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揭祕:趙光義爲什麼如此抗拒遷都洛陽?

揭祕:趙光義爲什麼如此抗拒遷都洛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趙光義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趙匡胤做了皇帝之後,一直把弟弟趙光義當做接班人來培養,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的這種想法似乎有了一些動搖。種種跡象都讓趙光義敏感的神經緊繃了起來,趙匡胤在這件事情上又是怎麼做的呢?

人心其實是靠不住的,人性有時候也是靠不住的,因爲它經受不住外界的誘惑,同時隨着時間、地點和條件的改變,人心其實也是會改變的。對於趙匡胤的每一個變化,我相信最敏感的人一定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趙匡胤的任何一個變化都會影響到他未來的政治前途,而對於他來說這實在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了。其實我相信有幾件事情對趙光義來說,一定是讓他非常恐懼的。

大家還記得那個吳越國的國君錢俶到首都來給趙匡胤拜壽的事情嗎?他來了之後,趙匡胤非常熱情的招待他,臨走的時候給了他一個包裹,然後那個包裹裏全都是羣臣交來的報告,全都是要求趙匡胤把錢俶扣留在京師。就是在那一次,從來沒有參加過國事活動的趙德昭,也就是趙匡胤的長子,被趙匡胤派出去幾十公里去迎接這個錢俶,這是第一件事情。

揭祕:趙光義爲什麼如此抗拒遷都洛陽?

第二件事情,就是趙匡胤的二兒子趙德芳,他也是從來沒有參加過國家的那種正規的政治活動的,但是在招待錢俶的那次國宴上面,趙德芳也出席了。有一種說法還認爲,這次國宴的歡迎儀式就是由趙德芳主持的,那個時候趙德芳年紀還很輕,大概只有十七歲不到,他的哥哥趙德昭已經有二十多歲了。趙德昭作爲皇帝的代表出去幾十公里迎接客人,然後弟弟德芳也參加了這個國宴,這兩件事情,我想很有可能在趙光義的心裏引起了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因爲他哥哥從來沒有立太子,也從來沒有扶持過他的這兩個侄子做任何的事情,現在突然開始做正事了,還把他們推到了這種國事活動當中去。這對於趙光義來說,是挺嚇人的一件事。

揭祕:趙光義爲什麼如此抗拒遷都洛陽? 第2張

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在趙匡胤臨死的那一年,曾經回他的家鄉洛陽,準備要把國都從開封遷到洛陽去,其實趙匡胤如果真的遷都的話,他絕對是對的,從一個國家的政治地理上面來講,開封確實不是一個是個做首都的地方。開封周圍沒有什麼險要可守,除了一條黃河之外,沒有天然險關要塞來包圍這個地方,趙匡胤提出來要遷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開封是四戰之地。要保衛開封,你就得養大量的兵駐紮在開封周圍。而這大量的兵,每年要耗費大量的財政支出。如果不遷到洛陽去,趙匡胤覺得國力遲早有一天會被耗盡的,所以要趕快遷都,這是一個特別正確而且有深遠眼光的決策。

趙匡胤在位期間,曾將想把都城遷往洛陽,這從戰略環境和城市發展的角度來說都是一個明智的決策,但是卻遭到了朝中很多人的反對,趙光義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這些反對的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支持趙光義,但是最終使反對生效的人是趙光義。據說趙光義說了很多理由,最後說了一句屁話居然還生效了,叫做“在德不在險”。就是說,無論你是一個皇帝還是普通人,你不需要險關要塞,你只需要把你自己的德行給弄好就行了,這就是所謂的以德治國。

其實我們知道,所謂的以德治國,這真的是儒家意識形態忽悠皇帝欺騙百姓的一句話,因爲在中國,每朝每代都在講,但是卻從來沒實現過。因爲所謂以德治國,所謂在德不在險,是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皇帝本人的德行上面,而我一講再講,我們所有的生活經驗和歷史經驗都告訴我們,人性是靠不住的,必須要用法律來制約、來平衡、來約束,纔可能把一個國家治理好。靠個人的德性,永遠不可能治理好一個國家。

揭祕:趙光義爲什麼如此抗拒遷都洛陽? 第3張

史書記載說,趙匡胤默然,大那是這也不意味着他就放棄了。他想要遷都的這個想法,趙光義之所以這麼強烈的反對,有很多後來的學者都明白的。因爲這個開封府是他經營了十五年的地方,他所有的根基,所有的人脈,所有的社會基礎都在開封。到了洛陽之後,重新建立起來洛陽新的這種系統,那麼他的勢力一下子就會被打掉。所以遷都之意,在他那裏受到了特別堅決地反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