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八股文簡介 八股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八股文簡介 八股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股文(英譯: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八股文章就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

八股文簡介 八股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個部分,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後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舊時科舉,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四副對子平仄對仗,不能用風花雪月的典故褻瀆聖人,每篇文章包括從起股到束股四個部分。

主要內容

八股文章就四書五經取題,內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絕對不允許自由發揮,而句子的長短、字的繁簡、聲調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字數也有限制。

八股文簡介 八股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2張

開始先揭示題旨,爲“破題”。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闡發,叫“承題”。然後開始議論,稱“起講”。再後爲“入手”,作爲起講後引出正文的突破口。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後股”和“束股”四個段落,而每個段落中,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稱八股文。其所論內容,都要根據宋代朱熹《四書集註》等書“代聖人立說”。參閱《明史·選舉志二》,示例:清·阮元《四書文話》、樑章鉅《制義叢話》。《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條之後,便是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

文體發展

八股文的形式,最早可溯源於唐朝的“帖括”。所謂“帖括”,就是概括地默寫某一種經書的註解。唐代雖以詩、賦取士,但並未完全廢除讀“經”。

宋代自王安石秉政,以“經義”試士,學子任治一經,考試時發揮“經義”爲文字,這不同於唐代專重記憶註疏原文,考試概括來書寫答案的“帖經”,而是發揮對經文意義的理解來寫文,因而名爲“經義”。

元代考試,用“經義”“經疑”爲題述文,出題範圍,限制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書中。這就是最早的八股文雛形了。

八股文簡介 八股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3張

明代朱元璋洪武三年,詔定科舉法,應試文仿宋“經義”。成化年間,經多名大臣提倡,逐漸形成比較嚴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八股文的格律形式就此形成了。顧炎武《日知錄》中說道:

“經義之文,流俗謂之八股,蓋始於明憲宗成化年間(1465~1487),如《樂天下者保天下》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樂天’四股,中間過接四句,復講‘保天下’四股,復收四句,再作大結。如《責難於君謂之恭》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責難於君’四股,中間過接二句,復講‘謂之恭’四股,復收二句,再作大結。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淺一深。若題本兩對,文亦兩大對,是爲兩扇立格,則每扇之中,各有四般,其次第之法,亦復如之。故人相傳謂之八股。長題則不拘此,亦有聯屬二句四句爲對,排比十數對成篇,而不止於八股者。”

應用領域

科舉考試

八股文是明清考試製度所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明清時“科舉”考試時寫的八股文對內容有諸多限制,觀點必須與“朱聖人”朱熹相同,極大地制約了豐富內容的出現。若有與之不同的觀點則無法通過考試。文章的每個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裏面,連字數都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的部分要求嚴格對仗,類似於駢文,書寫難度甚高。

八股文即制義,或曰制藝,又名時藝、時文、八比文、四書文。

“制義”,就是按規定格式所寫的“經義”。“制藝”一詞,制字意義仍如上述,而“藝”則是用六藝之一的意思。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科目。“時藝”,就是當時的六藝之一。“時文”就是當時的文章、文體,區別於古文、駢文等。“八比文”意同“八股”,即八段排比對偶的文章。“四書文”是指所出題目,都是《四書》中的,因而叫“四書文”。

八股文簡介 八股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4張

三級考試:府試考諸生,俗名“秀才”,只考《四書》八股文。鄉試(即在本省考)考舉人,首場考八股文。會試(在北京考、包括禮部貢院考及殿試)考進士,首場也考八股文。除殿試而外,府、省、京城三級由小考到中進士考試都是以八股文爲主。因爲首場作八股文,試官評閱取中取不中,全看首場,首場不入試官眼。二場、三場所寫的論、判、案等看也不看了。所以八股文是惟一的考場文字,能否考中,全看學子寫八股文的功力如何了。因此,兵部侍郎舒赫德給皇帝上奏摺,建議廢除八股文。

私塾教育

八股文由兩千多年前就稱爲”古之教者“的遠古說起,直到三五百年前的“八股文”鼎盛時代,其教育的根本形式,還是一直沿續着,那就是“私塾教育”,其所謂“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等縣學、府學、國學類似的國家教育機構,似乎只起一些管理考查作用。

