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歷史上患“疽”而死的人物有哪些?“疽”是一種怎樣的病症?

歷史上患“疽”而死的人物有哪些?“疽”是一種怎樣的病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疽”,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古代的人大都不長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醫療技術水平的不發達。無論是看古代小說比如《紅樓夢》,還是古裝劇比如《甄嬛傳》,裏面不乏各種貴人、小姐因得風寒或者肺癆等疾病去世,但這些在古代的大夫看來束手無策的疾病,放在現代也沒那麼可怕。今天筆者想解讀的疾病來自古語“疽發背而亡”。

“疽發背而亡”

“疽發背而亡”的意思就是得了疽病,民間常稱“搭背”,不治身亡,“疽搭背”可視作這種病的名字。那“疽”是一種怎樣的病症呢?到底有多麼難醫治?

“疽”在中醫指局部皮膚腫脹堅硬而皮色不變的毒瘡,指氣血爲毒邪所阻滯,而發於肌肉筋骨間的瘡腫,這些膿瘡深而重。站在現在的角度看這種病症簡直就是小菜一碟,但是在古代就不同了,他們沒有科學技術去研製抗生素類的藥,所以患疽是很難醫治的。

現中醫講疽分爲有頭疽和無頭疽,史料是在宋朝之後纔有“有頭疽”的記載。

歷史上患“疽”而死的人物有哪些?“疽”是一種怎樣的病症?

有頭疽生長於肌膚間,以局部初起皮膚上即有粟粒膿頭,紅腫熱痛,易向深部及周圍擴散,膿頭亦相繼增多,潰爛後狀如蓮蓬蜂窩爲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無頭疽是多種發生在骨骼與關節間的化膿性疾病的統稱,它們漫腫色白,疼痛徹骨,難消、難潰、難斂,並能形成瘻管。

想必在聽完這些描述後,讀者腦海中已浮現出畫面了,總的來說是奇醜無比,嚴重的還會讓人看了心理不適。這種病難治是難治,但也不是沒有法子,古有醫方內治和外治兩種調理方法,但在古代患上這種病可怕的不一定是疾病本身,而是它被賦予的深層次含義。

“疽發背而亡”與中國傳統

在筆者描述了“疽”發病的症狀後,想必讀者現在腦海中還依稀尚存畫面。正是因爲這種併發症過於恐怖,所以古時人們便認爲有人患此病,一定是在接受上天的懲罰,即所謂的“遭天譴”。這一含義遵守了儒家理學的天道觀念。

“疽發背而亡”這五個字也不是隨便使用的,若有人在死後被冠上這五個字,說明他在生前大概也不是一個好人,或者說不是一個受歡迎、受尊重的人。中國傳統文化信奉“死者爲大”,人們對死去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比在生前寬容些。

歷史上患“疽”而死的人物有哪些?“疽”是一種怎樣的病症? 第2張

假如某個人因患此病而亡,並非臭名昭著之徒,也非行止惡劣之輩,死就死了,不會特別指出此人是“疽發背而死”的。但如果有人最後死於“疽”,還將“疽”的所患部位,說得具體又明確,“發”於“背”這種死,在人們眼中是不同於一般的死於非命,比較可恥,暗指遭到了報應。所以最後患上“疽”而死的人,在生命結束之際都是非常淒涼的,大家都不願意搭理生前作惡多端的人。在這層含義上,又由引申出“詛咒”之意。

除了上面提及的“遭受天譴”之意,“疽發背而亡”還有着其它意蘊。“疽”在古代發病率極高,很多著名人物都死於疽,所以它也表達出人們的憂患意識,“疽發背而亡”至明清之際成爲遺民的一種隱晦死法,含蓄地表達了歷史人物的情感,流露出史家的褒貶傾向,並渲染出濃厚的悲劇意蘊。

在敘事類文學中,敘述生死乃是大事,執筆者在歷史人物去世後寫悼文多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對其的評價,古代因病去世是司空見慣的,但爲了敘事的簡潔性,具體死因是不會交代的,但是文獻記載中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即出現衆多“疽發背而亡”的記載這種記載始於《史記》,衆所周知范增就是患疽而死亡的。自此之後 ,史書提到人物之死時頻繁出現這一病因,幾乎代代有之。那歷史上究竟有哪些人物是患疽而去世的呢?

患“疽”而死的歷史人物

《史記》記載到: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爲之。願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後人猜測范增在被項羽懷疑後心氣拂鬱於內,積不得解,最終患疽,不得治而亡。

歷史上患“疽”而死的人物有哪些?“疽”是一種怎樣的病症? 第3張

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也是得此病去世的,《明史》記載: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

歷史上著名田園詩人孟浩然,在政治上備受打擊,心情鬱結,開元二十六年夏,孟浩然患背疽,臥於襄陽,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

除去這些,僅僅以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爲例,有張守璉、李洧、朱穆、蓋勳、劉焉、劉表薛存慶、曹休、閻寶、龍敏、和凝、韓令坤、張澹、卞袞、明鎬、劉羲叟、張嶸、周克明等等。或許他們不爲你我熟知,但的的確確是患疽背而亡。

寫在最後

古代人多患疽的原因除了醫療技術水平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衛生問題。在古代,無論是在住宿方面還是在飲食上都存在着很大的衛生隱患,這也是古人常患病壽命不長的原因。

“疽發背而亡”從最初的一種疾病引申出如此豐富的含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這也最終導致執筆者在敘事時多用“疽發背而亡”,從而留下如此多的相關記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