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魏忠賢真的一無是處嗎 崇禎殺魏忠賢有沒有殺錯

魏忠賢真的一無是處嗎 崇禎殺魏忠賢有沒有殺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何說一無是處的魏忠賢?崇禎到死方知殺錯,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木匠皇帝的遺囑

1627年,天啓帝朱由校離病死還有十天的日子,深知大限已至的他,將皇弟朱由檢急召入宮。牀榻前朱由校聲淚俱下的叮囑朱由檢:“德約(朱由檢字),朕知你有堯舜之能,這大明江山就交給你了,忠賢恪謹忠貞,可堪大用。”

魏忠賢真的一無是處嗎 崇禎殺魏忠賢有沒有殺錯

十七歲的朱由檢唯唯諾諾的一一應允。然內心對這個大字不識的哥哥充滿了鄙夷,一個不問國事的木匠,一個草菅人命的無賴,這大概是他對這兩人最真實的內心評判了。

最鄙夷的人,是最正確的人

朱由校就真正的簡單麼?或許簡單但有一點朱由校比崇禎聰明多了,別看人家大字不識,整天倒弄木工活,人家懂得帝王對於權臣的制衡之術。

他知曉魏忠賢的本事,也懂得壓制東林黨的獨大更明白自己的半斤八兩。一個文盲好好地做好木工即可,魏忠賢這職業經理人雖說愛殺人,但爲他老朱家治理江山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這不,大明的軍餉都是靠人家魏忠賢完美解決的。

魏忠賢真的一無是處嗎 崇禎殺魏忠賢有沒有殺錯 第2張

再說魏忠賢,都知其市井無賴出身,爲出人頭地的他,中年自鬮入宮,由守門太監做起,通過客氏崛起,逐漸成爲控制內閣、左右朝政的九千歲。

他利用手中權勢結黨營私,殺戮忠良,無惡不作,這是事實。但也說明一個事實,人人可以做壞人,但可以做到權傾中外的壞人能有幾個?沒有手腕單靠兢兢業業豈能上位?足以見其心機之深,權謀之精。

這世道並不是壞人就不會做對的事,所謂好人未必行的就是好事。

魏忠賢的正確事

在魏忠賢得勢掌權之時,對抗後金方面,魏忠賢並不是任人唯親,他提拔了不少賢士,孫承宗,袁崇煥都是他所提拔的猛人。其中還有一人成爲了清廷的噩夢,以至於清代的關於明代史書都無人敢提他,怕被殺頭,他便是追着後金滿地找牙的袁可立。

對於戰功,魏忠賢也是論功行賞。連袁崇煥大人都爲巴結魏忠賢修了生祠,然魏公公也並沒有爲此嘉獎他,而是嘉獎了勇於擔當奮力出擊的滿桂同學。

對內,大災之年爲挽救大明連年戰爭逐漸崩潰的財政,魏忠賢推出了針對大地主階層的工商稅和礦業稅,組建了以太監爲主的徵稅班子,從而保證東南的賦稅能夠真正進入大明國庫中。魏忠賢本身市井出身,瞭解民間疾苦,在糧食銳減苦不堪言的農民面前,魏忠賢採取了減免農民稅收的舉措,這一舉動無疑讓農民減輕了非常大的負擔。

魏忠賢真的一無是處嗎 崇禎殺魏忠賢有沒有殺錯 第3張

其中東南上繳的工商稅總額更是佔據了大明王朝總收入的半壁江山。

工商和礦業稅那時基本都是文武羣臣和皇親國戚所操控,魏忠賢這麼幹自然會得罪那些既得利益者,但是他明白大明要運轉就得這麼幹。他有膽量,然而崇禎的經濟學看來比魏忠賢差了兩條街。

