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清朝皇帝爲什麼那麼偏愛駐園?原因是什麼

清朝皇帝爲什麼那麼偏愛駐園?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皇帝偏愛“駐園”,除了避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清朝時期,北方鄉間文人們,有一句話叫做:“夏天不進京”。

因爲夏季北京城比鄉間熱得多。

鄉間牆矮、院寬,加上樹木多,自然是通風涼爽。

而北京城有四圈套着的圍牆:外城牆、內城牆,再往內是皇城,皇城內是紫禁城,紫禁城內還有內皇城!

清朝皇帝爲什麼那麼偏愛駐園?原因是什麼

一道城牆已經窩風,何況四道?

密不透風的內皇城就好像一個蒸籠,根本住不得人。

清朝入關之前生活在東北一帶,氣候涼爽。

定鼎北京之後,難以適應這裏的天氣。

所以,康熙開始在北京郊區選取通風涼爽之地建園避暑。

清朝時期的北京城大致相當於現在北京二環以內的範圍,再往外都屬於京郊。

康熙在京郊建了許多各式各樣的園林,其中包括有名的圓明園。

於是,從康熙開始,清朝的皇帝就流行“駐園”。

據《清史稿》記載,皇帝駐園一般七八個月,甚至有的每年駐園十個月以上。

可是北京的夏季也就三個月左右,皇帝駐園除了避暑,還有什麼別的原因?

衆所周知,清朝各種禮節、規矩最繁瑣、最不人性化,身爲皇帝尤爲應該遵守“祖宗禮法”。

可這樣祖宗規矩常常壓得人透不過氣。

比如用膳,皇帝每餐按規定必須有108道菜。

清朝皇帝爲什麼那麼偏愛駐園?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其中雞肉多少、鴨肉多少、豆腐幾塊、雞蛋幾個等等,甚至蔥薑蒜各多少都有規定。

我們經常看清宮劇裏,皇帝一時興起就去哪個妃子宮裏吃小廚房。

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

因爲按照禮制,皇帝和后妃見面、吃飯都有十分嚴格的規矩。

就拿皇帝和太后一起吃飯來說,皇帝剛就坐,就得向太后叩一個頭;敬一杯酒又得叩一個頭;太后吃頭一個大菜,皇帝還得叩一個頭……

整個過程已經沒有吃飯的樣子了。

皇后和皇帝一起吃飯,情形也大致如此,而妃子和皇帝一起吃飯,禮儀規矩比這還要重很多。

所以皇帝基本上是獨自用膳,除非大型慶祝活動,平時基本不可能與人共餐。

而“駐園”情況就不同了,它屬於行路性質,園林稱作“行在”或稱“行所在”。

如《晉書·忠義傳·嵇紹》記載:“ 紹以天子蒙塵,承詔馳詣行在所。”

“行在”是指,皇帝出京時的住所,意爲行路所在之處。

住“行在”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凡事不需要宮中那麼大的排場,皇帝和后妃也不用如住宮裏一般拘束。

比如皇帝每餐飯不必非有108道菜,還可以讓幾個妃子陪着用膳,而且吃飯的時候也不必不停“叩頭”。

除了用膳,皇帝和大臣議事也輕鬆許多,不必如早朝那般充滿儀式感,皇帝也不用和坐大殿一樣“正襟危坐”。

清朝皇帝爲什麼那麼偏愛駐園?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比較自由不受拘束,也成爲皇帝願意駐園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麼來看,清朝的“祖宗禮法”確實嚴酷到“恐怖”的程度。

這一點,連九五至尊的皇帝都感到害怕。

可他卻還要死守這些迂腐、缺乏人性的規矩,實在是可悲。

而皇帝們在京郊建造的各種園林,現如今已經成爲旅遊景點,人們欣賞着湖光山色的同時,也體會到其中蘊藏的歷史和文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