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在古代縣令爲什麼叫“百里侯”?

揭祕:在古代縣令爲什麼叫“百里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百里侯”是一個民間稱呼,專屬於縣令(知縣、縣長),作爲一縣之長的縣令其實只是個七品小官,爲何會有這個稱呼?我們從“百里”跟“侯”兩方面來解釋。

“百里”講的是縣的轄區,縣的轄區一直很翁地,從秦朝到清朝,兩千多年時間裏,一級行政區換了幾茬,但縣一直都是穩定的基層行政單位,轄區也沒也太大變化。

縣爲什麼是百里呢?這得從他的起源講起,縣這個行政建制就起源於周朝,當然,是在周天子成爲擺設的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互相攻伐,當一個諸侯國擊敗或吞併另一個諸侯國以後,新佔的地盤怎麼管理?

諸侯自己已經親歷了分封制的壞處,所以他們並沒有繼續實行分封制,而是設立了縣來管理,這就是縣的最早來歷。春秋時期諸侯林立,兼併戰爭中被滅的往往是小國,而小國的疆域並不大,大者百餘里,小者甚至數十里,所以縣最開始的轄區也就在百里之地。

後來諸侯們一看,縣這種治理方式效果很好啊,於是紛紛效仿,而隨着兼併戰爭的加劇,小國相繼滅亡,數個大國開啓了戰國時期。

揭祕:在古代縣令爲什麼叫“百里侯”?

大國相爭,一割都是一片,這麼大片的土地用縣這種靈巧的治理方式不大合理,於是諸侯又創造了郡這種行政單位,設置在邊遠地區,用來駐軍。

到秦朝統一後,實行郡縣制,郡和縣都在全國推廣,由於郡比較大,就在郡下面設縣,郡縣成爲二級行政區。

秦朝的郡縣劃分,基本上遵循的是“山川形便”原則,也就是說,各個政區邊界的走勢,一般和山脈、河流的走勢一致。這樣,每個政區的內部就會形成比較便利的交通條件和比較一致的自然條件,人爲區劃和自然區位合二爲一,有助於經濟發展以及賦稅管理。

面積方面,秦朝延續了“百里爲縣”的傳統,這一傳統也一直延續下去,所以有了“百里”。

再說“侯”,“侯”是周朝的一個爵位,爲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第二位,由於公爵的稀少,侯爵纔是諸侯大佬們的常見爵位,比如齊國便是侯爵國。

揭祕:在古代縣令爲什麼叫“百里侯”? 第2張

縣令官階雖不過區區七品,但卻是地方百姓的"父母官",不論是貫徹上頭指令還是徵稅、徵兵等等工作,都是縣令來做,他也是當地民衆能見到的最大官員,縣令在轄區內的權力可謂巨大。

而且古代沒有所謂三權分立,行政司法合一,地方軍事也歸縣令統籌,像現在判案是法院來做,古代直接是縣令處理。行政司法軍事都歸一個人管,這幾乎就是一個小型國家了,幾乎等同於當初周朝的小國諸侯,所以百姓就把縣令成爲“侯”,再算上“百里”,那就是“百里侯”。

“百里侯”這個稱呼至今仍存在於我國臺灣地區,縣長換屆被稱作“百里侯”之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