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李杲的醫學理論爲什麼如此重視脾胃?主要依據是什麼

李杲的醫學理論爲什麼如此重視脾胃?主要依據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東垣脾胃論的核心是:“脾胃內傷,百病由生。”這與《內經》中講到的“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的論點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十分強調胃氣的作用。同時,他還將內科疾病系統地分爲外感和內傷兩大類,這對臨牀上的診斷和治療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於內傷疾病,他認爲以脾胃內傷最爲常見,其原因有三:一爲飲食不節;二爲勞逸過度;三爲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屬土居中,與其他四髒關係密切,不論哪髒受邪或勞損內傷,都會傷及脾胃。同時,各臟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過脾胃來調和濡養、協調解決。但他絕對不主張使用溫熱峻補的藥物,而是提倡按四時的規律,對實性的病邪採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還十分強調運用辨證論治的原則,強調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可犯虛虛實實的錯誤,這樣就使得他的理論更加完善,並與張子和攻中求補,攻中兼補的方法不謀而合了。

李杲的醫學理論爲什麼如此重視脾胃?主要依據是什麼

李氏重視脾胃,探討脾胃內傷病的病因病機,強調了脾胃氣虛,元氣不足,陰火內盛,升降失常是產生多種內傷病症的病機。因此,在治療時,李氏將補脾胃,升清陽,瀉陰火,調整升降失常作爲其治療大法。補中益氣湯是他創立的名方之一,也是其遣藥制方的代表。全方由人蔘、黃芪、白朮、陳皮、升麻、柴胡、當歸、炙甘草組成。在用藥上有三個特點,其一,人蔘、黃芪、白朮等補脾胃之氣,以助肺氣固皮毛;其二,用升麻、柴胡,引清氣上升,助長脾氣升發之力;其三,用炙甘草既可補中又可瀉火熱,以防止陰火熾盛耗傷正氣。其中益氣昇陽爲主,瀉火爲輔,適用於以氣虛清陽不升爲主者。若陰火熾盛之象較爲明顯,李杲又補充說:“少加黃柏以救腎水,能瀉陰中之伏火。如煩猶不止,少加生地黃補腎水,水旺而心火自降。”

對於苦寒瀉火,或解表散火諸法,李杲有時也不放棄,甚至單獨應用。但其應用是十分慎重的,認爲不可久用,因爲寒涼大過,可以耗損陽氣。而苦寒太過,更易於傷胃,可導致脾胃更虛。而且非陰火熾盛時,不可選用。其選用瀉火之法的目的,是用瀉火之品將熾盛的陰火清降,以防止過熾的火熱損傷元氣,具有保護照顧元氣的作用。選用瀉火之品使濁陰下降,又有利於脾胃之氣的升發。當然,選用時—般應適當加入益氣和中之品,使人身正氣有所補充。李杲在治療時圍繞益氣昇陽瀉火三個方面遣藥制方,但具體選用時又根據不同臨牀表現有所側重,其目的卻是爲了保護和恢復元氣,使之充盛,體現了其脾胃爲元氣之本,元氣爲健康之本的指導思想。

李杲的醫學理論爲什麼如此重視脾胃?主要依據是什麼 第2張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醫家之門戶分於金元”。河間學派和易水學派爲中國醫學史上承前啓後影響最大的兩大學派,李杲爲易水學派的中流砥柱,他學醫於張元素但對後世的影響可謂在元素之上。朱丹溪雖爲河間學派的三傳弟子,但其學說在某些方面也受李杲學說某些啓示。明代以後,薛立齋、張景嶽、李中梓、葉天士等醫家都曾對李杲的學說敬仰、研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自成一家。此外,龔廷賢、龔居中、張志聰等均受李杲學說很大影響。儘管李氏學說的繼承者們己經明確,醫學史上仍不失爲劃時代的一個里程碑,作爲一名偉大的醫學家,他將永遠名垂史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