私塾教育的學習年限自由,遍佈全國各省農村、城市、甚至窮鄉僻壤的地區。“私塾”分爲純粹的“私塾”,和公辦的“私塾”,私塾演變成後來的“家有塾”,後來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純粹的“私塾”包括城、鄉有錢人家,爲教育其子弟,請教師在家設帳,按年付教師聘金束脩;或教師自己在自己家及其他公共房屋,如廟宇、會館等處設帳招學生來讀書,按月或按季節交錢給教師,等於學費,這就是純粹的私塾。都是個人對個人,故曰純粹的私。

公辦的“私塾”包括,如一個村莊合請一個教師,立個書房,教本村小孩,誰家孩子來讀書,就教些束脩,像《儒林外史》第二回所寫汶上縣薛家集周進的書房,是村中付館金每年十二兩銀子。來讀書的小孩又多少送些“贄見”(即見面時禮金),這就是公辦的了。另外如一族人辦的義學,或用某項公款辦的義學,也都有“公”的成份在內。

從教學程度分,私塾並不像現代的學校那樣可分成小、中、大學三級甚至研究院等等,程度級別那樣明顯。私塾是高低程度渾在一起的,全看教師的水平,有的教師程度很差,只能在三家村的小書房中,教教識字課本“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教到《論語》就困難了。

八股文簡介 八股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5張

但是一般的私塾教師,大多是些不第的秀才,他是讀完《四書》“五經”,而且會作八股文的,如前舉《儒林外史》第二回周進的例子,他在縣裏考“案首”,即童生小考第一名,自然不但“五經”《四書》爛熟胸中,八股文一定也很不錯了。可是時運不濟,所謂“文章雖好難入考官眼”,連個秀才也考不上,只能到鄉間去作“孩子王”,但這樣的老師他教的幅度就比較大了,從啓蒙教育,教教識字課“三”“百”“千”小書,一直教完《四書》“五經”,教會作“八股文”,甚至教出名家,教出狀元,也一點不稀奇。也還有中了進士,甚至作了官,然後又因種種原因,再作教師的。如《紅樓夢》所寫賈雨村作黛玉的教師,就是中了進士、放了官又丟了官,纔到林如海家教家館的。自然,這樣的私塾教師,不但可以教會作八股文,而且可以把自己的考試經驗傳授給學生了。明、清兩代不少很有名的學者名人,也都是長期教私塾出身的,如明末歸有光、清代鄭板橋,都作過很長時期私塾教師,鄭板橋《道情》十首中詠塾師之作:“老書生,白屋中,說唐虞,道古風,許多後輩高科中,門前僕從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龍,一朝勢落成春夢,倒不如蓬門僻巷,教幾個小小蒙童。”親切感人,等於是寫他自己。

儘管好的私塾教師,能從啓蒙教到參加全部科舉考試,似乎是連貫制,不分等級。而就學生言,還是可分等級的。大約是這樣:一是啓蒙教育,即識字教育,約一至二年;二是讀書教育,約三至五年;三是開講、開筆作文教育,約五至八年;四是八股文完篇、練習揣摩、參加科舉考試階段,約八至十年;五是不斷溫書,不斷練習作八股文,爭取考中秀才、舉人、進士,這就各人情況不同,期限也不一致了。舊時識字課本《七言雜字》中道:“用上十年好功夫,進個秀才不費難。”

私塾教育由識字開始,到學會作八股文,這個教學進程是如何安排的呢?一是識字,由認方塊字起,一般幾個月或半年之後,讀等於識字課本的“三”“百”“千”《名賢集》《神童詩》各種《雜字》(如《五言雜字》《七言雜字》)等等。這些識字課本,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句子短,句子整齊,四聲清楚,平仄互對,音節易讀,字很大,即使不很聰明的兒童,也很容易讀,琅琅上口,很快讀熟,句子讀熟了,字也記牢了。

一二年間初步完成了識字教育,即開始讀書教育。所謂“讀”,是讀出聲音來,琅琅上口,強調讀熟背誦。

私塾的教育方法,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比如同時十來個學生,不但可以分別按不同程度讀不同種類的書,比如三個讀啓蒙讀物、《三字經》、《千字文》這類書的,兩個讀《論語》的,兩個讀《孟子》的,三個讀《詩經》的,兩個讀《左傳》的……都可以同在一個老師的教導下、一個房間中共同高聲朗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