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寧漢合流主要內容簡介 寧漢合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寧漢合流主要內容簡介 寧漢合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黨務合流

一、組織中央特別委員會,統一黨務;

寧漢合流主要內容簡介 寧漢合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二、特別委員會由寧、漢、滬3方共同推定若干人組成;

三、寧、漢、滬3方中央黨部將其職權委託於特別委員會;

四、特別委員會除施行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部職權外,應負責統一各地方的國民黨黨部,並籌備國民黨三大的召開;

五、規定特別委員會委員的名額32人,候補委員爲9人,具體人員由3方共同提出,由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會議發表;

六、中央各部部長人選,由特別委員會決定。

政府合流

寧、漢兩方政府合併、改組,政府委員、各部部長、軍事委員會委員等,皆由特別委員會會議決定。會議推舉汪精衛、譚延闓、蔡元培、謝持共同起草統一宣言。

寧漢合流主要內容簡介 寧漢合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第2張

9月13日,武漢國民政府停止辦公,汪精衛通電下野。9月15日,在南京召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監察委員臨時聯席會議,決定成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推定汪精衛、蔣介石、胡漢民等32人爲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並決定勸蔣、汪、胡迅速來南京就職。9月16日,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在南京正式成立,並舉行第一次會議。

機構人事變更

一、推定汪精衛、蔡元培、謝持爲中央特別委員會常務委員;葉楚傖爲祕書長;各部不設部長,實行委員制,由各委員互選主任1人以統理黨務。

二、改組國民政府及軍事委員會。推定丁惟芬等47人爲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以汪精衛、胡漢民、李烈鈞、蔡元培、譚延闓5人爲常務委員;推定於右任等67人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以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譚延闓、唐生智、楊樹莊、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程潛、朱培德等14人爲主席團。

三、取消中央政治委員會及各地政治分會,其職權分別由國民黨中央黨部和省黨部、國民政府和省政府執行。

四、設立監察院。

最終結果

同時,發表了《中國國民黨特別委員會宣言》,宣告國民黨“統一”完成。9月20日,新產生的國民政府委員和軍事委員會委員在南京舉行就職典禮。國民政府發表成立宣言,宣稱:“本政府今後誓當竭智盡能,肅清共黨,以拯同胞永脫布爾什維克恐怖之禍,而保持國民革命勢力之統一。”實際上,寧、漢、滬3方合作很快又爲新的分裂所代替,出現了國民黨新軍閥混戰的局面。

寧漢合流主要內容簡介 寧漢合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第3張

歷史意義

當時在南京,有蔣介石控制的“國民政府”和“中央黨部”;在武漢,有汪精衛控制的“國民政府”和“中央黨部”。另外上海和各地都有一些軍閥把持的地方政權,但是主要以南京和武漢,蔣介石和汪精衛爲主。由於南京國民政府和武漢國民政府在反共問題上已沒有分歧,武漢漸有妥協趨勢。而南京的蔣介石在爭權奪利的鬥爭中處境漸顯不利,不得不以退爲進宣佈下野。蔣介石的下臺促使南京和武漢方面迅速靠攏,8月25日武漢國民政府遷往南京,南京國民政府同武漢國民政府合併,因南京簡稱“寧”,武漢簡稱“漢”,史稱“寧漢合流”。“寧漢合流”的實質:他們的階級利益是一致的。寧漢合流後的政府,仍稱南京國民政府。

寧漢合流主要內容簡介 寧漢合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第4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