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唐朝藩鎮問題是因爲武將 宋朝重文輕武和這個原因有多大

唐朝藩鎮問題是因爲武將 宋朝重文輕武和這個原因有多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唐宋王朝,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武將政治”是指在整個社會政治形態下,以“武力”掌握絕對的軍事權力,發展更多的武將來取得對政治上的絕對操縱。

“重文抑武”是指統治階級認識到,單靠單純的武力尤其侷限性,開始重視文化、傳統對政治統治的作用。

唐朝藩鎮問題是因爲武將 宋朝重文輕武和這個原因有多大

縱觀整個唐朝和宋朝,在政權的交替和藩鎮格局的爭奪上,可以看到兩種政策的影響分別造成了不同的政治格局,“武將政治”造成了唐朝藩鎮割據現象的加重,而過分追求“重文抑武”又造成了宋朝的弱勢

一、重文抑武有助於消除割據因素

在唐朝遭遇安史之亂後,“武將政治”開始慢慢萌芽,當時藩鎮割據已經在唐朝悄然出現,尤其以在河朔地區的藩鎮,更爲有甚。

而且其慢慢發展成北方政治、軍事的基礎力量。到了後金、後漢時期,已經發展成主要的武將政治,在整個社會政治形態下,統治階級以“武力”掌握絕對的軍事權力,來取得對政治上的絕對操縱。

原來傳統儒家思想中的以民爲本、爲政以德等思想已經被拋之腦後,取而代之的是武力、鎮壓等思潮。以軍事上的強大來佔主導。

轉折點出現在後周的建立者郭威身上,當時郭威依靠強大得我軍事力氣取得政權後,認識到如果一度縱容軍事、武力的過分渲染,必將導致嚴重的後果,所以,他爲了穩定當時後周的政權,轉而採取了重文抑武的做法。

把原來不實行的科舉制、察舉制重新搬上歷史的舞臺,以期能削弱武將的勢力。其繼承者也延續了郭威的做法,對於武官進行一系列的打壓,對文人開始重用。

二、輕徭薄賦的治國政策有助於社會穩定

後周之所以在割據歷史時期,能保持穩定的發展,與其統治者推行的輕徭薄賦也有很大的關係,當時統治者爲了休養生息,提出了重視民生、以民爲本等在現代人看來都比較有先進意識的理念,這種理念也導致後周整個政治生態比較穩定。

這一方面促使當時的藩鎮割據現象大大減弱、削弱了藩鎮割據的現象,同時提升了中央政府的權威和重視。

因此,不斷分裂的藩鎮割據趨勢在慢慢減弱,這也爲後周的統治階級實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奠定了一些基礎和條件。

在郭威建立了政權以後,看到由於軍閥混戰以及嚴重的苛捐雜稅,給老百姓造成了嚴重的負擔,老百姓苦不堪言,爲了緩和階級矛盾,郭威在自己上臺後,就實行了輕徭役、薄賦稅的政策,用於緩解階級矛盾和社會危機。同時對於一直以來的貪污腐敗風氣,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調整,社會風氣趨於良好。

唐朝藩鎮問題是因爲武將 宋朝重文輕武和這個原因有多大 第2張

三、後周政策,穩定住了整個局勢

縱觀北方歷史,五代割據,軍閥混戰,對當時整個社會生產力、老百姓生活水平而言,起到了消極、阻礙的後果。

民衆不堪其苦、沉重的賦稅導致老百姓苦不堪言、孤苦伶仃、家破人亡。唐朝雖然平定了安史之亂,但是平定後的唐朝再也回不到當時的盛世了。

在五代政權的交替更換中,統治者對於當時所處的社會形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判斷,也在這種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思想中醞釀。後周作爲最後一個割據的政權,在其存在期間,全國統一的局勢和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和顯現了。

唐朝藩鎮問題是因爲武將 宋朝重文輕武和這個原因有多大 第3張

(一)節儉之風的興起

一是在郭威上臺後,例行節儉之風,並親自帶頭、親身示範。下令禁止各地上貢各種珍奇易寶、山珍海味。同時將工種原有的金銀財寶全部砸碎,以示自己消除奢靡之風的決心。

同時在農業上,他實行輕徭役、薄賦稅,鼓勵農業生產和勞作,恢復經濟。使得經濟在當時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此外,他還針對當時的“武將政治”,提出了重視文化、重視文人的觀點,並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來扭轉這種風氣,如:重視科舉、祭拜孔子。

(二)整頓吏風

後周之前的幾個朝代,連年混戰、軍閥割據、最受到傷害的是老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爲了整頓吏風,對貪污腐敗分子嚴懲不貸。

只要被抓到,立馬就地處罰。毫不手軟。通過實行這一系列的舉措,促進了當時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風氣的好轉。

但是這些統治者對民間疾苦不管不顧,置百姓於水生火熱之中,這就對於一些地方軍閥,看到有可乘之機。

郭威看到了這些人間疾苦,在上臺後,積極改革,贏取民生,獲得了百姓的認可。改善了民衆的生活條件。

唐朝藩鎮問題是因爲武將 宋朝重文輕武和這個原因有多大 第4張

總之,郭威的民本思想,當時有人提出用賣地的方式充盈國庫,被郭威斷然拒絕,他提出利在於民,我作爲統治者,要錢何用。

他認爲民衆的利益就是國家的最高利益。民衆手裏有了錢、生活富裕了,國家自然而然就富裕,所謂的民富國強。郭威的思想可以說是在現在看來都非常有現實意義和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新唐書》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