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殺完魏忠賢之後就後悔了 崇禎到底該不該殺魏忠賢

崇禎殺完魏忠賢之後就後悔了 崇禎到底該不該殺魏忠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忠賢到底該不該死,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現在網上有很多人表示當年的崇禎皇帝,在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候,突然間後悔了,認爲自己不該殺魏忠賢,因爲朱由檢從自己的哥哥天啓手中接過大明的時候,天啓皇帝就跟崇禎說過,不要殺魏忠賢,當時崇禎認爲是多年的情感,所以天啓纔會如何說,直到城破的那一刻,崇禎才明白並非如何。

崇禎殺完魏忠賢之後就後悔了 崇禎到底該不該殺魏忠賢

其一、剪刀、石頭、布。

首先我們來聊一聊魏忠賢該不該殺,或者說殺了之後又該如何。

其實魏忠賢的作用很大,我們可以用剪刀、石頭和布這樣的方式來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崇禎皇帝在某種方面可以稱之爲明君,最碼他從當上皇帝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兢兢業業的爲了大明而努力,只是努力的方向不太對而已,我們可以說他論成“剪刀”吧。

大明朝中重臣,也就是那些所謂的東林黨,或者說整個朝中的臣子們,都是飽讀詩書的文人,能從天下萬民當中脫穎而出,成爲朝中的重臣,只能說腦子相當的好使,但是跟大明的皇帝不是一路人,我們可以比喻成“石頭”。

後宮當中的太監,也就是魏忠賢這些人,打着皇帝的口號對朝中的重臣進行各種的鎮壓,相比起這些腦子好使的文臣來說,這些太監就跟那些不講理的強盜差不多,可以說這些東林黨遇到魏忠賢,就好比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我們把這些人設定成“布”。

其二、三方勢力之間的相生相剋。

這樣一比較,是不是整個朝中的形勢瞬間一目瞭然,崇禎身爲大剪刀跟朝中的臣子們商量很多事的時候,可能會觸碰到臣子們的利益,所以這些重臣們就會跟崇禎進行硬剛,不論崇禎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這些朝臣們都會給他找出一大堆的理由,畢竟這些人一輩子都是跟書本打交通,早就把辯論這種事當成了家常便飯,而且朝中那麼多的大臣,可崇禎只有一個人。

不論崇禎如何出招,都是一大羣人在跟他對拼,哪怕崇禎天天不睡覺,也耗不過這些朝臣們,畢竟這纔是他們的專業,這就是石頭完克剪刀。

崇禎殺完魏忠賢之後就後悔了 崇禎到底該不該殺魏忠賢 第2張

如果此時讓後宮的那些太監們上場,情況瞬間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魏忠賢的學歷我們也明白,能把自己的名字認全就已經很不錯了,魏忠賢在進宮之前就是一個無學無術的混混,如果不是實在混不下去了,也不會來宮中當太監。

魏忠賢這些人在處理朝中的很多問題上面,都是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或者說用下三流的方法。

要知道只要是人就一定會犯錯的,朝中的重臣就算再怎麼剋制自己的行爲,但是他們的家人卻不會呀,說不定還會更加的囂張,可以說這都是魏忠賢對待朝臣們的突破口。

再加上太監們所控制的東、西廠與錦衣衛都是以監控百官爲主的,那麼可以捉到的小把柄就會越來越多,不論朝臣們這個石頭有多硬,魏忠賢等太監總會有辦法將這些石頭用布給包住。

這麼說吧,人在喝了酒的情況下總會藉着酒力胡言亂語,萬一要是說一些對皇上不利的話,而這些話又正好錦衣衛聽到了,這算不是算證據,再加上時間、人物與地點,直接就可以給你弄成鐵證。

崇禎殺完魏忠賢之後就後悔了 崇禎到底該不該殺魏忠賢 第3張

所以這就是朝中的重臣們非常害怕太監掌權的原因,因爲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錯,但凡被人捉到一點小毛病,那就全完了。

可以說魏忠賢這些人完全就是處在規則之外,跟這些規則之內的朝臣們玩遊戲,相當於開着金手指在打一羣新手小學生,打不贏纔是見了鬼了。

但看似權力滔天的太監們卻又是依俯在皇帝的身後,纔可以活下去,不論後宮的太監權勢有多高,只要皇帝一句話,這些太監就會被全部清除乾淨,因爲他們自己沒有任何的權力,這些權力只是皇帝所賜予的。

其三、士大夫與崇禎就不是一路人。

所以說崇禎手中的這把剪刀想什麼時候把這些太監給剪除就可以剪除掉,因爲這一切都是崇禎給予他們的。

崇禎殺完魏忠賢之後就後悔了 崇禎到底該不該殺魏忠賢 第4張

但是崇禎皇帝在自己即位之後,果斷把太監手中的布給收回來了,可能是爲了讓朝中的大臣們放心的爲大明效力吧,可問題也隨之而來,大明的朝中已經形成了這種三角關係,不論是朱厚照的時候,還是天啓,都是這麼過來的,大家都已經形成了這種相處關係。

