危機和恐怖襲擊。美軍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異質的文化和信仰、信息的嚴重缺乏、不明確的打擊目標等等。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12張

▲ 1989年柏林牆倒塌是冷戰結束的一個標誌

德普伊體系培養出來的將軍能打贏一場戰役,卻不知道如何贏得或者結束一場非常規戰爭。在美國最需要可以靈活應對複雜新局勢的高級指揮官之時,陸軍卻只有能機械執行常規戰術的「戰爭機器」。

伊拉克戰爭:美軍再度迷失

駐伊美軍前三任司令弗蘭克斯、桑切斯和凱西,可以說是德普西改革以來陸軍將領的代表。他們喜歡打常規戰爭、參與戰術策劃,但也都頭腦僵化,對於穩定伊拉克局勢、平息叛亂毫無頭緒,很多措施甚至適得其反。

伊戰爆發前,弗蘭克斯是2001年開始的阿富汗戰爭的美軍司令。在他的一次演講上,有人問他:「阿富汗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他竟然從戰術角度剖析這場戰爭,討論美軍如何克服洞穴恐懼症!「這是一箇中士能給出的最佳答案,絕不該是將軍的回答」。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13張

▲ 弗蘭克斯將軍

美軍對阿富汗戰爭的一份回顧報告,就指出弗蘭克斯缺乏戰爭指揮能力、忽視制定長遠目標。這樣一個不稱職的將軍居然被任命指揮伊戰。

弗蘭克斯有句名言——「我負責作戰進攻,你們(白宮和五角大樓)負責給我掃尾」。筆者不是說美國政府高層對伊戰亂局沒有重大責任,但駐伊司令、四星上將如此狹隘地理解戰爭,恰恰暴露出陸軍注重戰術培養帶來的嚴重認知侷限。

接替弗蘭克斯的桑切斯更加無能。當時,巴格達、巴士拉等許多城市襲擊頻仍,陷入全面混亂。桑切斯喜歡微觀管理,在戰術和細節上指責下屬,卻不能提供戰略方向,他手下的美軍只好各自爲戰。

每個師對威脅有自己的評估方式,有自己的作戰準則,這令輾轉各地的軍事觀察員震驚不已,美軍看上去像是在打幾場彼此獨立的戰爭。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14張

▲ 桑切斯將軍

伊拉克西部和北部的幾支美軍採用了強硬粗暴的措施,其中第4步兵師將數千名達到從軍年齡的男性像罪犯一樣關起來,以免他們參加叛亂。

這根本是火上澆油,不但令伊拉克平民敵視美軍,而且真正的叛亂者和恐怖分子趁機混入監獄展開了有效的招募和培訓。

非法拘捕在桑切斯任期內擴大化了,最終有1萬多伊拉克平民被捕,按照美國情報專家的估計,超過85%的人不具有情報價值。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15張

▲ 被臨時拘捕的伊拉克平民

桑切斯領導無能、縱容粗暴乃至非法行爲,陸軍軍紀惡化就不可避免了。2004年,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浮出水面,全世界震驚,伊拉克局面隨之更加失控。

桑切斯最終因爲這個醜聞提前退役。可笑的是,桑切斯在回憶錄中,竟然因布什政府沒晉升他爲四星上將而憤憤不平。

2004年中期,喬治·凱西成爲新任駐伊美軍司令。他比前兩任明智些,也試圖做得更好。凱西對駐伊美軍軍官的調查表明,只有20%的軍官知道如何指揮平叛行動。

可惜,凱西採取的一些措施起到了反作用。平叛理論的一個重點是,軍隊要駐紮於貼近民衆的小型前哨基地,可以瞭解民衆並防止他們被叛亂分子控制。凱西爲了減少傷亡,將部隊轉移到大型基地中。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16張

▲ 凱西將軍

凱西任期內,美軍針對平民的暴行比桑切斯時期更甚,這可能是叛亂更肆虐猖獗的原因。

2004年,叛軍攻擊美軍26,496次,2005年則高達34,131次。到2006年夏天時,巴格達的遜尼派已遭種族清洗,叛軍每週會引爆1千枚路邊炸彈,有兩百萬人逃離了伊拉克,伊拉克戰爭演變成了另一個越戰泥潭。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17張

▲ 被路邊炸彈炸燬的悍馬

「圈外人」彼得雷烏斯力挽狂瀾

第四任駐伊美軍司令彼得雷烏斯擁有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在軍中很扎眼,被陸軍將領視爲圈外人。他能得到任命,緣於陸軍之外的美國政府顧問的大力推薦。

彼得雷烏斯是越戰專家,深入研究過(反)游擊戰。2006年他主持編寫了美軍的《平叛》作戰手冊。伊戰內亂早期,彼得雷烏斯就曾指揮第101空降師,成功地緩解了伊拉克北部一省的局勢。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18張

▲ 彼得雷烏斯將軍

彼得雷烏斯上任後,立刻招攬了一批理念相近的、陸軍體系之外的軍官。他們改變了之前的做法,將軍隊調出大型基地,組建了幾十個前哨巡邏基地,很多士兵甚至與當地民衆一起生活。

彼得雷烏斯將「保護伊拉克民衆」列爲美軍的首要任務,此前,歷任司令都急於向伊拉克政府「移交防務」,但很明顯,脆弱的伊拉克政府軍,於戰亂火海中,不能提供安全保障。

增兵伊拉克也是彼得雷烏斯成功的一個舉措,要想保護叛亂中的民衆,必須有足夠兵力,而且衡量成功的標準不再是美軍的而是伊拉克平民的傷亡數目。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19張

▲ 受傷的伊拉克平民

彼得雷烏斯最冒險的手段是直接出錢賄賂叛軍,讓他們加入伊拉克政府軍和警察隊伍中,最終有10萬名叛亂者改換陣營。 這一有效卻也爭議很大的措施,彼得雷烏斯先斬後奏,未向布什總統提前請求許可。

在安全巡邏、與部分叛軍和解,打擊反美武裝之外,彼得雷烏斯還率領美軍廣泛地參與到伊拉克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活動中。

種種努力之下,伊拉克局面迅速好轉。到2008年,首都巴格達和全國平民死亡人數都大幅下降,而美軍摧毀了更多的叛亂分子及其據點。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傷亡人數多少 爲什麼說沒有美國重蹈覆轍 第20張

▲ 伊拉克叛亂分子

奧巴馬上臺後,美軍終於逐漸成功體面地撤出了伊拉克。伊拉克戰爭沒有徹底淪爲美軍的另一場越戰,彼得雷烏斯居功至偉。

然而「戰爭永遠是賭博,是未知的冒險」,對它的探索和實踐永無止境。

伊拉克戰爭中力挽狂瀾的彼得雷烏斯,卻沒能解決美軍在阿富汗的困境。時至今日,阿富汗依然是一座「帝國的墳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