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魏晉時期的名士爲何都認爲身後名不如眼前酒呢?

魏晉時期的名士爲何都認爲身後名不如眼前酒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季鷹縱任不拘,時人號爲"江東步兵"。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爲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張季鷹即張翰,吳郡即今蘇州人,出自江東大族,爲人放曠不羈,縱情使性。加之張翰還特別能喝酒,時人比之爲步兵校尉阮籍,稱"江東步兵"。既有此大名,有人便問了:"張季鷹呀,你這樣放曠,縱情使性,也許現在挺舒服的,但你就不想想死後的名聲嗎?"張翰回答:"使我有身後名,不如現在一杯酒。"

不能不說,回答得太灑脫了。面對這樣的回答,問者還能說什麼呢?當然,愛酒的張翰說的並不僅僅是一杯酒的問題,而是徹底顛覆了儒家的價值觀。講求身後名,是儒家的重要思想。爲了擁有身後名,儒家要求人生在世,需立言、立功、立德,即"三不朽"原則,孔子以其爲基礎,建立了儒家的價值體系。在魏晉時期,這樣的價值觀是被名士所不屑的。死後虛名和眼前的真實生活,哪一個更重要?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是爲了身後的名聲而憋屈和壓抑個人,還是活出真我,追求生命的自足與完美?魏晉名士選擇了後者。實際上,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強調了個人的價值和選擇的自由。只爲眼前的生活,你就不求身後之名?但問題在於,只爲眼前的生活,難道不是熱愛生活的一種表現?而熱愛生活是沒錯的,享受生活屬於熱愛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張翰說:"使我有身後名,不如現在一杯酒。"後來,到了唐朝,李白在《行路難》中這些寫道:"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張翰之語實際上是對生命的一種徹悟。還好,現在時代進步了,"享受生活"已被社會肯定了。張翰要是還活着,一定很高興。

魏晉時期的名士爲何都認爲身後名不如眼前酒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