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崇禎帝臨死前後悔殺了魏忠賢,如果他沒死明朝會早亡嗎?

崇禎帝臨死前後悔殺了魏忠賢,如果他沒死明朝會早亡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魏忠賢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宦官專權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作爲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伴生物,對中國古代政治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爲宦官身份特殊,極易形成專權的局面。白壽彝就曾經指出:“一般來說,在皇帝勤於政事,積極有爲的時候,宦官是難於插手政治的。反之,在政治腐敗,皇帝不理政事或難於理政的時候,宦官則往往乘隙而入,染指於政,甚至左右政局。”

所以,在明朝中後期,宦官專權的現象尤爲嚴重。

崇禎帝臨死前後悔殺了魏忠賢,如果他沒死明朝會早亡嗎?

當朱由檢登基後,他立即清算了太監集團,將閹黨的罪狀公諸於衆,並將罪魁禍首魏忠賢發配到鳳陽守皇陵。

魏忠賢去世後,崇禎又命人挖墳掘墓,將魏忠賢碎屍萬段,將他的遺骸示衆,以儆效尤。崇禎殺伐果決,在上臺後立即對宦官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處置,爲當時昏聵不堪的官場帶來些許曙光的同時,也使朱由檢在民間收穫“聖君”的美名。時過境遷,十七年後,在起義軍兵臨北京城下之際,朱由檢又命人收殮了魏忠賢的遺體,將其安葬,墓址選在香山碧雲寺。

崇禎的舉動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且不說崇禎究竟出於什麼目的收葬魏忠賢,此時,正值農民軍即將攻陷京城的危機時刻,崇禎不將精力放在如何對敵上,竟然,還有閒工夫做一件與退敵毫無關聯的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朱由檢推翻了自己早年剷除閹黨的初衷,重新肯定了魏忠賢對於明朝的功勞和價值,並且,在這十萬火急的關頭,分心替魏忠賢入殮呢?

崇禎帝臨死前後悔殺了魏忠賢,如果他沒死明朝會早亡嗎? 第2張

明熹宗在彌留之際曾對朱由檢說道:“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朱由校與魏忠賢的關係非比尋常,但排除個人關係外,朱由校恐怕還意識到了魏忠賢果斷和清醒的行事作風。尤其在顧全大局、知人善用等政治問題上,魏忠賢從不含糊。而且魏忠賢在關係到民族存亡的政治立場上從未“跑偏”,對大局的拿捏得十分精準,且目光長遠敏銳,能夠洞察國家潛在的危機。

筆者認爲:魏忠賢爲了鞏固他在政治場上的地位,難免會做出黨同伐異的勾當,向人展現出心機歹毒的一面。然而,魏忠賢有一些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他曾在朝堂上舌戰羣儒,力排衆議,力挺在遼陽一戰失利的將軍熊廷弼,並果斷處罰了在寧錦一戰中犯下大錯的袁崇煥。更難得的是,魏忠賢大力舉薦趙南星、孫承宗能臣,要知道這些大臣與宦官集團有非常大的私怨。

所以說,魏忠賢能夠拋開這些恩怨向朝廷推薦可用之人,可見,他依然是個有原則的人。魏忠賢雖把持朝政,但這一時間國家被導向正軌,社會形勢一片大好,遼東危機被解除。這種能力,這份功勞,是不應該被抹殺的。朱由檢登基後,全國災荒四起,饑民們聚義揭竿,後金又對大明虎視眈眈。

崇禎帝臨死前後悔殺了魏忠賢,如果他沒死明朝會早亡嗎? 第3張

在這種內憂外患交織的緊要關頭,朝廷需要一位能夠主持軍國大政的實幹家,魏忠賢是不二之選。以魏忠賢的能力,雖然無法力挽狂瀾將大明王朝帶向中興,但也不會使明朝在短時間內土崩瓦解。從這個角度來看,魏忠賢無疑是明朝的“續命丸”。然而,崇禎爲了鞏固皇權平息民憤,藉着滿朝文武“倒魏”的風潮,迅速對以魏忠賢爲首的宦官集團展開清算。

能夠兵不血刃地解決宦官集團,始終是崇禎標榜自己的得意之作。可惜的是,就是因爲崇禎過度驕傲自滿,迷信自己的抱負和能力,這才讓朱由檢從自信走到自傲,從自傲走到自負,最終,剛愎自用仍不自知。魏忠賢去世後,曾被打壓的東林黨人重新崛起。對於盛世來說,文人儒將無疑可爲國家錦上添花,但在國家危亡之際,這些只會紙上談兵的東林黨人毫無用處。

我們不能否認朱由檢勵精圖治、事必親躬的事實,但是,態度與能力完全是兩碼事。

朱由檢既無知人善用之能,又治國乏術,加上他生性涼薄,對大臣十分嚴苛,死在崇禎手中的大臣絲毫不比死在魏忠賢手中的大臣少。因爲不信任手下的大臣,朱由檢在十七年內先後調換了六十多名中央官員,這種沒有實際意義的高壓態勢使朝廷缺乏人才,也讓民間的能人志士噤若寒蟬,不敢爲朝廷賣命。走投無路後他,只能培養私人勢力,重新扶持了一批比魏忠賢時期更腐敗的宦官。

最終,朱由檢還是走上了父輩的老路,促成了“十萬太監亡大明”的悲劇。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距離朱由檢生命的終點還剩五天。崇禎在苦愁與絕望中,想到太監曹化淳的一句話:“若魏忠賢還活着,事情肯定不會落到這個地步。”朱由檢終於頓悟,明白了皇兄駕崩前的那句“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

可惜的是,這番頓悟對於崇禎來說不再是醍醐灌頂的良藥,反倒成了摧毀崇禎精神意志的劇毒,不論如何魏忠賢之死已成事實,朱由檢再怎麼做都於事無補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