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爲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爲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介

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戰爭背景

日本侵華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從而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之後中國政府向國聯求助,卻並未得到國聯的積極迴應。當時西方大國普遍奉行綏靖政策,意圖通過縱容法西斯的行徑來換取暫時的和平,由此日本得以自行其是。這場事變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二戰已經浮現。

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介 第2張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進一步加劇了國際形勢的緊張態勢。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嚴重衝擊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斷定領土擴張是減輕國內經濟壓力所必需的辦法,進而走向了擴張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併埃塞俄比亞,但想達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許。英、法最終對意大利的行爲採取綏靖政策,墨索里尼認爲時機已成熟,便於1935年10月3日,發動了侵略戰爭,在經過7個月的抵抗之後,因西方國家的出賣和兩國實力差距過大,埃塞俄比亞寡不敵衆,最終淪陷。這次戰爭進一步暴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軟弱無能,助長了法西斯的囂張氣焰。

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介 第3張

西班牙內戰

西班牙內戰(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一場內戰,由共和國總統曼努埃爾·阿扎尼亞的共和政府軍與人民陣線左翼聯盟對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爲中心的西班牙國民軍和長槍黨等右翼集團;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和共和政府有蘇聯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國民軍則有納粹德國、意大利王國和葡萄牙的支持,最終親法西斯的佛朗哥勢力獲得勝利,重新在西班牙復辟帝制。因爲西班牙意識形態的衝突和軸心國集團與共產勢力的代理戰爭,使西班牙內戰被認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前奏。

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介 第4張

慕尼黑陰謀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國併吞了奧地利。接着,希特勒以保護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德意志少數民族的利益爲藉口,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面對德意志第三帝國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兩國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並與希特勒達成協議,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阿瑟·尼維爾·張伯倫、愛德華·達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貝尼託·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慕尼黑開會,簽訂協議,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況下,強行把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意志第三帝國。歷史上把這次會議稱爲“慕尼黑陰謀”。至此,綏靖政策達到頂峯。慕尼黑協定的簽訂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

德意志第三帝國更加肆無忌憚,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意志第三帝國軍事和經濟實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擴展的步伐。蘇聯對英、法兩國更加不信任,出於自己國家的安全考慮,1939年,蘇聯與德意志第三帝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由此,在與蘇聯商討了瓜分波蘭和東歐勢力範圍,得到蘇聯的中立保證之後,希特勒決定放手一搏。這一條約進一步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