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死於毒疽的人不在少數,“背疽”到底是什麼病?

古代死於毒疽的人不在少數,“背疽”到底是什麼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古代史籍的記載來看,有很多人是因爲背上“發疽”而死。比如楚漢爭霸時期項羽的謀士范增,就是因爲受氣背上發疽而亡。三國時期的荊州牧劉表,也是因爲背上長疽而死。清太祖努爾哈赤,也是被記載死於毒疽。

至於明朝的開國功臣徐達,也有不少人認爲,他是因背上長了毒疽,吃了朱元璋賞賜的燒鵝,引毒疽發作而亡。不過,這一故事並沒有記載在正史當中,因此可信度並不高。但從這件事也能看出,背上發疽在古代確實是一件很常見的病。

古代死於毒疽的人不在少數,“背疽”到底是什麼病?

那麼,背上發疽到底是什麼病,爲什麼患上之後,很快就會死呢?

所謂“疽”,就是指在局部皮膚下長出的毒瘡,類似於現代人臉上或背部,因上火等原因出現的痘痘。長到一定程度之後,會出現一個白頭小膿包,擠破後會流出淡黃膿液。當這些毒瘡全部彙集於一處,又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處理時,就會形成巨大的膿瘡。

我們通常見到致死的疽,一般都記載發於背部,這就極有可能是一種褥瘡。

所謂褥瘡,又叫做壓瘡。這種病,往往是因爲一些無法動彈的病人,平躺在牀上,由於長期無法改變自己的體位,從而背部受到長期的壓迫而導致。一旦得了褥瘡,患者的背部、臀部、頸部都有可能出現較大的膿包,如果嚴重一些的話,就極有可能出現現代人所說的“搭背瘡”或是“砍頭瘡”。

由於古代沒有西藥,沒有抗生素,因此古人在生病後,往往只能採取中藥來進行治療。中藥的效果雖然好,但起效確實要比西藥慢。不少人在養病的過程中,由於療程較長,病人不下牀活動,最終形成了褥瘡,這在古代也是比較常見的事。

除了褥瘡之外,因上火背部起痘瘡,也是毒疽發作的一個主要原因。有人說,背上長痘瘡人人都有,怎麼可能危及生命呢?

古代死於毒疽的人不在少數,“背疽”到底是什麼病? 第2張

誠然,現代人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會選擇用一些消炎藥或者祛痘藥膏來解決問題,狀況並不嚴重。而對於古代人來說,由於醫學水平落後,醫理知識更是有限,古人面對小小的痘瘡,通常都不會予以重視。

而且最要命的是,古代的衣服主要以麻織品爲主。本來背部就長出了大膿包,還整天被麻衣蹭來蹭去,很容易引發創口感染和敗血症。而對於生活在古代,沒有抗生素和西藥的人們來說,敗血症是非常致命的。

除了以上兩種可能外,在古代還有一種可能會引起背上的毒疽。

衆所周知,古人尤其喜歡服用丹石之藥。早在秦始皇時期,就有方士煉長生不老丹藥的記載。古人的科學知識落後,對於物質的毒性同樣沒什麼瞭解。因此人們服用丹藥後,除了“延年益壽”之外,一般也會在體內留下一些後遺症。

比如在唐代時,煉丹者在煉丹時,一般就會用到水銀。他們首先把鉛塊搗壓成中空的形狀,再把水銀灌入其中,把四周封蓋起來,用猛火加以煉燒,最後就會成爲丹砂。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丹砂在古代還頗爲昂貴和搶手,一般只有有錢人才有資格服用。而長期服用這些東西之後,服用者往往就會出現重金屬中毒等現象,這種病通常表現爲背部長出毒瘡,體內出現結石等。古代的大夫們,對這種病,顯然是無能爲力的。

總的來說,古人背上發疽的病因可大可小,大的原因甚至大到增生甚至癌症,而小的原因僅僅是由痘瘡引發。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