雖說朝中的重臣喊打喊殺,可真要讓他們跟太監們對拼,卻也沒有幾個人敢上,畢竟這麼多年來想出頭的重臣早就被殺光了,能留到現在的朝臣都是明哲保身的能手。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以前因爲有太監的壓制,所以這些朝臣們不太敢有太多的小動作,現在一下子沒有了天敵,那私下裏各種的小問題開始層出不窮,但正是這些小問題,慢慢的累積成了大問題。

尤其是當時的大明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一步,以前還有太監在想辦法爲大明的國庫着想,可是崇禎親自把自己的這個助手給砍沒了,現在沒有人幫崇禎撈錢了。

崇禎殺完魏忠賢之後就後悔了 崇禎到底該不該殺魏忠賢 第5張

而且崇禎還天真的相信朝臣們會幫他一起渡過難關,可是這麼多年來那些一身正氣的大臣早就在跟太監們的爭鬥中變了味,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些人跟那些太監不相上下,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

只是太監們都是依附在皇帝身後才能活的存在,而這些重臣們跟皇帝可不是一路人,如果把太監比成皇帝身邊的家奴,這些大臣可能就是爲皇帝打工的職員而已。

既然不是一條心,崇禎怎麼可能還指望這些朝臣們爲自己效死命呢?這些人只是爲自己打工的而已,就好像我們現代的大公司,其中有無數的員工都是在爲公司打工,只是爲了養家餬口而已,你讓他們跟大老闆一樣拼儘自己的全部,並且還要把自己的家產也拿出來,只能說你想多了。

但是整個天下又不能缺少這些打工的職員們,只是這些打工仔在某些時候儘可能的爲自己多謀一些好處而已,可是這些好處卻真實的在損害着大明的江山。

崇禎殺完魏忠賢之後就後悔了 崇禎到底該不該殺魏忠賢 第6張

以前還有着太監這樣的監督部門在看管這些職員,也許某些地方可能會用力過度,從而造成了一些傷害,但是整體來說卻可以讓大明運轉更加順利。

其四、崇禎破壞了三者之間的生態平衡。

而現在崇禎卻把這些監督部門全部給取消了,只是希望大家在道德上好好的約束自己而已,只能說崇禎太天真了,就好像你會相信一個熊孩子不經過管教就可以成長爲一個聽話的孩子一樣。

崇禎的一生可以說都在跟朝中的這些大臣們爭鬥,而且還是種的明爭暗鬥,但是自己的位置決定了他很多方法不能使用,比如說知道某個大臣貪污嚴重,可是自己卻沒有證據,所以只能乾瞪眼,卻拿對方無可奈何。

因爲崇禎代表的皇帝,是大明的天子,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合情合理,一旦做一些過頭的事,就會被認爲是昏君,那麼天下大亂,或者說朝臣出問題,就都是崇禎的黑鍋了,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崇禎把自己手中最強大的利器“布”給扔到了一邊。

崇禎殺完魏忠賢之後就後悔了 崇禎到底該不該殺魏忠賢 第7張

也就是魏忠賢,或者說以太監爲主的不講理的這些勢力,可以說這一股勢力對待朝中那些貪污或者說有問題的大臣,是最好用不過了,實在找不到證據還可以栽贓陷害,反正只要是目地達到了就行。

可是這一切崇禎是沒法去幹的,所以李自成在城外要求幾百萬兩銀子,自己就會去打滿清的要求,崇禎是真心拿不出錢來,但凡國庫當中有錢,崇禎說什麼也要先把李自成給哄走再說,只要這些人還沒有攻破京城,大明就不算亡。

崇禎早就從某些渠道知道了朝中的大臣家中有着無數的錢財,可是礙於規則,卻不能向這些人動手,哪怕是借,朝臣們也不願意。

說實話這些朝臣不借也是有原因,爲什麼國庫一毛錢也沒有了,可是朝臣們卻有如此多的錢財,當時是借給了皇帝,可是這些錢你總要給個說法吧,這就相當於把證據送到了皇帝手中,萬一要是崇禎小心眼,來個秋後算賬,這些人怎麼辦。

崇禎殺完魏忠賢之後就後悔了 崇禎到底該不該殺魏忠賢 第8張

可以說大家都是很無奈,以前太監在的時候,用了各種的名目來強取豪奪,但是大家都認了,可現在沒有了太監來搞錢,自己又不能親自把錢送過去,只能說後悔的不光有崇禎,連這些臣子們也很後悔跟糾結。

因爲大明如果當真完了的話,也許少數人可以逃過一劫,大多數人可能都會在這場混亂當中受到巨大的損失。

所以朱由檢在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候,才明白爲什麼天啓會跟他說魏忠賢不能殺,原來根本的原因在這裏,不是不能殺,而是自己沒有適合的“布”之前,魏忠賢是真心不能殺,不然這個所謂的剪刀、石頭、布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崇禎殺完魏忠賢之後就後悔了 崇禎到底該不該殺魏忠賢 第9張

總結

我們都知道生態鏈如果被打破是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只能說沒有天敵的一方會無限的生長,一直到把整個環境都給破壞完爲止,或者說出現一種新的天敵,但是崇禎用了十幾年的時候,都沒有明白自己缺少了什麼,而朝中重臣更是不會給崇禎講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所以大家都在眼睜睜看着整個大明一步步的走向滅亡。如果崇禎早一天知道所謂的剪刀、石頭與布之間的關係,也許大明還不會因爲沒錢而崩盤。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