在當時明代這個結黨營私,皇帝才能並不出衆的天啓年間,魏忠賢無疑是個最正確的壞人,亂世之中需要的便是這種狠角色,亂世用重典和重症下猛藥一個道理。

年輕人 朱由檢

十七歲的朱由檢終於登上了帝位,魏忠賢想好好地服侍這位木匠皇帝託付給他的新主子,他以爲朱由檢懂得朝堂的制衡之術,然而他高估了年輕人朱由檢的情商,趕鴨子上架的朱由檢大概沒有一個好的太傅,登基後的朱由檢兩個月後賜給了魏忠賢三尺白綾。

魏忠賢真的一無是處嗎 崇禎殺魏忠賢有沒有殺錯 第4張

魏忠賢自縊前慘淡一笑,自嘲道,大明它日必毀於東林黨人之手。

朱由檢自以爲不過就解決了個禍國殃民的閹人罷了,沒想到他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棋子,其實也閹割了大明的氣數。

東林黨的真面目

十七歲的崇禎真的很嫩,他只是看到了魏忠賢真的很壞,卻看不出東林黨的貪,這幫人成爲了他以後十幾年最大的坑。

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人徹底的一枝獨大,他們用甜言蜜語哄騙崇禎,取消或減弱了讓他們肉疼的家族生意中的工商稅和礦稅,要了解天啓年間這些工商稅收可佔據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之多。

結果崇禎時期的大明財政立刻重新陷入了危機,不是有個定律麼,世界的財富永遠掌握在那百分之幾的有錢人手中,這羣東林黨便是這個羣體的一部分。

就是這麼一羣空談愛國的東林黨,打仗不會打,掏錢不願掏,他們不過是一羣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出身名門,卻不懂民間疾苦,只是一羣喊着口號不切實際的搖擺者,他們精神上和那司馬衷的百姓“何不食肉糜”無差別。

天災與蝴蝶效應

1628年,大明有地方已開始天災跡象,1633年後,旱災、蝗蟲開始蔓延,無年不災。到1640-1641年,大饑荒就在發生了。出現大旱,西北因而糧食奇缺,糧價飛漲,許多人被餓死,餓殍遍野,易子而食。

魏忠賢真的一無是處嗎 崇禎殺魏忠賢有沒有殺錯 第5張

而此時的大明對付後金需要軍餉,東林黨的減免工商稅行爲,大明本就單一的農業稅收的已不能支撐大明軍餉,東林黨還一味慫恿崇禎加重農民稅收,農民根本沒有活路了,這纔有了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

實在窮得叮噹響的崇禎也曾想重新啓用工商稅,可每次提及,皆被東林黨人以"皇上怎麼能與民爭利"駁回。此時的朝堂早已是東林黨這羣蛀蟲的暖牀,如果你問崇禎怎麼不堅持呢?那答案就是他已被東林黨架空,根本就指使不動,不然北京城破之時,這些人等待的就是易主罷了。作爲皇帝的崇禎此時終於明白了魏忠賢的重要性,爲時已晚。

他想過重新重用太監集團來抗衡東林黨,可以始終唯有一個如此格局之人能擔以重任。重用了一個高起潛,還是個廢物,害死了大明戰神盧象升,最後投靠了清軍。

遲到的頓悟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崇禎派人祕密地重新安葬了魏忠賢的遺骸,然後被太監王承恩攙扶着走向景山,崇禎望着掛着三尺白綾的歪脖子樹,問王承恩:“我是不是殺錯了魏忠賢?”王承恩答道:“天災人禍,皇上,哪還有什麼對錯,錯在氣數。”

魏忠賢真的一無是處嗎 崇禎殺魏忠賢有沒有殺錯 第6張

隨後,這位忠心耿耿的王承恩隨崇禎自縊而亡。崇禎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也會和魏忠賢一個結果,更不會想到陪伴自己最久的會是一個太監,這或許是他一生最大的諷刺。

如若崇禎在下面見到朱由校的時候,朱由校問其,吾弟,若忠賢不死,事何以至此?不知他何言以對。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